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卡,作为以藏传佛教为主题内容的绘画艺术,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尤其唐卡浓烈的宗教意识,呈现一种庄严崇高的意象,并以静态的、视觉的、具体的形象,传达相关的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西藏的宫殿,寺院以及过去贵族的府邪、庄园的经堂里,都有绘制壁画的传统和悬挂唐卡的习惯,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壁画和唐卡也开始走向寻常百姓家。西藏著名的古建筑,可谓一座座绘画艺术博物馆。古代画师们创造出许多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壮观画卷,其数量之多,非常惊人。大昭寺的壁画面积达4400平方米;各大寺庙中,都藏有相当数量的唐卡。布达拉宫名叫“国唐”的大型缎制唐卡,上绣无量光佛巨像,高56米,宽47米,张挂出来,十几公里以外都能看见;宫内一幅“赛宝会”壁画,就是描绘悬挂唐卡的情景。壁画,含意明确。唐卡,系藏…  相似文献   

3.
“唐卡”是藏语译音,原意是平面卷轴画,与藏族壁画同为藏画艺苑中的两颗璀璨明珠。随着藏学日渐升温尤其2006年唐卡被纳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古老艺术瑰宝日益受到更多藏家关注。近年拍卖会上,不少明清时期的唐卡屡屡拍出天价,不少当代唐卡大师的作品动辄亦数万甚至数十万。有资料显示,从2000年至今,唐卡的价格翻了近10倍,颇具浓郁宗教气息的唐卡艺术,日渐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  相似文献   

4.
2008年7月30-8月30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格萨尔千幅唐卡》全球巡展——北京首展在民族文化宫亮相。  相似文献   

5.
藏族的竹笔书法赤翁克埃西藏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传统文化也是构成灿烂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受到中外人士的共同喜爱,而藏族的藏文竹笔书法也丰富了中国的书法文化。西藏的竹笔书法来源于藏文,至今已经历了千余年的历...  相似文献   

6.
《寻根》2017,(1)
正西藏是一个有许多高原特色文化的地方。西藏人不仅身材健硕,而且心态也非常好,吃苦耐劳,西藏特有的这种"打阿嘎"体力劳动,就反映出西藏民众独特的乐观心态和文化风貌。传统悠久的"打阿嘎"当我们行走在西藏,会时常不经意地在一些建筑工地、寺院和一些重要建筑物的维修场所,看到一种有趣的劳动场面:一群男女队列整齐地手握木棍连着石饼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尔苏藏族是现今藏族的一个支系,包含三个不同方言的族群.尔苏藏族所在大渡河大拐弯与雅砻江大拐弯之间的大片地区,是一个打破行政界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历史空间.这个空间的完整性是由一个坐标中心点即则尔山来维系,由此构成了尔苏藏族地方社会历史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尔苏藏族的社会以家族为基础,现有的家名估计有200多个,习惯聚族而居,选择河谷及沟谷有洁净山泉的台地或高坡上、背山面水营建聚落.聚落生活最具有约束力或制裁力的礼仪就是对"觉"的信仰和崇拜.作为代表尔苏藏族文化特征的表述,"觉"也是最具有涵盖性、最能够概括、内涵最丰富、象征性意义最强的符号.尔苏先民自古生活在大渡河以南至雅砻江下游一带.古籍记载他称的历史民族,秦汉之"夷",唐宋之"蛮",明清之"番",其中都包含有尔苏先民的成分.则尔山则是尔苏族群历史地域活动的一个空间支撑点,是尔苏藏族认定的原始中心.尔苏地方传统社会提供了一种案例:以神圣山峰来定位社会生存空间,以神圣山峰为枢纽来维系地方社会的存在.而且,这种社会空间结构一旦形成,便使这种结构本身具有了某种文化聚合力,或者说,其本身构成为一个具有文化能量的"场域".这个"场域"的表征就是社会存在的相应空间出现文化上的对应设置,由此构成水平分层的同构聚合与信仰.尔苏地方这一传统文化形态似乎可以上溯到汉文典籍<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地域风俗.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改革大潮来势猛烈,尔苏藏族地方社会及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以往充满活力的场域有悄然消解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道之一,是连接西藏与祖国内地的纽带,也是汉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相依相存、长期友好互助的历史见证。茶马古道是一个以川藏、滇藏、青藏三条干道组成的庞大交通网,其中,川藏茶马古道是历史最古老、地位最重要的道路,有两千年的历史。至今西藏所用之茶,绝大部分仍来自四川。而川藏茶马古道最早的一段路,恰恰和"南丝路"的第一段(即汉代的"旄牛道")基本重合。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成都邛崃早在秦汉时作为西南商贸中心的地位。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茶马古道路线的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变化,论证了川藏茶马古道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着重论述如何在当今条件下,发掘茶马古道的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历史价值。认为在打造四川邛崃旅游吸引物上,茶马古道与"南丝路"可相辅相成,并可发展成为川、滇、藏旅游联动的最佳纽带。  相似文献   

9.
吐蕃时期是藏族历史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多元文化并存时期,从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生到苯教文化的形成,直到佛教文化的传入,这样的文化形态在藏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罕见的,一种主流的文化在被外来的文化冲击、融合、重组、吸收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即区别于印度文化,又保留了藏族传统文化与苯教文化中的精髓,这就成为了现如今人们所熟知的藏传佛教的开端,而这一段时间也就被称为藏传佛教前弘期,然而就在这种重组组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富有个性化的表现,并对吐蕃当时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藏族文学     
西藏既是“歌舞的海洋”,也是“文学的百花园”。丰富多采的藏族文学,象那遍地生根、盛开在“世界屋脊”的邦锦花,绚丽多姿,美不胜收。花团锦簇的藏族文学,包括有民间文学和人民文学。早在西藏文学出现之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现在归纳起来,大量的藏族民间故事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一种是书面纪录整理的故事。有一部书面故事集《尸语的故事》报亏队注目:作者通过一个神奇的死尸一次又一次地讲述美丽动人的故事的形式,将不少富有古代藏族人民思想情感和心理特征的故事组合在一起,颇…  相似文献   

11.
南方丝路与尔苏藏族先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苏(包括里汝、多须、尔苏)这个藏族支系历史悠久,族源成分相当复杂,实属特别值得研究的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大概自先秦以来就活动于古旄牛道一线。在旄牛道的干道上有不少古老的小道通往整个尔苏族群分布的地方。这些小道构成南方丝路及后来的茶马道的支线即古道网络,可以从各个方向接上南丝路或茶马路干道。在南丝路大渡河以南至雅砻江下游路段地带,文献记载他称的历史民族,秦汉之"夷",唐宋之"蛮",明清之"番",其中都包含有尔苏藏族先民的成分。至于先秦时的尔苏先民成分是否包含有"蚕丛国破"或杜宇及开明蜀国败亡而南徙的古蜀人或蜀人的因素,笔者猜测也很有可能。今尔苏藏族传统文化中确乎包含有某些古蜀或蜀人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藏学在中国     
当今世界上已形成了一个以藏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Tibetology。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藏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的组合,无论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方法研究,如从历史、语言、文学、哲学、美术、医学、地理等方面研究藏族,都被称为是藏学的一部分。中国藏学逐渐发展成熟,脐身于中华民族学术之林,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瞩目。新中国成立后,西藏从封建农奴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运兴则文化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也迎来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集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的内容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藏地区就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文明,并且产生了绘画艺术,但大多为陶器几何图案及部分岩画,图案较为单一。佛教传人西藏后,作为宗教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唐卡应运而生。唐卡是用彩缎装裱成的一种卷轴画,据五世达赖《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塑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腹内。”  相似文献   

14.
以西藏自治区对外文化协会会长丹增为团长,由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说唱艺术家土登、青年舞蹈家亚依、次仁卓玛、笛子演奏家兼鼓师次旦、藏戏表演艺术家格桑次旺等优秀藏族艺术家组成的中国西藏歌舞团,是在意大利参加了3个艺术节之后来到瑞士的,于1997年8月16日至28日参加了瑞士弗里堡国际民间艺术节,并在联合国万国宫和瑞士北部城市沙夫豪森进行了两场专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西藏歌舞团是访问瑞士的第一个全部由藏族演员组成,高水平的、全面展示西藏传统文化的中国歌舞团。在弗里堡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之前,该团首先在日内瓦联合国万…  相似文献   

15.
乔玛与中国     
匈牙利东方语文学者克勒希·乔玛·山道尔(1784—1842)是国际上藏族语言文化研究的创始人。他一生都怀着去蒙古、西藏和新疆旅行的热情向往,并曾作为第一个匈牙利人来到藏族同胞中间长期生活学习。他的不朽学术业绩揭开了用近代科学方法考察研究藏族语言文化的序幕。乔玛自青年时代起,就为匈牙利的语源和族源问题所萦绕。乔玛相信:在亚洲一定存在着与匈牙利人同出一源的民族。对于后者的语言、历  相似文献   

16.
藏族传统上将其居住地域分为“卫藏“、“安多“和“康“三大区域,“康藏“、“西藏(卫藏)“它们二者既是方言区,也是历史地理区划。虽在整体上存在共性,但因地理环境、经济类型、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二者的历史传统、文化面貌、社会形态乃至风俗民情等均存在差异。本文从历史、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二者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符号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对嘉绒藏族服饰文化中的符号化表现特征及其符号系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嘉绒藏族服饰如何运用一些特有的符号的形式传达一定的讯息或意义,并且讨论嘉绒藏族的服饰符号系统的简化形式与重构使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服饰上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8.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或艺术,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它凝集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崇高精神和审美感受。布达拉宫即是我国藏族人民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9.
张楠 《寻根》2021,(2):74-79
西藏布达拉宫的红宫是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佛教典籍和艺术品集中于此。红宫内南侧的殊胜三界殿,藏有藏、汉、满、蒙文佛经。在殿内北侧,供奉着清康熙皇帝的长生牌,从右至左用藏、汉、满、蒙四体文字竖体书"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金字牌位。还有八世达赖喇嘛供置的乾隆皇帝佛装唐卡。乾隆以后,每逢藏历新年,历世达赖喇嘛都在此朝拜。  相似文献   

20.
高城 《寻根》2016,(4):109-114
正藏传佛教有许多隆重的节日,这些节日往往是展示和弘扬藏族宗教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流行于藏传佛教中的晒佛节,就是其一。晒佛节,又称瞻佛节和浴佛节,一般在藏历二月初或四月、六月的中旬举行,时间和形式各地略有不同。蔚为壮观的年度晒佛晒佛节,流行于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及云南等藏区。每年这个节日到来时,各个寺院会将寺内所藏著名的巨幅布画及锦缎织绣佛像请出,抬到展佛地展开,让佛徒和世人观赏。展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