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文化》2013,(3):I0001-I0004
日本书法渊源于中国,而又有独特的发展。日本历代书法家们一边从中国浩瀚的书法传统中吸收营养,一边大胆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既不背离中国书法艺术的根本精神,又具有日本特色风貌的书法历程。不可否认,作为世界第二书法大国的日本,其在书法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值得我国读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2013,(5):I0001-I0004
日本书法渊源于中国,而又有独特的发展。日本历代书法家们一边从中国浩瀚的书法传统中吸收营养,一边大胆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既不背离中国书法艺术的根本精神,又具有日本特色风貌的书法历程。不可否认,作为世界第二书法大国  相似文献   

3.
日本嵯峨天皇和中国文化张礼总编译嵯峨天皇(786—842)是日本平安时代(桓武天皇794年定都平安京时起至镰仓幕府成立时止约400年期间)初期第52代天皇,在位14年(809—823),年号弘仁,小名神野,是桓武天皇第二个皇子。他自幼聪明好学,及长博...  相似文献   

4.
艺术成就:苏士澍自幼酷爱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少年时代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之后师从启功先生近30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编辑出版工作,数十年专注中国书法、篆刻的创作,对中国汉画像砖、石及历代碑帖、拓片均有深入研究。苏士澍的书法兼习诸体,尤擅鸡毫作篆隶且颇具特色;其行草流畅,韵味浓郁;其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公益书画展览并于日本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举办个人展览,进行书法讲学;主编多卷本的《中国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书法精品大观》等出版物。  相似文献   

5.
杨磊 《大理文化》2010,(6):100-104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书法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新的"书法热"正在兴起。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级书法家协会会员以及书法爱好者,人数以千万计。那么,书  相似文献   

6.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日本朝日新闻社、日中友好会馆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现代书法20人展暨第46届日本现代书法20人展》将于今年4月24日至5月7日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此展于今年1月18日至24日已在日本成功举办。我有幸和参展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文化溯源王育成中华古国在世界文化的星空中,曾经播撒过无数遗惠至今的文明的种子,茶文化即是其中之一。公元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在滋贺韩崎梵释寺,品尝高僧永忠所献的中国煎茶。公元1663年,俄国驻外大使瓦西里从蒙古搞到64公斤中国茶叶。公元1785...  相似文献   

8.
书法综述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2-242
2011年上海书法事业在贯彻“大发展、大繁荣、大团结”的方针中全面展开。为了把书法艺术打造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名片之一的战略目标,首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全国第10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展区)”,这对上海书法的持续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上海的书法艺术更加融入到全国的“大书法”中。  相似文献   

9.
汉字具有表音、表意、记号等性质,但其根本属性则在于表象性质,从汉字之造字法亦可求证,尽管从今天的汉字形态中已经很难理解其形象特征。由汉字书写所形成的中国书法艺术是造型艺术,具有造型美、点画美、节奏美、章法美、风格美等诸多特征,但归根结底则可概括为形式美特征。形式美也是当代美学的重要范畴,从这个角度去考察汉字书法文化和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展览,也就不难解释当代书坛万象和把握书法未来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0.
故人旧忆     
张中行 《世界文化》2013,(10):31-33
马一浮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对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我同马一浮先生只见过一面,不能深知,严格说没有资格谈他。可是想到另一种情况:马先生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比鲁迅先生小一岁,他们都是绍兴人,并且一同应过县试,马先生名列案首(榜上第一),鲁迅先生屈居二百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中国书法,既是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民族艺术奇葩。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承载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明,体现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创造精神。中国书法很早即随汉字的传播,进入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汉字文化圈的书法艺术,代表了东方哲学和东方艺术的最高境界,成为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日本朝日新闻社、日中友好会馆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现代书法20人展暨第46届日本现代书法20人展》于今年春意浓浓之际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此展于今年初已在日本成功举办。笔者有幸和参展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同去日本参加该展开幕式,在与日本书法家的深入交谈中,我们深感日本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有其独到的理解,而他们创作心态的宁静,也与中国书法界一些人的浮躁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如何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艺术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始终思考的一个共同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也就是对中国的书法传统如何继承,继承什么;如何创新,往哪里创新的问题。中国的书法艺术,始自商代,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之所以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其代代继承,代代创新,代代与时俱进。正因为如此,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并产生和造就了一个个书法名家和一大批书法名作。晋代的王羲之和唐代的颜真卿就是继承与创新的卓越典范,他们成其大才的艺术道路,也就是继承与创新的道路。历代的书...  相似文献   

13.
与文字书写相关联的书法艺术 ,在中国绵亘数百代 ,历经数千年 ,具有悠久的历史荣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 ,书法不仅充当了传情达意的交流工具 ,而且也是文人士大夫们雅玩遣情表现自我修养的手段或是寻求精神寄托心灵安慰的理想港湾。它植根于中国汉字文化的土壤中 ,深受传统文化浸蕴 ,在文化层面被赋予深刻内涵 ,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 ,有人说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一部中国书法史 ,不仅是一部单纯的书法艺术史 ,更是一部内容宏大精深的书法文化史。然而 ,近代以来 ,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 ,却在现代文明和西方艺术思潮…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月2日,日本皇室依照惯例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年朝贺。据报道,截至当日下午,共计超过15万人涌入皇居,其中有很多人一边挥动着手中的日本国旗,一边高呼"万岁"。朝贺活动的声势之所以如此浩大,是因为今年是85岁高龄的明仁天皇最后一次发表新年致辞。日本明仁天皇在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去世之后登基,年号"平成",在位至今整整30年。早在2016年的一次视频讲话中明仁天皇就曾经流露出想要退位的意向,2017年6月日本国会表决通过了专门适用于明仁天皇的退位特别法案。直到2017年12月8日,才正式确  相似文献   

15.
谈谈中国书法倪文东书法是一种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无数书法家所创造的风格多样、绚丽多彩的书法艺术,汇成中国文化的大潮,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新人,因此,要研究和鉴赏书法,就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入手,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法。一、书...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化的瑰宝。古往今来,书法家创造的书法艺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诸如扫帚书法、筷子书法、手指书法等等,不一而足。但这些都离不开人体持笔来书写;而今却有人操纵提线木偶,由木偶挥毫书法,被国际新闻媒体赞誉为“世界首创”、“神州一绝”。这一绝技的创始、表演,就是福建省连城县冠豸山艺术团的常务副团长、  相似文献   

17.
现代艺术史的一部力作中国书法艺术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艺术,书迹遗存是丰硕的,书论研究是深邃的,书史著述也是独特的。只是,相比较而言,书论比书法滞后,书史比又书论滞后。史前就出现刻划符号,作为线条艺术的书法即已诞生。但是,正式的书...  相似文献   

18.
如川 《世界文化》2006,(8):26-26
日本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当然,中国化和思想的影响、刺激也对其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中国化在日本固有的感性势力范围内,很快就日本化,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书法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千百年来生生不息,鸾翔凤翥,沧海桑田,一代又一代的志人高土书字写志,在我国数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上,竖起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秦之古、汉之拙、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元之态、明清之朴,成为不同历史的审美表征,永远地嵌刻在历史时空中。去年11月11日,“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开幕式暨名家书法系列作品集首发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相似文献   

20.
李兆忠 《东方文化》2002,(3):45-46,72
比较中日两国文化,一件令我感兴趣的事情是,中国的东西传人东瀛后,迟早会被赋以严格的仪式,因此而变得一本正经起来。比如中国的书法传到日本,变成了“书道”,中国的茶艺传到日本,又变成了“茶道”。故此,日本有数不清的“道”,除了书道、茶道,还有什么花道、棋道、剑道、柔道、空手道……真称得上一个“道”的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