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租界社会与近代天津新闻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租界的移民社会为报刊发展提供了广泛的读者群;租界繁荣的商业环境培植了传播媒介的生长点;租界内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与先进的传播手段,提升了媒介传播速度。九国租界的存在,为近代天津新闻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和相对有利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被迫开埠的口岸中,天津的租界是很多的。英、美、法、德、日、俄、意、奥、比等九国租界的总面积共233505亩,是天津旧城的8倍,其存在的时间,少则17年,多者达80余年①。位于天津海河两岸的各国租界,不仅控制着天津航运、陆路交通的要道,而且扼守着从海口通往北京的战略要地。列强以租界为基地,对天津乃至全国肆无忌惮地进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侵略。一、半殖民地的标识与文明的窗口租界是天津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识,是外国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一个缩影。对于近代天津所遭受的凌辱、欺压,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每一个天津人都会…  相似文献   

3.
天津在历史上曾拥有九国租界,是我国租界最多的城市。笔者在搜集近代日本人有关天津的游记、日记、见闻录等资料时,发现了不少对天津租界的描写,清晰地展现了日本人眼中的天津租界形象。本论将结合中日两国的时代背景,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租界中外会审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会审制度是近代中国租界的一种特殊司法制度,它是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扩大化的产物。其在租界前后存续了八十余年时间,最终中方历尽艰难使之得以废止。租界中外会审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在租界的司法主权受到进一步的损害,甚而丧失殆尽,中国在司法方面的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另一方面,客观上它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城市化过程,呈现出社会上层聚集城市中心和社会下层沿城市边缘分布的趋势,贫民聚居的边缘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从近代天津城市发展来看,不论是社会空间结构,还是居民的生活方式,边缘区都有明显的不同特征。边缘区的城市下层文化,与租界地区的上层文化,共同构成了互动的近代城市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6.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健全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近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成为区别于传统城市的重要特征。开埠后的天津加速了城市转型,各国租界进驻后仿照西方城市的大规模租界基础设施,引领并推动了天津城市面貌的改变。因多国租界并存和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天津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基础设施建设历程。同时,基础设施的近代化转变,亦对城市社会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戊戌维新时期报刊勃兴之原因及其特点徐柳凡,朱浩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报刊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勃兴的近代报刊,对戊戌维新运动及整个中国近代政治文化产主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对这一时期新兴报刊的发展作一略述,以期探讨新兴报刊勃兴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特...  相似文献   

8.
提起租界 ,往往把侵略、野蛮、反动、黑暗冠于其中 ,租界 ,意味着对中国主权的轻蔑、践踏与严重侵害 ,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汉口、青岛等一些大城市租借里 ,列强肆意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侵略 ,“租界是罪恶之薮 ,侵略之源 ,是人间地狱” ,这一愤慨真实地揭示了租界的历史本相。然而 ,租界作为殖民者侵略的基地 ,在客观上具有扩散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功用。租界内的市政文明、现代化的市政管理在当时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领略一番。一、租界的形成1845年 ,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与上海道台宫慕久签订了《…  相似文献   

9.
在动荡的历史洪流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作为租界文化的代言人,具有租界文化所带来的重要特质,租界文化对上海各个领域的重大影响,导致了上海在历史的动荡中保持着一片繁荣景象。《良友》画报作为当时重要刊物,在租界文化的侵染下,使报刊呈现出显而易见的租界文化元素。本文从租界文化这一角度出发,阐释《良友》画报所凸现的租界文化的特性,即中西合璧、今昔交融的杂糅社会和市民化的商业社会,同时试图阐发《良友》对租界文化作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上海租界的法制是现代法制.这一法制引导、规范了上海租界现代社会,其中包括:现代议政组织的建立和运行、现代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和施行、现代司法的诞生和运作、现代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中有瑕疵,包括在立法和执法、司法等方面.形成这种瑕疵的原因主要是:上海租界当局有殖民意识、部分执法司法人员法律素质低、上海租界当局不深谙上海的社会实情等.上海租界现代法制的瑕疵对上海租界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并使之出现了病态.  相似文献   

11.
在西学东渐的春风下,中国近代报刊积极关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科技知识。1896年3月《万国公报》公布伦琴发现X射线后,近代报刊及时迅速地竞相追踪报道和传播X射线知识,其中包括X射线的用途、X射线技术的发展和X射线的原理及其危害,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反响。近代报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对X射线知识传播的过程也充分反映出了报刊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中的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在蓬勃兴起的海外中文报刊已超过5 0 0种,是现代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各馆所藏的海外中文报刊,采取闭架式管理,背离时代发展要求,不利于这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转变重藏轻用观念,面向社会,有的放矢,开展多层次的服务,实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近代报刊的大量创办成为传播外来学术思想的重要渠道 ,并在西化的整体文化氛围中促使文学观念变革和创作的多元化。借助报刊的力量结成不同文学社团 ,形成不同文学流派 ,从而各呈己见 ,有力地推动 2 0世纪前后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晚清民初以来 ,现代报刊等大众传媒在我国越境登陆 ,诱发和促进了我国近、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发展。连载小说是一种栖息于大众传播媒介之上的特殊文学形式 ,是现代报刊与文学生成的产物。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章回体小说的变体 ,它的最大特点是随写随刊 ,具有强烈的报章特色。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娱乐性因素对诗坛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加上鸳蝴派风气的推波助澜,使得报刊诗话中的娱乐性日益增强,出现了包括香奁诗话、滑稽诗话、游仙诗话等三大类型的几十种相关特色诗话.此类诗话既重视报刊的传媒特点又不废诗话的生命本根,从而形成了理论的崇雅与创作的变俗特征.它是报刊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近代文人喜新恋旧情结的诗学再现,这不但导致了文学权力的下移,也带了文学风气的深层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时代里,阅读英文报刊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英文报刊文章不同于一般文章,它已形成一种使用性很强的功能语体,并借自己的特点成为语言运用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掌握英文报刊的语言特色有助于提高对英文报刊文章的理解与欣赏。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老年报刊如何满足读者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新的人口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群数目庞大,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经过三次大的报业整顿后,我国老年报刊逐渐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本文在分析我国老年报刊受众发生巨大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如何从读者的身体、心理特征以及人生经历和受教育程度方面来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件大事,要做到正确和准确,就必须认真对待.这方面,报刊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主要有字形用别、表意欠准、知识出错和色彩有误等.尤其是大报名刊中这类失误屡屡出现,因而更需认真对待,找出根源并尽力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前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近代报刊的刊行,安徽市民心理发生了一定的变动,经商意识、国民意识、参政意识、民族意识、主权意识、群体意识较前更加明显。这些新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变革的前兆,客观地表明安徽辛亥革命具备了必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抗日峰火中创办的数十种报刊,在宣传中共政策,介绍国内外形势,报道抗战业绩,鼓舞民众士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报刊宗旨明确,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旗帜鲜明的抗日导向;坚定不移的党性原则;尖锐泼辣的战斗风格;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