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复杂和多样,对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影响可谓无孔不入。借助互联网等大众自媒体传播渠道,一条小小的虚假新闻的影响力,完全可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几何倍数的放大,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此前难以想象的。因此本文将对虚假新闻做出简单介绍,针对在大众自媒体语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需要加强管理的原因及如何加强管理做出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网络媒体凭借快速的信息传播吸引着公众的关注,这种新型的网络媒体也逐渐成为虚假新闻传播的主要载体,其为虚假新闻进一步传播提供了充足的渠道。网络虚假新闻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基于此,本文将对网络虚假新闻的发展现状、具体成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作出详细的分析,以求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秀 《新闻世界》2013,(9):300-301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当今的新闻传播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传播的便捷快速,把关人角色弱化以及监管的缺乏,网络虚假新闻泛滥,对坚持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鹏  庞雯 《东南传播》2016,(4):130-132
自媒体的兴起为人们使用网络传播信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很多"把关人"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经考证便将各类虚假新闻加工成为"真新闻",这种新闻不仅欺骗了受众,还可能成为社会不良情绪的助推器。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出发,首先阐明虚假新闻及媒介把关人的定义,以及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区别,其次分别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由《新闻记者》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虚假新闻入手,分析探讨虚假新闻类型、产生原因及传播现状,由此得出媒介把关人在虚假新闻中起到的主观性作用,以及对其把关不严导致虚假新闻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明确媒介把关人的职责及其应对虚假新闻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的虚拟特质,使新闻信息传播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下新闻传播伦理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各种虚假新闻信息的泛滥、媒介审判现象、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等新闻传播伦理问题对人们正常生活和价值导向产生了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网络舆论环境积极向上的氛围,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十分便捷,普通人参与传播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把关的难度,舆论反转背后的虚假新闻频发,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传播现象.虚假新闻是为了达到欺骗当事者、吸引社会注意力等目的而发布的新闻,不能够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虚假新闻数量增加 2016年,虚假新闻在数量上相比上一年有所增加,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规律.在网络普及率较高的华东、华南等地区,出现虚假新闻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新旧媒体互动更加频繁,相互影响增强,虚假新闻与网络谣言相互交叉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25日开始流传于网络的“深圳最美女孩”新闻迅速被证伪,却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网民表示极大愤慨,纷纷将矛头指向造假者和发布新闻的专业媒体网站。这一产生于网络的事件体现出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点,具有一定象征意义。本文试揭示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网络传播特点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缘起的历史和社会因素可以从今天我国的媒介环境中找到相似之处,其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经验与教训,可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公民传播提供借鉴。本文在考察当年美国公共新闻实践的兴起缘由、实践范围、实践议题等基础上,相应地分析了我国网络拍客传播所面临的媒介环境和网络拍客传播的主体、内容、特点和优势等问题。结论是在中国当前的媒介环境下,网络拍客传播是践行公共新闻理念和促进传统媒体创新的有效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交流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媒体凭借着自身的特性与优势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也造成了网络虚假新闻泛滥的局面。为了杜绝网络虚假新闻,营造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作为新兴媒体,网络媒体应该本着对受众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对信息进行严格的筛选、把关,为受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本文从网络...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进入一个高风险、高复杂性的信息社会,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对社会的良性运转至关重要。在网络传播下,虚假信息的破坏性越来越大。
  根据虚假新闻来源,笔者把网络虚假新闻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由传统媒体(含官方网站)制造的虚假新闻。《新闻记者》持续十多年评出的年度虚假新闻,很大一部分都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11.
潘黎黎 《青年记者》2009,(14):101-10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近几年来,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几成泛滥之势。而网络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的链条中也充当着不光彩的角色。本文将网络传播中的虚假新闻视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产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产生机制、传播内容特性、传播过程和应对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增大,网络上一些虚假新闻也随之出现。网络虚假新闻的出现,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如何还原新闻事件真相,是新闻从业者和网络文化研究者必须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23日,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各省区市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传播。坚持新闻真实,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虚假新闻仍然屡禁不绝,时有反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应强烈。本刊编发的这组文章分析了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杜绝虚假新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旨在共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切实肩负起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丁骋  李西铨 《新闻春秋》2020,(1):63-66,75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虚假新闻及其传播也呈现出新特点。作为互联网技术条件下新闻生产过程的方法论变革,新闻“透明性”原则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不断发展。本文结合《新闻记者》2010—2018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从“新闻生产前”“新闻生产中”和“新闻生产后”三个层次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论述了透明性原则在新闻生产各阶段对规避虚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起到的作用,探讨了透明性原则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引入新闻工作实践对规避虚假新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络作为信息制造、发布、交互的最大的平台,对于虚假新闻的传播无异有扩大乃至倍增的作用。较之传统媒体,网络上虚假新闻的传播更缺乏道德约束与法律制裁,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更广、更快,危害更深、更大。及时控制和预防虚假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是一项迫切又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易黎  路毅 《新闻知识》2015,(3):31-3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中出现的娱乐色情化、暴力粗俗化、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等畸变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后认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堕落低下,受众对网络体育新闻的辨别能力不强等因素,导致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中畸变现象的出现。本文旨在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规范化提供积极的理论参考,使其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腾飞。  相似文献   

17.
王贵勤 《当代传播》2013,(4):79-80,92
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信息的数字化网络传播,是相对于纸质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等传统传播方式的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快,具有隐蔽性、双向性、普遍性等特点。由于立法缺位和管理不力,信息网络传播存在侵犯著作权、侵犯名誉权、语言暴力、虚假新闻等影响网络环境正常运行的不良现象。应选择适当、有效的立法模式,对信息网络传播加以科学合理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8.
虚假新闻违反了新闻伦理中最基本的真实、客观性原则,给社会信息环境带来了污染.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具体案例,针对违背新闻客观、真实性原则的虚假新闻进行具体分类并总结其特点,最后提出规避此类问题的一些方法,净化如今的新闻舆论场.  相似文献   

19.
刘磊 《中国广播》2009,(5):39-42
虚假新闻一直是国内外新闻界的痼疾。2000年以后,虚假新闻在主体、客体和态势上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突出表现为:制造虚假新闻的主体日趋社会化和权威化,虚假新闻趋向舆论监督话题和国际事件,虚假新闻的态势日趋表现为多米诺式群体造假,这种现象再次表明:整治虚假新闻是一项系统工程,治理虚假新闻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为此,新闻从业者有必要从社会环境层面深刻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寻找整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必然会出现新鲜事物,新的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网络环境,尤其是假新闻的出现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在2018年,也是假新闻比较猖獗的一年,假新闻也出现了以下特点: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媒体忽视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真实缺乏核实、假新闻更加博人眼球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辟谣难。假新闻最直接的危害是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真实必须是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如何应对假新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核实新闻真实性、人工智能解决识别假新闻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