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纪泽是第一个熟练掌握英语并在英国重要杂志发表文章的晚清著名外交官.他学习英语的故事,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从闭关锁国到逐步融入国际大家庭的艰难历程,对今天人们提高学习英语的认识亦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2.
达森 《寻根》2012,(4):137-141
19世纪末,在欧洲的文化舞台上,活跃着一位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他频繁出入于欧洲外交界和文化界的沙龙,成为政治杂志的封面人物;他还用法文创作了多部作品,是第一个在西方获得巨大成功的中国作家。在中学西传的历史上,辜鸿铭、林语堂也只能瞠乎其后。他就是晚清的外交官、曾朴的法文导师——陈季同。  相似文献   

3.
夏曉虹 《中国文化》2006,(2):96-109
廖恩燾的名字,對於近代文學研究者已經十分陌生。隱而不彰的原因,或因其人的職業外交官身份。或因政治的顧忌。但廖氏參與晚清“文學改良”的一段史實,以及民國後所作詩詞歌賦,自有其值得關注的文學史價值。由於廖恩燾無論生平事迹還是文學創作,在以往的記述中不僅零散,且多有錯訛。因此,本文將首先鉤稽史料,還原其人生軌迹,繼而考索他在民國年間的創作情况,而將重點放在晚清時期,意在通過廖恩燾這一個案,揭示晚清“文學改良”周邊的狀况。需要說明的是,為了論述的方便,本文將集中考察廖氏的詩歌寫作,而另文討論其戲曲編撰。  相似文献   

4.
正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环球考察成为可能。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人进行环球考察的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则迟至晚清时期才有人进行环球考察。晚清第一个环球考察的是海关官员李圭。光绪二年(1876年),是美国开国百周年纪念,在费城举行博览会。中国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参加博览  相似文献   

5.
荀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链条上,是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荀子思想的出现,就没有从秦汉到晚清的以礼治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政治哲学,就没有西汉中期汉武帝、董仲舒们对思想统一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晚清语言变革运动是朝野上下为了应对西方威胁共同开出的一剂救亡药方。这一运动看似由知识人群体发起并引导,但与晚清之前历次语言变革完全不同的是,它是鸦片战争之后整个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运动的组成部分,与国家利益高度一致。从这一运动的全局看,它俨然成为晚清新政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强烈的国家意志,服务于救亡图存的国家目标。正是民间与政府、知识人群体与各级官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了晚清语言变革运动的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主动请缨出使日本的清政府首批外交官,黄遵宪试图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中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与根据,努力将"西学"整合为"中学"的一部分。经过黄遵宪的这番解读,西方近代科技文明,不过是中华文明衍生出的旁流支系而已,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龃龉被人为抹平,其良苦用心在于努力将"取法泰西"控制在"用"的层面以维系中华文明在"体"的根本层面不受西学侵蚀。基于这一普遍逻辑,晚清中国知识人固然严重曲解了西方近代科技文明的本质,但也正是借助这一貌似牵强附会的"以中释西",抚平了他们因不得不师法西夷、东夷而产生的极度焦虑与屈辱感,为晚清朝野上下最终达成"取法泰西"的共识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从自身文化传统内部发掘维新变法的思想动力,又是对愈演愈烈的西学东渐之风强有力的纠偏与平衡,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湖湘人才辈出,湘学成一时风尚。皮锡瑞就是其中今文经学的杰出代表。皮锡瑞(1850——1908年),湖南善化人,力主通经致用,曾积极参加戊戌变法和清末兴办新学,是晚清湖南改革运动中一位重要的宣传家、教育家和经学家。  相似文献   

9.
一、石钟山石窟的第一个拓荒者 "众生是有缘而来,切莫宝山空手."这是曾受到毛主席和江总书记称赞的晚清剑川白族学者赵藩题咏石钟山的联句.如果要说缘分,那么宋伯胤与剑川石钟山石窟是最有缘分的人了.  相似文献   

10.
王绍平 《寻根》2023,(5):60-64
<正>鸦片战争后,面对着欧洲强国对中国的逐步蚕食,晚清政府以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以西学固国本。在这一时期,常年伴随曾国藩身边的曾纪泽便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的各种思想,他自学英文,研究西洋文化,形成了对于中国问题的认识以及对于泰西诸国的了解。直到1877年,在结束守丧期之后,他入京承袭“一等勇毅侯”的爵位。  相似文献   

11.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又名光汉,别号左,江苏仪征人。仪征刘氏乃晚清有名的经学世家,在晚清学界的影响较大,以三世相续共注一部《春秋左氏传》而著称于当世。刘师培的学术研究一方面绍承家学余绪,继承扬州先辈诸儒治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西方哲学与社会思想,对中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思想家,在封建社会进入“衰世”之际,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对专制制度的腐朽、黑暗进行大胆批判,同时,又以一颗优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大声疾呼,倡言变革,在晚清思想界掀起巨澜。诚如梁启超所言:“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然而,有趣的是,正是这样一位殚精竭虑,为国为民报尽匹夫之责的思想斗士,却又崇信佛教,探研佛理,与佛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邱志红 《寻根》2008,(5):35-40
黄兴涛先生曾以“晚清英文语法概念和知识的最早传播”为题,对英语在华传播史上最早出现的几本鲜为人知但却极具重要意义的英语文法书进行了系统考订(详见《文史知识》2006年第3、第4、第5期),指出《英国文语凡例传》是我国“第一部中英文对照的英语文法书”,《文学书官话》是“以中文‘讲明’英语文法学的最早著作”,而《文法初阶》则是“中国人独立汉译的首部完整的英语文法书”,  相似文献   

14.
杨波 《寻根》2011,(1):24-29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一时间“世博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其实世博会早在晚清巳与中国结缘,不过因时代的原因,中国人只是作为旁观者,并未有机会以主办者的姿态与世博会近距离接触。晚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文艺思想,后人多叙引其“知言养气”说、“以意逆志”说与“知人论世”说,而少有涉及“夜气”说者。有之,在诗论中,首见于晚清“同光体”诗派巨子陈三立。  相似文献   

16.
林則徐和楊以增是清道光後期著名的封疆大吏,林則徐以抗英的"反鴉片戰争"而獲民族英雄的美譽,楊以增則以搜求、保存古籍,創建海源閣而成為晚清四大藏書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2021年的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这是对晚清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痛苦和屈辱的高度概括.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随后的大清王爷德国"赔罪"之旅,就是晚清"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集中体现,就是丧权辱国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的种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们在近代中国起到怎样的历史作用等等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简单地把晚清时期的民族主义归结为某一类型是不符合历史的,种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在晚清时期都已经出现,只是由于时代的需要,种族民族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裴汉杰 《寻根》2012,(6):103-104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个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的人.时人称为湘蛮子,可谓晚清政坛一大怪人.虽说自己举人出身、屡考进士不第,却尤为看不起文人,尤其是晚年,张嘴就骂曾国藩是理学的伪道士.久而久之,骂人似乎成了他的一大乐事.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创立的湘军已经转战三载,屡立战功,但是处境却越来越尴尬:由于皇帝对他抱有防范心理,不肯给他以督抚地位,使他领兵三载,一直处于孤悬客处之地位,用兵、用人、用饷无处不难;由于手中没有行政权力,虽然湘军为保卫江西终日苦战,仍然被江西全省视为额外负担,始终受到官僚大吏们的排挤和刁难,处处碰壁.  相似文献   

20.
提起外交官,很多人认为,一个多么体面的职业:西服革履、奔驰宝马、上流社会、鲜花、美酒、豪宴、闪光灯……不尽的风流,无限地潇洒。其实,这仅仅只是外交官生活的表象,只有外交官自己和他们的亲人才知道,外交官生活还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尽管国家政策从外交官可携夫人,到可带子女,一再放宽,但囿于种种具体原因,很多外交官不仅抛妻别雏,弃家离母,远涉重洋,孤灯寒衿,对影三人,还有非洲高原的缺氧,驻在国政局动荡的不安,异国他邦水土的不服,甚至恐怖分子的威胁……。然而,恰恰正是这些肩负国家使命的外交官,把自己的亲情和天伦之乐化为一架五彩虹桥,使中国与世界得以沟通、了解、交流……。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儿女;哪有新婚的妻子情愿离开自己深爱的丈夫;哪有父母不记挂远在天涯的游子,哪有儿女不思念养育恩深的爹娘?前人早有“家有父母不远游”的古训。然而,古训也好,亲情也罢,一旦家事国事聚于一身的时候,外交官只能国事为上,家事避让。因为,忠孝总难两全。外交官的生活,恰似王维的初秋长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和他们的亲人,仿佛总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仿佛总在佳节“遍插茱萸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