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诉调对接机制中存在着违规调解、受理案件不具体、对接程序不能等问题,致使诉调对接机制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不足,诉调对接机制功能难以发挥。善用诉调对接机制,将法院内部的诉讼资源和法院外围的人脉优势合理重整和充分调度,从而使得社会纠纷能够及时解决,社会稳定得以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广大农村地区,习惯作为人们长期生活中自发生成的社会秩序,是乡土社会中的“活法”或“行动中的法”,对于社会矛盾或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上的非一般法源地位,我们不得不诉求于诉讼法上其进入民事审判路径的寻找和突破.我们认为,诉讼调解制度、诉讼调解社会化制度、“大调解”下“诉调衔接”机制为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进入司法提供了可能适用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3.
建立四级调解网络: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县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确保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使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实现无缝对接。节省了当事人诉讼成本,缓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工作中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涉诉信访不断增多,民事审判的公正受到质疑,给民事审判提出了新的挑战。完善庭前准备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优化纠纷解决机制,提高法院的公信力。因此,应建立中国特色民事庭前准备程序,确保庭审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具有非讼性、合意性、简便快捷性、严谨性等特点。它有增强诉讼外调解协议的效力,为强制执行提供依据;促进民事调解制度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衔接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促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与健全等功能。充分了解司法确认机制在实践中的运行状况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该程序的功能、体现其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民事诉讼法》专节规定了司法确认制度,使这项诉调衔接的创新机制得到了诉讼基本法的支撑.调解协议经过司法确认,具有更高的确定性和执行性,但是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立法不足、社会认知度低下、司法部门消极推行、调解质量不高等都阻碍了司法确认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应该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应对该制度的落实所面对的种种困难,保障司法确认制度良好运行,展现其解决纠纷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完善基层民事纠纷的诉讼调解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维护当事人利益。实践中应避免片面追求结案率、片面注重调解、诉讼外调解不能与诉讼调解有机结合、调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拓展调解领域,构建司法调解网络,鼓励基层民事调解组织进行民事调解,注重成功经验的推广总结。  相似文献   

8.
小额诉讼程序作为微小权益的保护工具,法院及当事人却出于各方面考虑选择调解解决小额争议,这使小额诉讼面临"虚置"的境地。小额诉讼和调解制度基于不同的价值理念而设计,各有优劣,二者也辩证统一。通过对T市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了解小额案件处理的司法现状,以及各相关方的看法,提出在小额诉讼中引入"诉前强制调解",实行"诉前调解+小额诉讼"的模式,全面推行"立案预登记"制,实现二者真正意义上的"诉调对接"。  相似文献   

9.
民事调解、刑事和解和检调对接机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批捕阶段的社会矛盾,但刑事和解的适用因缺乏法律依据、操作方式不一等因素尚存较大争议;检调对接这一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在批捕阶段缺乏适用基础。为促进批捕阶段社会矛盾合法、有效的化解,应当充分适用民事调解这一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调解政策推动下,诉讼调解开始复兴。决策者希望通过诉讼调解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分流诉讼压力的目标。当前我国社会的失范使纠纷频仍,诉讼调解在实际运行中虽能分流诉讼压力,但是由于强制调解等原因社会效果不佳。因此,为实现维护稳定和分流诉讼压力的目标,应将诉讼调解作为常规性司法方式,但须坚持审判为主、诉讼调解为辅的原则,在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基础上规范诉讼调解。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12年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122条明确规定了先行调解制度,即当事人起诉到法院的纠纷可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先行调解。通过分析现行立法规定,可知先行调解是一种法院立案之前的诉讼外调解制度。先行调解在理念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立法与实践上,却缺乏相应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究其原因,法院作为先行调解主体,在立法方面,在费用、工作量、效果、效力、保密性与必要性等方面均欠缺合理性。先行调解主体不应当包括法院。法院可以将先行调解委派给法院外的调解机构或者交由法院内的调解窗口主持进行,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调审分离与诉调对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法院民事调解制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其在促进纠纷的高效解决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独特功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新的认同.但是,近年来,我们不得不看到,民事调解的蓬勃发展也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了新问题,盲目追求民事调解率的弊端开始凸现,集中体现为当事人利用调解制度进行虚假诉讼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开始出现滥用膨胀趋势.因此,在“调解热”的背景下,如何防范当事人恶意调解,促进民事调解工作健康发展,应成为当前司法领引起重视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CICC)诉讼与仲裁、调解衔接机制体现了诉讼程序"柔化"和"当事人主义"思想,有助于国际商事纠纷的高效解决。但现有衔接机制中存在主体范围狭窄、机制衔接模式不完整、法庭对仲裁或调解的监督不充分等问题,其根源在于我国司法观念偏于保守、司法服务性功能不够强以及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须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以调解、仲裁为纠纷解决的优先选择方式,以诉讼为纠纷解决的宏观保障。在衔接机制中纳入更多元主体并优化其职能,增加庭审阶段、域外执行阶段的衔接模式设计,完善法庭对仲裁裁决、和解协议的审查方式,实现CICC"三位一体"机制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是我国民间调解的法定活动形式.它在解决纠纷、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以及维护社会安定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它的作用日益下降.文章以"诉调对接"为视角,从三个方面,即人民调解的现状,人民调解制度作用日益下降原因以及完善之对策等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在审判人员,原、被告的参与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自愿进行协商,用达成协议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的迅速解决纠纷,而且对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和谐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新类型的纠纷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法制程序不断规范以及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法院工作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当事人的不满。对法院调解的改革、完善已势在必行。为此,本文拟就现行法院调解制度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及完善作些粗浅探讨,以利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法院调解是一种特殊的调解活动,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并以中立的调解人身份,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进行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和诉讼制度.但在审判实务中,调解权被滥用,出现“调解功能的扩张和判决功能的萎缩”的不正常现象,形成特有的“调解主导型的审判方式”,其负面效应已日渐突显.所以本文拟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7.
司法调解:指在民事和部分刑事诉讼中,由人民法院审判员主持,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它是人民法院诉讼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民事和部分刑事自诉案件的重要审理方式,调解协议生效后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调解: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隶属的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因行政管理而引起的争议或纠纷进行调解。这种调解有较强的约束力,但不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育管理纠纷的诉讼解决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育管理的法治化进程。然而,诉讼解纷机制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正是这些弊端的存在促使人们开始理性关注非诉讼机制对于解决高校教育管理纠纷的价值意义。文章提出高校应当构建"诉讼"与"非讼"并存的多元化的教育管理纠纷解决机制,并对协商、调解、仲裁、申诉等非诉讼方式在高校教育管理纠纷解决中的适用予以了阐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法理集中体现为礼法精神,这是与西方法理的一大感象区别。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诸法合体,刑民不分,以刑为主。民事法律制度落后,官方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不发达。民事矛盾的大量存在为民间纠纷自生自长的解决方式提供了深厚的土壤。中国人善于化干戈为玉帛的处事方式使调解在中国民事纠纷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形成了调解法理。调解法理集中体现为礼法精神,调解将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所追求的效果是息讼,以至无讼,这正反映了中国的礼法精神。调解与中庸之道切近,包容精神相通,调解的核心内涵与中国传统法理的价值追求相切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机会的增多,知识产权纠纷也不断增多。诉讼调解作为解决这类纠纷的有效机制日益受到法院的重视。本文以知识产权纠纷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了法院诉讼调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诉讼调解对于解决该类纠纷的重要价值,并从法官、当事人和律师的角度分别探讨了调解策略的构建,最后提出了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