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当前歌唱教学过程中过度注重人文熏陶,淡漠甚至放弃识谱教学以及识谱教学无章的现状。笔者反思识谱教学所经历的“独崇识谱教学.孤立人文熏陶”、“孤立识谱教学,独崇人文熏陶”两个阶段;解析“识谱教学”与“人文熏陶”剥离的根源.从而倡导:基于中庸的融合思想来重构识谱教学,提出“重构识谱教学的认识,合情学习,为人文的序列,为人文熏陶拓展升华”的观点.并以大量教学实践事例论证了识谱教学与人文熏陶相互融合提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特级教师蔡明执教了一堂“诗歌素描写作”指导课,这节课抓准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全新的关联点,探索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体现了智能培养和人文熏陶两种价值取向的有机融合。文章对此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熏陶,在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文美玲 《学苑教育》2019,(3):79-79,81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改变,教学重点由“双基”逐渐转变为寻求音乐教育的价值,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设计出学生喜爱的识谱游戏、趣味练习,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完成有效教学,变得十分关键。在从事小学低段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以“如何提高识谱教学的有效性”为研究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在学校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文理兼容;”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落实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强化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6.
视唱教学是培养学生熟练识谱技能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不仅通过教学活动来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对音乐的审美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吴文章 《儿童音乐》2013,(12):72-75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一直被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认为很难解决的问题。大家知道,“识谱教学”果然对学生很重要,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总觉得很难,学生一时提不起“兴趣”,老师也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方法。老师只能按照“常规”的教法,“教一句识一句、教一句唱一句”学生也在似懂非懂、似会非会中唱着歌谱,学着“识谱”。这种机械的教唱法始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帮助不了学生走出“识谱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白海飞 《学周刊C版》2011,(9):119-119
当今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成绩以及心理素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9.
谢开和 《广西教育》2011,(22):51-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所谓“统一”,是指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这一本体中,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语言实践与人文熏陶两者相结合呢?笔者以教学课文《生命生命》为例,略谈如何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做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科学定位意味着:第一,汉语是我们的民族语言,足以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骄傲、去自豪、去传承发展;第二,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糅合的、融合的,而不是简单的人文性+工具性.在人文熏陶的同时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才是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双向”流程简谱教学,是“唱词对谱”(熟歌)和“唱谱对词”(新歌)的两种不同方位的识谱方法。这是由感知到理解的识谱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两条规律。一般说来,可遵循如下程序进  相似文献   

12.
陈蓉 《四川教育》2023,(20):39-40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方式,通过“融合课外绘本,提升人文素养;融合语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融合数学元素,培养学生思维;融合美术创作,熏陶审美情操;融合音乐活力,营造轻松氛围;融合道德法治,落实育人目标”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识谱难教,这几乎是所有音乐教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对此,音乐教师应该巧用教材,激发学生识谱兴趣;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积累识谱知识;教法多样,促进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识谱教学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教材,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无非是促进学生对语文工具的掌握和人文素养的养成。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是听说读写工具的掌握.还是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都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的“接受”过程所能奏效的。语文工具的掌握需要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体验与感悟.所谓“熟能生巧”的“巧”,就是体验与感悟的结果。人文素养的形成.要靠熏陶、感染,是学生自己体验与感悟的结果。毫无疑问.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由讲授性教学转向体验性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春的气息,让许多教师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要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人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校自2010年9月开展“小型乐器进课堂”活动以来,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很浓。在教学中,识谱能力的学习对于口风琴学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识谱是打开音乐殿堂的一把金钥匙。“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历来是受到普遍关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7.
宋洁 《语文天地》2009,(5):24-2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就是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有机统一。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真正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色。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以这种理念来指导教学.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培养学生认读、概括、感悟、探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近年来.在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思想影响下.语文课程开始关注“科学素养”的培养。一些教材编写者把科学文艺类课文作为最佳载体.呼吁在这类课文教学中实现科学人文相互融合。可惜的是,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与“两课”同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范畴。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有许多一致、相通或相近的地方。在功能上相互补充,人文教育起基础性作用,“两课”起核心、灵魂作用,这为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要实现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融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两课”教师的人文素质,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两课”教学中、加强“第二课堂”的人文氛囤、开设人文选修课等多种渠道实现人文教育与“两课”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识谱教学被认为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只要学会了识谱,就可以解决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所有问题。因此,老师把识谱教学置于音乐课的首要位置,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认谱、读节奏、视唱上,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这一系列枯燥的识谱练习消磨掉了,甚至“谈谱色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