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区域,河南省通过塑造"美丽河南"展示自身形象,其中互联网由于符号形象化、互动性强和传播迅速等特点,成为了地方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区域形象的建构过程中,互联网媒体可以采用营造社会公共话题、塑造区域特色品牌、打造对外传播场域和加强舆论监测等路径,全面推动地方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6,(6):92-96
区域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介的呈现和塑造来传播的。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对《人民日报》陕西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可以认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国内主流媒体对陕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报道是真实、客观、公正的,《人民日报》呈现的陕西形象与陕西政府希望的"三强一富一美"的西部强省形象较为接近。陕西自身在塑造和传播地区形象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区域形象是一个地区的宝贵资源,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区域形象建设任重道远。为此,新一届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用务实发展树立务实河南形象"这一形象建设思路,这一思路对于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树立"务实河南"形象,加快河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的主流媒体对草原文化节的报道主要以文化类议题为主;在叙事框架上,媒体的落脚点都在构筑草原文化节的盛况和内蒙古文化大区的形象上,广泛采用了"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基调、叙述的话语形式和光辉泛化的修辞手法,多数媒体较为重视图片对传播效果的辅助功能。未来可以考虑从突破民族文化传播的宣传范式、提高民族文化传播的议程设置能力和丰富民族文化传播的方式及手段等方面来优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媒体塑造安徽形象,存在着三种制约瓶颈。一是媒体资源的限制。二是公众的刻板成见难以消解。三是区域形象塑造行为主体的媒体意识欠缺。要有效利用媒体塑造安徽形象,一是要拓展媒体资源,构建立体传播网络。二是要丰富传播内容,改变受众刻板成见。三是提高区域形象塑造行为主体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日报>为研究对象,看医疗改革进程中媒体对医生形象报道的变化,揭示医疗改革中对医生形象受损的一些主要原因.认为媒体、医疗领域专家学者和患者应该形成互动,共同改进"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各家媒体关于农民工群体的报道屡见不鲜,多数报道流露出对农民工问题的报道视角充满了人文关怀,但有些报道则以弱视、丑化"农民工"形象笔调进行撰写。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媒体的议程设置、农民工话语权的缺失,造成了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被"弱视"。传媒应该真正地把对农民工群体的报道视角从狭隘的既定视角中抽离,达到平等和尊重,这样才能最广泛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8.
提取抗疫背景下China daily对中医药的英文报道,自建"中医药英文报道"新闻语料库,通过对China daily关于中医药报道的频率、标题、主题词以及检索行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考察了中国官方媒体对中医药抗疫的形象建构.研究发现,China daily通过赞赏或宣扬中医是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等话语,建构"利器"形象;...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回归以来,香港形象的定位与变化是一个敏感并具有学术意义的话题。在此背景下,广东媒介上的香港形象及其传播的话语走向命题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南方都市报》和〈深圳特区报》为参考的量化分析对象具有代表性。在框架理论背景下,将两报上的香港新闻框架归结为四类模式——政治与政策关怀、商务动态资讯、新技术与社会发展和文艺深度述评,比较合理。十年问,两报中有关香港新闻的报道形式与内容在体现区域媒体属性的基础上,都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媒体在报道香港时,会在政治介绍、文化宣传与真实建构之间做出一种平衡。未来此类报道框架的三类预测可以视为广东媒介上的香港形象传播的话语走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中国主流媒体人民日报的两个不同平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和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公众号对2013.9-2019.6期间,所有有关土耳其的报道为语料,以框架分析为基本理论,进行定量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发现,官方和民间媒体在报道数量的走势,对于难民事件的高度关注,和对于部分时政问题的报道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但在主要关注议题,发文内容的宏观结构,模态配比,体裁应用和文体风格方面存在极强的差异性。因此,官方和民间媒体需要扬长避短,在优势互补的过程中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壁垒,从而更好的向民众传播他国形象,扩充"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建设,同时丰富对"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1.
媒体通过对事件的"选择"和"凸显",形成一定框架,参与到社会事实的构建过程中.大众传煤对"90后"大学生的报道反映了媒体的框架构建,同时影响着人们对"90后"大学生社会形象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结合修辞分析中伙伴词搭配分析和主题词语义网分析对比研究中英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新闻叙事策略以及对各国形象与"一带一路"故事的设定。分析认为英国媒体擅于将消极评价隐藏于正面的叙事策略之中,中国媒体倾向于使用近乎宣传式的叙事策略。在国际话语权"西强中弱"整体态势尚未发生扭转之时,中国媒体如何运用叙事策略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获得国际话语权,重构国际传播秩序值得我们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文章日益增多,但大多数是通过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探讨来考察传播效果,对中国媒体为何传而不通、西方媒体为何负面报道中国、我国如何争取国际传播话语权等问题没有进行清晰的学理分析,而宣传特性更是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最大困境。本文把既定的媒体传播政策、国际传播规则及国家形象建构结合起来,认为国家行为是国家形象的根本,媒体是操纵者建构的产物,媒体的公信力及媒介建构十分重要,媒体对事实的报道与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费尔克劳(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维框架,以美国FOX News和CNN两家媒体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涉华报道为分析对象,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如何歪曲中国国家形象以及其中的话语偏见。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通过词汇选择的双标、隐喻、文本架构、议程设置、互文性等手段,重构新闻"真实"、抹黑中国形象,涉华报道总体呈现出"病毒武器化、疫情政治化、地域污名化、中国妖魔化"的倾向,这背后反映出美国主流媒体对意识形态语言社区中"他者"的认知偏见、建立在冷战思维基础上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大选年特朗普政府甩锅中国以操控民意的竞选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文章日益增多,但大多数是通过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探讨来考察传播效果,对中国媒体为何传而不通、西方媒体为何负面报道中国、我国如何争取国际传播话语权等问题没有进行清晰的学理分析,而宣传特性更是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最大困境.本文把既定的媒体传播政策、国际传播规则及国家形象建构结合起来,认为国家行为是国家形象的根本,媒体是操纵者建构的产物,媒体的公信力及媒介建构十分重要,媒体对事实的报道与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中的职业教育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透视国家层面在不同时期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位以及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官方媒体话语中的形象。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整体形象良好。职业教育在报道中经常和发达经济体和地区一起出现,良好的地域形象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媒体形象。职业教育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同时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还存在脱节现象。《人民日报》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的具体发展措施和发展方向,其发展形象也逐渐由笼统抽象变得明确具体。媒体在职业教育形象的建构和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国家主流媒体对于职业教育的报道是形成职业教育形象社会认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人民日报》关于安徽的报道呈现总体数量少、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居多、以正面报道为主、不同地区报道的数量差异明显等特点。从媒体的角度看,安徽要塑造区域形象,一要扩大对外报道的传播者队伍;二要挖掘可供媒体报道的资源;三要消除负面报道的源头;四要注重传播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文化形象逐渐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一部分,而城市媒介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方面发挥重要的职能。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城市文化形象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建构。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媒介资源,但公众对于武汉城市文化形象的认知多以负面的形象出现,以当下热门的武汉城市文化形象宣传口号:"武汉,每天不一样!"为例来分析武汉媒体在报道城市口号时的特点、受众对武汉城市文化形象口号的认知来探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武汉媒体在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应当发挥的作用,并提出相关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以微信、微博和新闻网站三大媒体平台报道的相关新闻为研究对象,探究公共话语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内容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公众形象比较负面,并呈现出职业道德低、工作内容技术含量低、个人品质差的"二低一差"特点;社会形象呈现出职业待遇低、学历低、社会地位低的"三低"特点。与中小学教师相比,网络媒介中幼儿园教师形象特征的描述更为负面、具体、多维且充满情绪化。幼儿园教师公众形象的道德特征突出,专业特征则模糊脆弱。话语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媒体通过话语的标题主题结构、内容主题结构、措辞和隐含词义以及语境等的运用来构建公众形象,工于幼儿园教师负面形象的塑造而不是正面形象的构建。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对比分析表明,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和公众评论基本一致,可见媒体对公众认知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网络媒体对幼儿园教师形象进行负面塑造主要源于网络媒体框架定位的负面单一;报道的"短快式"操作;标签化和捆绑式报道。为有效改善公共话语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应增强新闻媒体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着力加强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形象的正面塑造;应积极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利用专业组织的力量主动塑造和维护幼儿园教师的正面形象;应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使其能够理性地看待负面新闻报道,坚持对幼儿园教师群体的正面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任何企业在维护自我形象时都需要处理好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危机公关都是通过媒体或公众曝光后才采取有效行动,企业在危机曝光中难以获取主动权。当企业在媒体或公众未发觉时,调查出自身问题与危机,是应当采取"自曝家丑"的策略,还是保持沉默,试图将事态掩埋呢?文章通过对"抢雷策略"的分析,结合具体事例说明"抢雷效应"对提升企业自我形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