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倘若老于"描红",或一味地仿临他人字体,则必"死于前人书下".这其实讲的就是书法界"入帖"与"出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倘若老于"描红",或一味地仿临他人字体,则必“死于前人书下”。这其实讲的就是书法界"入帖"与"出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倘若始终"描红",或一味地仿临他人字体,则必  相似文献   

4.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由书法中的"描红""出入"之法,使我不禁反思起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学生学习数学,诚然是需要接受若干现成的知识,掌握老师传授的解题方法,但若止于此,则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  相似文献   

5.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由学书法的“描红”、“出入”之法,我不禁反思起我们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走出“描红”天地,  相似文献   

6.
一、临碑帖是入门 临帖,要求先"入帖",然后"出帖"."入"就是把所临碑帖的书法,真正学到手,达到形神兼备;"出"就是从原学碑帖中脱化而出,创立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一个书法家来说,"入帖"并不是目的,这只是一种掌握书法艺术技巧所必经的途径,"出"帖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小学三年级是软笔书法启蒙教育阶段。"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从书法的特点和儿童发展的规律来看,软笔书法启蒙可从传统文化入手,可增强学生书法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体进行练习,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注重引导学生练写整幅作品,反复地进行"入帖"和"出帖",不断地举一反三,逐渐习得书法技法,从而扎扎实实地落实书法启蒙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多年老年书法教学经验和自身学习书法的深刻体会,我认为学好书法,应在读帖和临帖上多下功夫。首先,要认真读帖。实践证明,认真读帖是学好书法的前提条件。常言道:"读帖胜于临帖。""字,一半是看会的",由此可见读帖的重要性。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强  相似文献   

9.
帖与生活     
汉字书写到了魏晋之后,行草在文人书信间成为主流,形成对正方汉字结构的颠覆。汉隶、唐楷,代表了官方诏令文字的庄严;行草则游走于文人书信诗稿间,有一种从世俗规矩礼教解脱出来的潇洒自在。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是有所馈赠时附带的一纸便条。王羲之留下的"帖",原来多是他写给朋友的短信。因为信上的书法太美,看完后舍不得丢弃,存留下来,经过一代一代"临""摹",变成练习书法的"帖"。保留在台北故宫的"奉橘帖",原来是三封信,经过"临""摹"  相似文献   

10.
摹写,原是初学书法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指用薄纸或绢蒙在书法原作上面,然后依照原来的样子去写或去画.描红,即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之所以称之为"描红",是由于所摹写的原字是用红墨写成的.此种方法对于练习者学习字体的笔法和间架结构有很好的帮助,因为描红富有直观性,通俗浅显,行之有效,特别适合青少年和初学者的书法启蒙. 中国画有一部分是用线条为手段来塑造人和物的形象的,这一点上与书法十分相似.而且,中国自古就有书画之说,这说明中国的画与书法是相通的.这些都为把学习书法的方法运用于绘画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谈临帖     
正书法学习初始阶段,常有人问"你看我临什么帖好",或问"我学哪一体好",或问"为什么要临帖",更常有人问"我怎么总临不像"……问题很多。据我个人的理解,在此试做探讨。"帖",在这里做样本、范本的代称。临学范本,不是为了和它完全一样,不是要写成自己手边帖上字的复印本,而是以范本为谱子,练熟自己手下的技巧。譬如练钢琴,每天对着名曲的谱  相似文献   

12.
王垿是晚清青岛书坛著名书法家,他在青岛留下了大量书法墨迹。这些作品自成风格,人称"垿体"。王垿以充满个性的"有限的调节变化"坚守着帖学阵地,是对康有为关于晚清"帖学大坏"观点的有力反拨。同时亦反映出晚清书法审美取向的多样化,丰富了帖学经典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如今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描红和双钩填墨"是老师运用的主要书写训练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描红双钩填墨"时效果很好,但临写时随意性很大。学生观察了很多,也写了很多,但是规律性、原则性的东西却不能发现提炼出来。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观察训练时有法可寻,从笔法和结构两方面总结出两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练字是从描红起步的,一笔一画地描写练字,"照葫芦画瓢",有时甚至得由老师手把手地帮助才行,这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待到"知其大概"后,便升级为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下一步必须脱离字帖,独闯一路,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好像是我们以前课堂教学的缩  相似文献   

15.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  相似文献   

16.
正唐弢曾说,学习的基础常常开端于模仿。比如我们练书法时,总是先描帖、临帖,吸取成功者的经验,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后才脱帖,直至挥洒自如。我认为学生习作也不例外,也需要一本好"帖",供学生模仿,而最好、最实用的"帖"莫过于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谈谈以课文为"帖"练作文的具体做法。一、从微观入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适合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在读帖、描红、临写、评价等实践中进一步领悟、内化钢笔字行款布局的要领。2.通过书法欣赏、引领发现、评价激励等策略,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濡染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不管是多有名的书法家,要使作品写成字字珠玑、行行满意、篇篇妙品,是绝对不可能的.历史上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如<兰亭序>、<寒食帖>、<自叙帖>等在创作时,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然而书法家运用创作中的"补救",使作品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质变".细细研究各个时期书法家在创作名作时对"补救"的运用技巧,无疑对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沈尹默先生曾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这就告诉我们,法帖犹如老师,这个老师是不开口的,方法全在其中,要你自己主动去请教、揣摩,这就是"读帖"。在临习之前,读帖的方法和精细程度,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何谓书法?"书",强调动作性、操作性;法",突出规律性、实质性。李新杰老师深谙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来比喻书法,也是再贴切不过的。退休前,我学书已有几年,工作之余临过不少帖,但往往是依样画葫芦,工夫下得不少,就是"进不去",哪一个帖也写不像。退休后,我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书法面授学习,通过老师的授课和作品点评,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学好书法,不但要有热情和股钻劲,更重要的是多读一些书法理论知识,提高对书法艺术美的欣赏能力,探索书法的规律,多掌握一些临帖的方法,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