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青击鹄图     
<正>海青,又名海东青,是一种猛禽,属雕一类,产于黑龙江下游及附近海岛。经过人工的驯养,可以成为狩猎的工具,用于捕捉水禽、小兽。辽代,以海青捕天鹅为皇帝春猎的重要项目。辽代统治者经常向女真人征索海青,给女真人以很大骚扰,成为引起民族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金代特置鹰坊,专掌海青的驯育诸事。元代、清代也都重视海青。  相似文献   

2.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传统,建国后却大量使用玉器。从造型、文饰、功能上分析辽代玉器,可基本概括出其主要汇蓄有中原汉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契丹民族文化等因素。分析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对研究辽代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传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彝族狩猎是短缺经济社会的一种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彝族狩猎方式主要有犬猎、刀猎、枪猎、套猎、板猎等。猎具有套索、弩箭、猎夹、猎网等。狩猎分为个体狩猎和集体狩猎,猎获物见者有份。狩猎必祭猎神,祭猎神分为祭家猎神和祭山猎神。近年来,随着国家禁止私藏枪支弹药和禁猎,彝族狩猎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自秦汉以降,深受中原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影响,在由"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向农耕放牧相结合的农牧定居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选官选举等制度建设上接收汉族职官选任与考核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北方各民族政权建设的具体特点和历史与社会的习俗传承,对中国古代科举文化在北方各地的推广与施行均作出了程度不等的贡献,这对于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汉化进程与各民族的融合无疑起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这一进程从魏晋时期便已开始,尤其经历了辽、金、元、清四个少数民族政治统治时期,使中国科举文化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与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并由此对北方诸民族社会民俗文化与民俗心理的流变,在社会文化层面给予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狩猎为生的蒙古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狩猎习俗及狩猎观念.蒙古族人注重仪式,仪式在狩猎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狩猎前、狩猎中、狩猎后的仪式及猎物分配等丰富多彩的狩猎仪式及禁忌,充分体现了猎民的狩猎习俗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匈奴生活习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的饮食居住,服饰、发饰、装饰,婚姻形态,丧葬之礼及其它生活习俗,充分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之特色,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研究匈奴习俗对于了解古代北方民族之游牧文化大有裨益;特别是透过匈奴生活习俗还可以看到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异同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桦树皮制作的实用器物是生活在中国北方森林地区狩猎民族所创造的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猎民逐渐结束迁徙不定的游猎生活,桦树皮器物被木器、瓷器、玻璃、塑料及金属制品等现代家居用具取代,桦树皮器物占据狩猎民族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正在消逝。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萨满文化的角度对蒙古族狩猎习俗进行研究,将其仪式和行为概括为:出猎前祭神祈祷、行猎时讲故事、狩猎中的巫术与禁忌、托慰猎物的灵魂、猎物共享、收猎后的庆典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蒙古族狩猎习俗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辽代自内蒙古龙兴,内蒙古可以说是辽的本土。辽是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辽朝的统治者汲取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教育体系,这就使辽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与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欲从辽代的文化建树、儒学在辽代的发展方面简要阐述辽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发展与儒学传播。  相似文献   

10.
鲜卑是我国最早建立政权并且列为正统王朝的北方民族,继匈奴之后再一次统一蒙古高原;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以显赫的声名载入史册的部族;它的各部建立了诸多政权,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的制度、习俗被后起的北方民族所因袭。内蒙古是鲜卑民族发源、发展、壮大的主要历史舞台。把鲜卑的历史研究清楚,对于解决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辽代政权是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建国后根据其疆域辽阔和本民族的文化习俗,首创四时捺钵制度。捺钵制度被金、元、清三朝继承和发展,盛行不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女性禁忌是世界许多民族中存在的习俗,特别在狩猎、游牧民族中尤为明显。蒙古族当中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女性禁忌,通过抽象出祖先崇拜的各个侧面以及其他领域的女性禁忌的共通性及其特点,可以发现女性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由于女性的不洁,而是为避免死者灵魂可能带来的危害即女性保护。这一习俗反映了蒙古族祖先崇拜的固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北魏与西域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与西域关系述略马国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入居中原,同汉族一起建立了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公元386年建立的北魏王朝,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即拓跋鲜卑为统治民族的、统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王朝。公元423年,拓跋焘即皇帝位...  相似文献   

14.
辽代契丹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其中的居住与出行文化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契丹属于北方游牧民族,特殊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决定了特定的居住和出行形式,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在居住与出行中,更多地体现出毡帐为居、车马为行的特点,同时还融入中原地区汉族的居住与出行的文化特色,一方面反映了契丹族传统的物质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与中原汉族文化相融的状况,并且在辽墓壁画中直观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又一个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先后建立、发展,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时期虽然政治分裂,军事对峙,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互相借鉴、文化上互相交融,推进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辽代是公元10世纪由契丹贵族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100多年的立国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刑罚原则。但其法律刑罚原则一方面由于受游牧民族习惯和君主至上之权的干涉,不断遭到破坏,另一方面,这也是契丹游牧文明和中原汉文明互相借鉴、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辽上京是辽代的五京之首,是辽朝早期政治化的中心。它的兴建是契丹民族接受先进的中原化,效仿中原帝制建立的都城,其总体布局包含了契丹等北方民族化和中原汉化的诸多要素,变化多样,反映了民族化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8.
王琦 《鸡西大学学报》2014,(5):135-136,142
近代以来先进的俄式枪械不断传入鄂伦春地区,提高了鄂伦春民族的狩猎能力,丰富了其悠久的狩猎文化;另一方面,对弹药的严重依赖弱化了鄂伦春民族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加剧了外来文化的传播与渗透,降低了与中央政府的政治互信。俄式枪械作为不容忽视的新技术因素既巩固了鄂伦春民族传统的狩猎生存模式,也是促使清末民初鄂伦春民族"弃猎归农"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丧葬习俗上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烧饭”、“面”是具有草原特色的游牧民族的丧葬习俗之一。本文从“烧饭”、“面”习俗的纵向研究,试图从文化传承的理论角度,寻求“烧饭”之礼残留至今,“面”之俗却于中世纪湮没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塞上柳开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边塞诗。它不像一般边塞诗取材于北方的苍凉、将士的征战场景,也不像唐人边塞诗多描写从军的豪情壮志和边地的风沙苦寒。它描写的是塞上的明媚风光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狩猎生活。这与宋代建国伊始国力强盛、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安无事有关,反映了民族间的融和友好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