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奇的安伯宫过年编译去印度阿拉瓦里山上神奇的安伯宫参观游览有若干条路线,但最好还是沿着一条古道骑大象前往,它会把你带入一个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的优雅世界。阿拉瓦里山位于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大约在11世纪,姓卡赫赫瓦哈(印度骑士种姓)的人开始在那...  相似文献   

2.
踏访泰姬陵     
印度人说,来印度不到泰姬陵,等于没来过印度。泰姬陵和中国的长城一样,名列世界七大奇迹,是印度古老文明的象征。所以,学术交流之余,热情的印度主人为我们作了特别的安排,让我们实现多年来想造访泰姬陵的夙愿。  相似文献   

3.
蓬生 《世界文化》2013,(8):40-43
因学术交流,我有一趟印度之行。回来后,那一幕幕既鲜活又驳杂的画面,不时在脑海闪回。我认为最能概括我所见所闻的,也许是印度街头那句醒目的招徕外国观光客的宣传口号:"不可思议的印度",这口号的本意在于炫耀印度快速发展的"奇迹",殊不知,它却让外来人更多联想到"不可思议"的特殊或者说更为准确的涵义:在当今印度,古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2014,(3):I0001-I0004
<正>大象263回想在地球上的日子16赞17评西有长庚:大象回首是谪仙当忆西湖采青莲宋永平:前面未知自从人们在手机上使用微信以来,全中国的朋友们纷纷在朋友圈亮出自己的菜,有自己去过的地方,有见到的奇人奇事,有当时的心情变化。而我的菜就是我用手机绘制的大象,我用一只只大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那其中或者明亮或者平静或者晦暗。每天也许画一幅、也许二幅,不拘多少。一时间,朋友圈中的各路赞党也都冒出来给你整上两句大俗或大雅的词儿,不服的你也许会整两句扔将回去,你来我往。日子过得倒也开心。  相似文献   

5.
<正>爱情是人生的花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把它的芬芳传播,而与爱情紧邻的婚姻,似乎没有这样的美誉。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喻之为"围城"。爱情与婚姻好像孪生同体,又似乎水火不容。爱情最自由的国度,婚姻未见得长久,爱情被限制的地区,或许有着更多白头到老的传奇。在传统与现代杂糅的印度,包办婚姻(arranged marriage)至今仍大行其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是青年男女进入婚姻的主要途径,即使移民海外的年轻人,在结婚问题上还是遵从父母意愿,回国娶个印度新娘。然而,印度却是世界上离婚率较低的国家之一。印度人不主张自由恋爱,限制甚至鄙视异性之间的交往,这《印度贤妻》  相似文献   

6.
钻石,与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并称为"世界四大贵重宝石",其最早发源地在印度。直到18世纪,世界上所有的钻石都来自印度,而与印度有关的多颗名钻,如"维多利亚戴比尔斯"、"印度之梨"、"荷兰女皇"、"南方之星"又都与卡地亚这世界珠宝业的翘楚有着各种传奇渊源。当卡地亚遇上印度1847年,29岁的路易卡地亚从师傅那里接手了位于巴黎Rue Montorgueil 31号的珠宝店。路易卡地亚以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L和C环绕成心形而组成一  相似文献   

7.
猫狗论     
在农村有一句俗话:忠心保家的狗,见异思迁的猫.在人们眼里,不论主人如何对待狗,也不论主人是善是恶,是好是坏,狗总是忠心不二,矢志不渝,因而狗的名声很好.而猫却差远了,猫很在乎主人对自己的好坏,如果主人对猫采取暴行或虐待,猫就不再留恋主人,而选择"负气出走",到其它地方寻找栖身之处.猫的这种反叛造成猫的名声不佳,从而形成扬狗抑猫的思维定势.我觉得,对于狗和猫的本性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才是.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不讳我的‘英雄崇拜’。"他的所谓"英雄",是这样一些人物,近现代的,有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意大利诗人邓南遮,还有英国的托玛斯·哈代??他的理由:"山,我们爱踹高的;人,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接近大的?"对于这些英雄,他不仅阅读、翻译他们的作品,还说:"在我有力量爬的时候,总不教放过一个‘登高’的机会。"他  相似文献   

9.
正糖是一种能给人带来甜蜜口感、让人愉悦的食品,也是中国美食五味"酸甜苦辣咸"中甜味的来源。唐朝则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王朝。糖和唐朝有关系吗?有!中国是从唐朝开始,才有了制糖技术,中国人是从唐朝开始才尝到了糖的味道。而这有赖于丝绸之路。正是通过丝绸之路,邻国印度的制糖技术在唐代传入中国。印度的制糖技术传入中国,是印度科技在中国传播和影响的一个重要例证。在古代,有三项西方科技发明被引入中国,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和深远  相似文献   

10.
外国向中国献赠大象,可追溯到汉武帝时代.自此之后,史不绝书.据统计,仅清代乾隆时期南亚各国进象次数竟达17次之多,总共有驯象50多只.清代《燕京杂记》记述:它们由泰国、越南等国贡赠而来,安置在宣武门内的“驯象所”.大象的主要活动是在南北郊及祈谷雩祭大典时,驮祭器,驾辂车出行,充卤簿之职.平时大象主要充当朝贺的仪仗,朝贺钟声一响,大象即按部就班,分两列相对,凛然肃立.待文武百  相似文献   

11.
在佛教盛行的印度,有一座完全的靛蓝色的城市——焦特布尔。 焦特布尔市城外有座高达120米的石丘,丘顶建有著名的梅兰格尔城堡,城堡的主人在这里统治的时间长达400多年,可见其统治的基础是何等的牢固。站在这座君临天下的城堡上,放眼俯瞰老城区,满目是靛蓝色的一片,无论是高低错落的普通民居,还是形态各异的其它建筑,次第毗连,左右相拥,犹如童话一般,让人无不惊讶于这种色彩的大胆和浪漫。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30年代以来,印度英语文学逐步赢得在印度文学大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印度独立之后,英语文学没有退出印度,相反却日益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印度裔作家群的崛起被誉为"60年代以来英语文学最令人瞩目的转向"。阿米德·乔杜里(Amit Chaudhuri)是印度裔作家群中熠熠闪光的一员,他以日常生活的诗意描写和独特的音乐主题树立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圣迭戈的野生动物园里,有一头体重七千磅的非洲母象,今年十二岁,叫曼达乌,它的一条腿不幸骨折。一天早晨,请来了矫形外科医生大卫·杰叔尼,他从未给大象治过病,但他沉着地进行着这项艰巨的手术-在大象那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16,(2)
正门神早在我国夏、商两代,便有了祭祀门扉的习俗,不过那时候先民祭祀的门神不是钟馗,也不是神荼、郁垒,而是"狗"。在畜牧时代,人类崇拜狗很现实,因为狗最忠于主人,白天随主人去放牧,夜里忠实守卫门户,确保主家的安全,是人类最可信赖的朋友。安阳殷墟早期出土的甲骨文中,狗字的象形是"卷着尾巴守门"的姿态,即所谓的护门"犬神"。还有器具的"器"字,便是中间一只犬看守四只陶罐。现在,云、贵、陕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5.
白族扎染是一种特殊的纺织品.上世纪80年代,英国华裔作家韩素音来大理时说,古代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有扎染,而印度大陆和中国内地的扎染早已失传,周城白族扎染堪称扎染的"活化石".   扎染古称绞缬,与我国古老民间工艺蜡染、夹染一起通称染缬,是现代印染艺术的鼻祖.据文献记载,染缬"秦汉间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  相似文献   

16.
驯象     
公园和马戏班里的大象是亚洲象,比起它们在非洲的同类来说,要容易驯化得多。亚洲人有一套祖传的驯象本领,他们捕获大象,驯服它们,叫它们做一些人力难以胜任的笨重活计。把一群野象赶入陷阱是件让人激动和危险的事。挖一个陷阱,首先得去砍一些7~8米高的大树,再把它拖到准备挖陷阱的地方,然后把树干排成一圈,深深地打入地下,一个大树桩还要由一些小树桩固定着,这样才能经受住野象的巨大冲击力。这些牢固结实的树桩都用牢固的藤条捆扎在一起,然后再把这些藤条像蜘蛛结网一样来往穿织在树桩上。一切完毕后,上面再盖上一层树枝,使…  相似文献   

17.
像许多人一样,图吉利的李一特别迷信谐音为"发"的8这个数字。他出高价挑选含有88的电话号码,花几倍的费用购买标着88的汽车牌号,出门远行要定在含有8的日期或时间……几乎到了离开8便寸步难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正>杜拉斯本人在谈到影片《印度之歌》(1975)时如此评价:"一切都建立在演员与人物的分裂以及声音和画面的距离上,造成了一种存在的微颤,一种妙不可言的不适,一种爱情燃烧的忧思。"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渲染了一种炎热、压抑、倦怠、迟滞的环境,塑造了在其中的疯狂、麻木、绝望的人,使得观众沉浸其中,仿佛是故事的参与者或近距离的旁观者。为了营造出这样的气氛,《印度之歌》采用了大量音画技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音画分离,即电影中的人物并不开口说话,但又不是"默片",于是影片的音画功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画面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窥视故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外国人对它的兴趣永不会消失,不管是王子或贫民、学者或文盲、智者或傻子、富人或穷人、囚徒或自由人,概无例外。总之,这是一个人人都想看一看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一百年前,马克·吐温在他的长篇小说《赤道圈游记》中给出了心目中的答案:印度!他笃定地说:看过一回之后,即便是匆匆一瞥,也不愿去和世界其它各地的风光做交换!《赤道圈游记》是马克·吐温在1895年环球旅行后写成的,于1897年出版,记述了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非洲等地的见闻。在这本以游记为题材的书中,以对印度的描写最为具体和生动。作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独特的眼光对印度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作出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更让读者久久沉浸在印度所独有的厚重历史氛围中。  相似文献   

20.
据印度媒体报道,近年来,到海外攻读大学和研究生学位的印度学生有增无减,其经济负担也是水涨船高。出国留学的费用较三年前上涨了30%。学费一再上涨,加之卢比贬值,给憧憬留学梦的学子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尽管海外大学的"学位价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放弃留学打算的印度学生只占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