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新闻评论成为一种新的新闻评论形式。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微议录"栏目856个样本进行了分析,试图研究传播语言方式的转变是否影响平民话语表达,探讨@人民日报后续微博评论在对主贴信息场域再建构的过程中该评论形式对个人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以及在平民话语中呈现怎样的分布特点,对我国进一步实现公共话语中的平民话语权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你好,明天"和"微评论"的349个样本为基础,对人民日报微博新闻评论的选题内容、呈现方式、发布时机、评论视角、评论意图、高频词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日报微博新闻评论在选题上突出"执政意识"和"民生意识",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在时机选择上具备敏锐的新闻意识,"病毒式"传播使评论产生裂变效应是其显性特征;而始终关注中国现代性转型,坚持公民视角发表观点和意见,注重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与粉丝结成弱交互关系等则是其隐含逻辑。  相似文献   

3.
朱芳 《新闻世界》2014,(9):30-32
在微博成为当今中国重要的新闻平台和言论平台之际,安徽日报社评论内容生产系统对做好党报微博新闻评论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将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继续在微博账号上实现延伸。本文以其重点打造的评论栏目"Hi,你早"为例,探讨党报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体系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21):48-51
Web2.0交互平台的发展带来了微博这一新兴传播形态。微博时代话语呈现草根话语、民粹话语、知识话语和政治话语四大话语形态。本文主要立足于微博这一媒介平台的内容简短、原创性、交互性强、便捷性、群聚性、开放性等特征,对草根话语形态、民粹主义话语形态、知识话语形态以及政治话语形态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通过分析当前微博时代话语形态的变化现状以呈现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分布现状及特征。  相似文献   

5.
陈牧 《新闻世界》2020,(5):12-15
《新安晚报》家周刊"晚霞"栏目以银发群体为目标读者,从他们的家庭关系、业余生活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起银发题材新闻报道的全新叙事样本。本文以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晚霞"栏目的190余篇稿件为样本,从主题、话语体系等角度分析其文本价值,记录和展现这一受众群体的情感与观点,并提出对该栏目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微博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崛起与普及给媒体新闻评论的功能、内容与形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对媒体新闻评论"微博化"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如微博时代新闻评论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包括以微博内容为由头的新闻评论越来越多,选题来源更加多样化,还有新闻评论形式上的许多变化,如微博体评论的盛行。与此同时,微博对新闻评论也存在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博集群化主要是指以微博"发布厅"的形式聚合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微博,使其联合成群,整合资源、集体发声。本文将对"湖北微博厅"发布的微博信息量、微博评论量、转发量、政务微博内容分布情况等进行量化分析,探索出影响政务微博影响力的一些路径,力求为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2,(8):7-7
杨国炜王小杨在2012年第7期《中国记者》撰文,在微博全新的交互模式面前,传统网络评论的舆论引导功能或有可能面临弱化,但曾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品牌栏目——"红辣椒评论"频道却在评论内容建设、作者队伍培养、栏目优化设置以及整合传播渠道等方面走出了独具魅力的道路。1.评论内容建设立足优质原创,倡导思维视角多元当下微博主导的"微传播"诸多弊病凸显已经不容忽视,这些弊病主要表现:原创性不足,复制转载现象严重;碎片化表达,信息过于琐碎;只言片语式速读,易令人情绪化;名人微博反复渲染,更易生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网络评论稿件发布要坚持"三审制",严格保证文章质量与结构合理,提升稿件质量,同时对一些重点题材,在理性声音不缺位的同时,鼓励"百家争鸣",给有观点有思想的作者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9.
在微博全新的交互模式面前,传统网络评论的舆论引导功能或有可能面临弱化,但曾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品牌栏目——红网"红辣椒评论"频道却在评论内容建设、作者队伍培养、栏目优化设置以及整合传播渠道等方面走出了独具魅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微博"大V"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行为直接影响微博的传播环境和社会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以2014年"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为例,选取@微博云南、@云南日报等微博"大V"在事件发生后所发表的相关微博内容为研究对象,对微博的数量、微博的内容、微博被转发和评论的次数进行分析,认为突发事件中微博"大V"应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进行正能量传播,积极引导舆论,具体来说,一是作为意见领袖的微博"大V"需要理性发声;二是微博"大V"作为消解谣言传播的关键节点,应当提高更新微博的频率;三是微博"大V"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粉丝效应,扩大舆论引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肖擎 《新闻前哨》2013,(9):46-46,63
2012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出评论栏目——"你好,明天",每天临近午夜更新。这个栏目紧扣热点,积极发声,精炼有度,既区别于《人民日报》的纸媒评论,也区别于网络微博上的"散户"评论。随后,一些传统媒体相继推出微博评论栏目,如新华社新华视点的"新华微评",《南方都市报》的"南评晚钟",《新京报》的"新京报快评"等。还有一些媒体,虽未以特定栏目命名,但观点、态度大量存在于微博文字中,都各自赢得了关注。这些媒体都有自己的传统评论样式,  相似文献   

12.
与中国改革的具体目标、途径紧密相关的,是关于现代性的学理争论、思潮融合与冲突。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来具有自明的现代性基本价值具有了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内涵。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其在现代性具有家族类似特点的价值序列中有着怎样的选择与呈现,值得关注。评论作为该报的传统优势,延伸到了其微博版。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中发布的评论类内容,力图探析其对改革的优先原则做出的思考与表达,以及转变政治传播话语体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伊莎 《视听》2016,(11):112-113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微博这种自媒体的发展,其及时性、共享性、互动性为互联网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微博在给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网络极化现象的"温床"。本文从微博传播机制出发,探讨微博舆论极化现象与微博评论转发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选取2016年热议的王宝强离婚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微博用户评论转发行为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民网的<人民时评>是中国网络媒体最具代表性的原创评论栏目.该专栏致力于打造人民的话语平台,被誉为"网上第一评".本文对2007年全年<人民时评>的文章作了调查分析,以展示其作为公民话语平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孔灵 《新闻世界》2013,(1):67-68
微博评论改变了传统新闻评论的话语模式,拓宽了新闻评论的表达形式,呈现出全民“狂欢”的倾向。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依据,分别从参与形式、言语表达和思想内容三个层面揭示微博评论的狂欢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微博是提升图书馆话语权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主要有事实类和评论类两种话语类型。清华大学图书馆微博通过发表犀利尖锐、有独立见解的评论话语提升了其在公共空间内的话语权,扩大了影响力。此种话语实践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秋萌 《出版广角》2021,(13):78-80
自2013年《农民日报》创办新闻短评栏目"三农微评"起,该栏目深度聚焦"三农"领域中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基层教育、直播助农等内容,其评论简短有力.该栏目创办7年来,刊发了大量广受好评、传播价值高的稿件,逐步成为《农民日报》的重要新闻评论栏目,不仅丰富了版面内容,还展现了《农民日报》特有的基层视角以及舆论场中"有我在"的态度.《农民日报》"三农微评"栏目无疑是"三农"板块中报纸类新闻短评栏目的佼佼者,其鲜明的评论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短评栏目的特征与走势.  相似文献   

18.
微博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以新浪微博为例,自2009年正式运营至今,微博在受众参与、议题设置、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给微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微博自身的传播模式和风格定位也在变化革新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娱乐化倾向。本文选取2010至2015年微博年度热词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和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进行解读,探讨微博话语中的娱乐化倾向。通过分析发现,娱乐性话语已逐步成为微博传播中的主导话语,微博热词使用者和微博媒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征与微博娱乐化倾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话语使用者呈现出的低年龄、低学历、学生化等结构特征,使其更易关注娱乐和社会类话题;微博媒介自身的风格定位和传播策略又影响着受众关注的话题范围。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样本的内容分析更加清晰地展示微博的娱乐化趋势,力求为新媒体发展中的娱乐化倾向研究做出贡献和参考,也给新媒体自身及受众带来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万菁  郑智斌 《今传媒》2011,(11):86-88
本文基于知名微博个案的内容与关系分析,试图综合探讨微博之所以火爆的个人与社会动力。认为,在内容层面上作为"自媒体"的驯服设计,在社会交换层面上作为社会交换和社会关系的新平台,以及在权利与权力层面上的话语诉求和对公共领域的实验,是微博传播在国内旺盛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陈丽珠 《新闻世界》2014,(4):111-112
微博评论占据网络评论的重要部分,借助于微博平台和移动设备随时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在时效性方面有极大优势,但微博新闻评论也有其缺陷,如评论言辞情绪化、易起谣言等。本文对微博新闻评论的特点、弊端以及如何兼顾微博新闻评论的速度和深度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