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一个年轻老师,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出现难产,自己因为教学任务重没有陪在身边,最终孩子生下来很不容易,因此很珍视自己的儿子,心有内疚.后来,他教健康课的时候讲到了‘艾滋病’一节,有个好奇的学生问他,‘如果是您的儿子得了病,您会和他一起吃饭么?’结果老师不太开心,批评了学生,学生也觉得有些委屈."这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班主任郑丹娜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个难题. 在参加北京劳模宣讲团的宣讲过程中,通过和来自医疗系统的劳模交流,她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搞活动,吃饭时,一名艾滋病患者指着自己的饭盒说,‘护士长,我不吃肉.’我迟疑了一下,把他饭盒里的肉夹过来,放进了自己的嘴里.他一下子惊呆了:‘王姐,我家里人都不敢这样!’他管我叫姐了,把我当亲人了!"  相似文献   

2.
一 "威权"坐在山顶上, 指挥一班铁索锁着的奴隶替他开矿. 他说:"你们谁敢倔强? 我要把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 奴隶们做了一万年的工, 头颈上的铁索渐渐的磨断了. 他们说:"等到铁索断时, 我们要造反了!" 奴隶们同心合力, 一锄一锄的掘到山脚底. 山脚底挖空了, "威权"倒撞下来,活活的跌死! 此诗题为《威权》,是一首典型的左翼诗,作者是胡适.《威权》的末尾有一个注释:"八年六月十一夜.是夜陈独秀在北京被捕;半夜后,某报馆电话来,说日本东京有大罢工举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诗歌非常时尚,连郭沫若为自己的诗集《女神》写的序诗,也会写成这样:"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因为我除个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我把她公开了."  相似文献   

3.
声音     
"5号线是我的地盘"一名在北京地铁扮残疾乞讨的男子被警方抓获。据交代,通过行乞,他已在北京买了两套房!他还划定了自己的地盘:"现在5号线就我自己,还有那个抱小孩的,来一个我就把腿打折一个,所以一个都不敢来。"  相似文献   

4.
他们是来自身边的标杆 "以前总觉得劳模遥不可及,但今天他们讲述的故事那么真实自然."听完北京劳模宣讲示范团的报告,很多职工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首场报告会上,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技师赵郁,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班主任郑丹娜,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电车客运分公司驾驶员刘美莲等7名劳模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在一次演讲中说,不知道大家为什么把他看做一个国学家,一个哲学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许多的徽号,他殊不敢受.因此,他郑重声明:"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梁先生之所以说自己是"问题中人",是因为他一生都在留心问题,然后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有问题占据在他的心里.诚如他所言:"虽问题有转变而前后非一,但半生中一时期都有一个问题没有摆脱,由此问题移入彼问题,由前一时期进到后一时期.从起初到今天,常常在研究解决问题,而解决不完,心思之用亦欲罢不能,只好由它如此."这就是梁漱溟所走的一条路,在问题中成就今天的自己.  相似文献   

6.
正1964年,我从上海杨浦区戏曲学馆沪剧班毕业,正式进入爱华沪剧团。随团学习生活以后,我们跟着老师们的习惯,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个饭盒,每天根据自己的食量在饭盒里装上米,送到伙房去蒸。负责烧饭的宁波伯伯汤令发给每个饭盒都编了号,开饭的时候大家根据编号各自领各自的饭盒,其中有一个饭盒用红漆标着23号,它属于"爱华"的挑梁小生袁滨忠。既是老师,又是偶像袁滨忠老师1949年拜沪剧泰斗筱  相似文献   

7.
大约一年前,我采访过易宪容.当时易宪容正在兴致勃勃地论证房价必大幅下跌,我问:"易先生,请问您有没有买房?"他迟疑了三秒,之后告诉我,在北京有两套住房.我追问:"既然您认准房价必下趺,为什么不把房子卖掉,等您预言的大幅下跌之后再买回来?"他的兴致立即消失殆尽,欲言又止之后吐出几个字:"太麻烦了,我不愿意折腾!"哈哈!我当时就笑出了声!这是我听到的关于领会胡总书记讲话最好的案例了.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08,(12):14-14
●"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温总理对即将赶往灾区的部队领导说。●"第一还是救人,救人的重点是重灾区,地震中心区,联系不到的地区。"在环境险恶的抢救现场,温总理摔倒了,手臂受伤出血,却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一把推开。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二十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自己一默的我的那位档案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我却比他还大几个月哩.他"半老徐爷",我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10.
5月14日7时许,由上海开往北京的Z8次列车到达北京站。全国劳模、上海列车段列车员何颖一下车,神情悲痛地将一个骨灰盒交到全国劳模、北京站"036"服务员李冬梅手上,自语道:"大娘,我答应过送您回北京,现在,我已经把你送回北京了!"被何颖称为大娘的是孤老甘美忠。1952年,甘美忠从  相似文献   

11.
艾琦 《北京档案》2009,(2):38-38
这天,北京市档案馆利用大厅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利用者,他衣着简朴,神情拘谨,欲言又止. "您好,请问您是要查档案吗?" 接待人员的主动问候,打消了他的顾虑."是,我听说这里可以查劳模档案,是真的吗?" "是,请问您贵姓?是哪一年获得的劳模称号?  相似文献   

12.
半疯教诲     
<正>甲:"老头儿,你为何把别人的小麦倒入你自己的麻袋里?"乙:"因为我是个半疯的人啊!"甲:"既然是半疯的人,那为何不把自己的小麦倒入别人的麻袋里?"乙:"那我就成了完全的疯子啦!"  相似文献   

13.
王运红 《兰台世界》2005,(10):69-70
在法学界有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19世纪的德国有个威廉一世皇帝,有一次,他刚刚从战场凯旋而归,志得意满地来到位于波茨坦近郊的豪华行宫.当他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征服整个欧洲的勃勃野心从行宫的阳台放眼远眺的时候,发现行宫不远处有一间破旧的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挡住了.威廉一世十分不高兴,他找来内务大臣,让他去给磨坊主一些钱,把它拆了.内务大臣找到了磨坊主,磨坊主是一个倔老头,说:"那是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的任务就是维护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它是无价之宝,给多少钱也不卖!"威廉一世以为磨坊主嫌钱太少,于是决定提高补偿金额.内务大臣再次转告磨坊主.可磨坊主还是不买账,表示这磨坊坚决不卖.雄心勃勃的威廉一世一生驰骋疆场,没想到自己国家的一个小老头竟敢如此冒犯贵为皇帝的他,一时怒起,派出宫廷卫队把房子强行拆了.拆房子的时候,磨坊主并没有害怕,他高声说:"皇帝当然权高势重,但德国尚有法院在!"  相似文献   

14.
完美     
从前,有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七十岁了还没结婚,到处旅行、流浪,似乎在寻找些什么东西。有人问他在找什么? 他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 那人就问他说:"你四处旅行,找了那么多年,难道从来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吗?" "有的,我碰到过一个,那是仅有的一个,真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那,你为什么不娶她呢?" 老人无奈的说:"可是,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以90高龄谢世,人们至今仍缅怀着他的丰功伟绩. 难忘的一面之交 1985年春夏之交,我在全国对外友协大院见到了路易·艾黎.他握着我的手笑说:"欢迎,欢迎!"我说:"工合,路易!"他马上回答:"工合,小同志!你怎么知道这句新西兰亲朋间的亲切问候语的?"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27日,凌晨4点30分.天还没亮,全总职工之家的门前就格外热闹.六辆大巴全部发动,一字排开,蓄势待发.司机雷师傅已经对整个活动的安排了如指掌,他自己都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担任这项活动的司机了."瞧,劳模来了!"雷师傅边说边亲切地招呼着劳模们上车.  相似文献   

17.
一个成功的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 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子,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我一看那双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道:"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我心里一动,说:"妈,我要布鞋好了."  相似文献   

18.
图话     
《新闻三昧》2013,(5):10-13
全国劳模观看"时代领跑者"书画展4月27日,著名篆刻家林旭平(左二)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83岁的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右二)。当日,参加今年五一劳模表彰的劳模代表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观看"时代领跑者"大型油画、  相似文献   

19.
劳模是从群众中脱颖而出的.随着劳模的成长,各种荣誉和利益便纷至沓来,如何处理好与群众、与团队的利益关系,是摆在劳模面前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同今天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是一脉相承的. 我从一个普通的码头装卸工成长为国企的副总裁,从一名初中二年级文化程度的"老三届"成长为教授级高工,各种利益冲突相继在我身上体现出来.尤其是我的科技成果频频得奖,在国际上得大奖、金奖,在国内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荣誉和奖金集中而来. 为了处理好与群众和团队的血肉关系,我始终认为,果子丰收后,利益要共享.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与职工利益相关问题的处理上,要真正达到"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张生军  琚和 《传媒》2005,(1):39-41
当年,作家王朔称自己是"码字"的作家,而他却戏称自己是"闻字"的作家.走遍京城,他先后采访了包括杨成武、王光美、邓朴方、巩俐、赵薇、冯巩、桑兰等500多位社会名流和演艺界明星,在全国6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了250多万字的名人访谈和纪实作品,而面对如此传奇的他,朋友们却把他称作"咱北京的袖珍老爷儿们",他就是中国有史以来,采访名人最多的残疾记者张骥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