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教师教育智慧是教师追求并践行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的教育境界,是促使教学功能从"知识"到"智慧"转化以及从"智慧"到"成人"转化的桥梁。教师教育智慧又是一个内涵丰富、和谐互补的完整系统,倘若把教师教育智慧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对学生的爱就是智慧之树滋生的土壤,广博的知识就是为其输送水和无机盐的根系,宝贵的实践经验就是支撑其巍峨身躯的枝干,勤奋的教学反思则是那能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茂盛绿叶。  相似文献   

2.
丁琬琰 《中国教师》2011,(14):33-35
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如果学生无进步或无发展,则教学是无效的。要实现教学的有效陛,教师就需要从知识传授观向智慧传授观的转变。追求智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这种从知识获得到能力提高,再获得智慧的上升过程,就像学者何万国说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与获得的知识性质、表征、类型有关,更与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如何转化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职能,使其从“学术性”转化为“师范性”,从知识“广泛性”转化为技能“专才性”尤为关键。特别是由传统教育模式转化为以操作技能为教育模式的职业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职能,必须加强教师职业培训,校企合作办实训基地最为可行。  相似文献   

4.
教师成长: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也是渐进形成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的过程。教师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及发展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从初任教职时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匮乏,到从教后教学应对策略的探求,实践知识和智慧渐进丰富,并随着专业知识和智慧发展缓慢而步入“高原期”,通过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措施,实现知识与智慧的持续增长。拥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智慧是伴随教师成长的终身追求,也是教师美好教学生活和幸福人生的应然抉择。  相似文献   

5.
哲学智慧是思想的浓缩和升华。不少学生缺少对哲学智慧的感受,认为哲学智慧对自己的心智没有产生过多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宏大的哲学教材话语脱离学生生活,教师的智慧孱弱难以触及学生灵魂,量化考评体系将“育分”凌驾于育人之上。这就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自身学识,同时注重将哲学知识教学向学生生活方式转化,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炼,变结果教学为体验与探究过程的致知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内容简介:《教育新理念》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贴切的案例,深入浅出地指出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细致阐发了从课堂到课程、从学科到学术观念更新的问题。特别是抛出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将思想转化为能力的当今教育的内涵。该书还阐述了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与能力,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推荐理由:大多的教育理论书是枯燥而乏味的,充满了学究气的教化味道。《教育新理念》以一种活泼的方式,把艰深的教育理念简单化、趣味化。通过一个个  相似文献   

7.
在“校本教研”这一名词凸现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时,“教师”已经不自觉地从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中被推到前台。而人们对于“教师”的研究,也在悄然发生着范式的转变:即从解构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到注重教师的完整专业生活,从分析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到关注教师在“教育行动”中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智慧。毋庸置疑,自从Wittrock(1986) 的《教学研究手册》发表以来,教师知识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校本教研”这一名词凸现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时,“教师”已经不自觉地从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中被推到前台。而人们对于“教师”的研究,也在悄然发生着范式的转变:即从解构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到注重教师的完整专业生活,从分析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到关注教师在“教育行动”中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智慧。毋庸置疑,自从Wittrock(1986)的《教学研究手册》发表以来,教师知识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智慧教育作为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新样态,呼唤传统知识教学焕发新的活力。然而,智慧教育下的知识教学存在3点悖论:知识发展的无限性与教学的有限性之悖、知识地位的式微与智慧地位的强化之悖、知识主体的去中心与教学价值取向之悖。为此,立足知识教学的知识论,在知识的本体智慧、意义智慧、生成智慧与实践智慧等智慧属性之上明确“知本蕴智”的知识观。进而提出智慧教育下知识教学彰显智慧意蕴、实现育人价值的变革理路:教学设计聚焦知识理解,从纷繁程式走向精简主线;教学追求关注知识意义,从确定思维走向不确定追求;教学组织促进知识联通,从自主建构走向群智集成;教学旨归指向知识成人,从以知求解到知以至善。  相似文献   

10.
汪圣元 《四川教育》2005,(11):26-28
教学应该是把人教聪明、教高尚的活动,它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教化人类,传承明。教学活动不应该是机械的知识灌输、传递过程,还应该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有的教师能巧妙地“引入”,创设的情境既富有魅力又符合学情;机智地“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冗繁为明快;高明地“点拨”,举重若轻,一语道破。即使是“传授”,也是条分缕析,简洁明快,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凭什么?智慧!惟有智慧才能铸就开启灵性的钥匙。我们的教学需要智慧。这智慧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机智,还有教师的教育品格!品格高雅,课堂自然充满清新,充满灵性。[编按]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智慧的获得,不仅与其个体智力和知识水平密切相关,还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教学场域相关。智能时代,教师教学智慧既要承袭传统教学场域中“人—人”交往的智慧,又要涵养生成“人—机”交互的智慧,表现出三个层面的新意涵:教学价值层面,指向人“类生命”价值的关切;教学实践层面,内涵人机协同之“技”的审辨;教学主体层面,呈现为因应人机互动复合教学情境的机智。由此,智能时代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仅需要具备结构化的知识,还需达成教学价值的澄明以及协同育人的慧觉。三者在教师教学智慧生成中分别发挥着基础、前提与根本的作用。智能技术渗透于教学智慧生成的各个要素,并与之共同构成教学智慧内在的生成机制。教学机智是教学智慧在教育实践中外显的行为表征,其一方面与知识层共同构成激发教学智慧的外生动力场,另一方面又由内而外地沟通教师教学之澄明,形成了教学智慧生成的内外交互场。教学智慧是教师心理品质和教学能力的显现。智能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祛技术之魅、择群体之智、以情培智三条进路,生成适应技术变革、满足自身职业素养提升需求、开展有效教育教学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2.
微论点     
《今日教育》2014,(7):6-6
李润洲智慧型教师的动态审视智慧型教育需要智慧型教师来实现,但智慧型教师是什么样的?从动态维度来看,智慧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具有“教育学意向”,包括教师的言行指向学生的好、心中装着学生,教师对教育的“热爱、自信和整体理解”。第二,做到“问、思、行创新”,其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上。第三,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其有两层含义:一是这种教育主张是自己深信、坚守的个性化观点和看法;二是自己的教育主张耍体现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并获得预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关注教师实践性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实践性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关注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发展是现代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如何获得实践性智慧?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是:将教师教育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教研组,通过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实现教师个人自主的实践反思与教研组同行的诊断、指导及经验共享。现代教师教育知识观㈠“实践性知识”及其特征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在教师的专业领域中存在着有别于一般大众知识和各领域研究者知识的教师固有的知识领域,叫做“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具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价值教育智慧是教师对教育的属性满足自身需要的关系的合理评价,其样态表现为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信仰。教育情感是价值教育智慧的基础,教育意志是价值教育智慧的动力因素,教育信仰是价值教育智慧的最高追求,三者有机统一于价值教育智慧中。教育知识转化为价值教育智慧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教师通过构建教育知识的理想形态和运用教育知识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够化教育知识为价值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5.
章丽 《学前教育》2008,(7):74-75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指导的故事”。分享这些故事,可以将散存于教师个体身上的、依存于情境的经验性智慧,转化为集体的实践性智慧。而这一过程,不仅能使教师感受到群体智慧的力量,更能使他们体悟到研究自已、发现自已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开放教育关键要新在“教”与“学”上。电大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与信息 ,使教学向“教不必师”转化。而教师的工作要从“讲课”向“讲学”转化 ,即从传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向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转化。与此相适应 ,学生的“学”也要从被动的听课、记笔记、复习课文 ,向借助现代学习设施和信息手段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转化 ,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学无定式” ,现代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手段 ,应该越来越灵活 ,越来越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形成是STEAM教育的发展之基。STEAM教师PCK是教师面对具体的跨学科的内容主题时,所特有的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形式的整合性知识,具有知识范畴的跨学科性、知识来源的实践性和知识形成的融合性等特点。通过对已有PCK研究的梳理,结合STEAM教育的特征,STEAM教师PCK可分为跨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对象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在此基础上,STEAM教师PCK的建构逻辑:一是立足理论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打“地基”,促进公共性PCK向个体性PCK转化;二是基于经验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竖“框架”,推动内隐性PCK向实践性PCK转化;三是通过实践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添“砖瓦”,实现陈述性PCK向程序性PCK转化。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性需要在其专业实践活动中考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为教师专业性考察提供了分析视角.纵观近四十年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依次经历了从获得知识、发展学力到提升素养的“基因”演变.教学改革表现出了人回归教学核心的基本特征,并伴随知识的“功能扩大”与“意义挖掘”,教学从传统“三中心”逐步走向“深度”.教师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经历了从“教书人”到“教学者”,再到回归“教育者”的角色变化.基于近四十年教学改革基本特征及教师专业人角色的审视,文章尝试从“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精神与品格”“教育教学价值观”反思构建了新时代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课程有效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教师是新课程的决定因素。当今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  相似文献   

20.
教学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智力资源,是教师实现教育教学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也是创生智慧型课堂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一节数学课的观察,特别就教师A教学知识的丰富程度和在课堂上运用智慧的思考,启示我们作为教师注意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将知识、教材与教学情境有机结合。同时利用教学知识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思维方法与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