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青年诗人牛波的《眼含古老的液体》中有这样几句: 河流像一本书/鲇鱼沉在水底/草鱼游乐其中/而小白鲢总是浮在水面/像一本故事有头有尾/页数齐全诗中的河流是指“岁月的河流”。河流比喻岁月古已有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把岁月、河流融为一体又比作像一本书却是新的。而且这本书又像一本有头有尾的故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习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 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在习语喻体选择方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广泛、系统地了解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汉习语比喻喻体选择的因素,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敏感性,准确理解英语习语,尤其是那些貌合神离的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3.
习语比喻中的喻体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深具化特色。英汉习语的比喻在喻体和喻义之间存在4种情况,需要仔细辨析,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问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在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中运用最广泛、最活跃、最普遍、最常见,举足轻重,有其独特的功能。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周易正义·归妹》中精辟地揭示和阐发了比喻的多边功能这一极为重要的修辞原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他这样写道:“比喻……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人们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时所精选的喻体(作比的 事物)与本体(被比的事物)的关系应当是本质不同而具有某种相…  相似文献   

6.
鲁敏小说十分注重语言的运用,而比喻的使用是其运用语言的鲜明特色。文章将以鲁敏小说比喻之喻体为对象,通过分析其喻体的平常性、鄙琐性、动态性和情境性,管窥鲁敏是如何通过语言来揭示作品主题的。  相似文献   

7.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喻词等三部分构成.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这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情况,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隐喻(也叫暗喻)和借喻三类.本文运用大量的例证对这三类比喻进行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极为常见的修辞方式。但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种种差异,比喻修辞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自然生存环境、习俗与社会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四个方面分析英汉习语中比喻喻体选择的差异和成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张爱玲的作品的语言艺术的园地中撷取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作一些尝试性的粗浅的探索 ,并特别注意她在本体和喻体的选择与搭配上的独特之  相似文献   

10.
吴佩娟 《文教资料》2006,(24):148-149
习语是民族形成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在英语中,有许多比喻和比拟是由“as...as”构成,由于其承载的社会文化涵义不同,所用的喻体也不同,其中来源于文学艺术,典故等需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