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为题材和背景的“抗战小说”是抗战文学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部分。“抗战小说”作为历史叙事和自我想象的方式,它为20世纪中国试图寻找、建构和获取的正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本质和新的民族性。在“抗战小说”丰富的想象和多元的叙述中,也展现着不同的个人命运、家族记忆和民族国家想象。基于此,要讨论的正是1930年代以来我国“抗战小说”基本叙事模式的发展脉络及其所要揭示的复杂的历史图景和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是一部厚实、凝重、丰富而有魅力的力作。1993年小说问世之初,就引起了当代文坛的轰动。作者陈忠实以巴尔扎克的“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名言作为小说的题记,表达出其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宏愿与追求。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小说中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精神领袖。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洽交结,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肖洛霍夫(Михаил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Шолохов,1915-1984)今年诞辰110周年。他是苏联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俄罗斯人民的良知"。《一个人的遭遇》(Судьбачеловека)是他的著名短篇小说,作品突出了一个永恒的伦理道德主题:战争与人的命运。它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形象的思考和描写,蕴含着俄罗斯民族鲜明的伦理价值和道德倾向,具有文学特有的教诲目的。本文拟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分析这篇小说,以揭示其中深隐的三大主旨:(1)人的命运与战争伦理环境,阐释作品中人与战争伦理环境的关系;(2)人的命运与战后伦理选择,分析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АндрейСоколов)在遭受战争磨难后所做的伦理选择;(3)人的命运与伦理道德回归,通过主人公在战争中经历的悲惨遭遇以及在苦难中彰显的坚强与崇高精神,对人的命运和战争的悲剧做出道德评价,呼唤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长篇历史幻想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以"英格兰,英格兰"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与成功运营为主要内容,贯穿其间的是"原版"英格兰的日渐凋零和女主人公玛莎不断追寻自我与幸福,却始终失落迷惘的一生.在这个个人与民族命运交织的故事中,巴恩斯质疑了记忆与历史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深切关注由此导致的个人与民族两个层...  相似文献   

6.
帕斯捷尔纳克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将自己及其小说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对俄罗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中。以往许多研究者把他的杰作《日瓦格医生》看成是一部知识分子命运史,而忽略了小说的俄罗斯独特性。该小说始终是与俄罗斯独特的文化和命运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9,(2):10-14
"家族小说"是叶广芩富有特色的代表作,特殊的家庭背景与经历使得她的小说氤氲着悲剧的氛围。作者通过构建京剧等悲剧符号来表达对历史变迁的凄凉感受,并以人物、传统文化的悲剧命运为载体,以"转换叙述视角"等叙述技巧为手段,使得小说在平和委婉中具有感人至深的悲剧力量。透过叶广芩的家族小说,可以看到她对历史及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以文化研究为视角 ,近二十年的中国当代家族小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和“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着眼点在对家族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家族伦理道德、文化人格持矛盾心态 ,肯定其凝聚力 ,否定其负面作用。“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则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 ,关注个体在家族中的命运及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表现出传统家族的解体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丧失 ,对传统家族文化扼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持积极的批判态度。两类家族小说对传统文化、人性的新思考折射出近年来人们文化思考的活跃和时代、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张炜家族小说是通过对家族历史和家族变迁的再现来透视整个民族历史的变化进而完成对历史的阐释。家园寻找和文化寻根是其家族小说重要的内涵。道德理想主义姿态和充满人道主义悲悯情怀的叙述方式是其家族小说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领袖,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以故乡为蓝本,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在这些诸多的家族小说中,大致可分为家族“发迹史”和家族“没落史”。整个作品贯穿了作家对生活与历史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反映了作家对时代嬗变过程中家族命运的思考,有力说明旧式家族的没落是时代变革的必然结果。小说的表现手段异彩纷呈、新颖独特,是作者对一系列写作技巧精彩纯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是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不仅写了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人民艰难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指出了俄罗斯民族问题。苏联解体前后,民族问题不断,俄罗斯历史上出现过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迁移等遗留下了一些民族主义情绪。本文就是以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这种思潮在小说中的反映为切入点,反思民族主义因素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拉斯普京对俄罗斯出路问题的探索,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民族问题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国家建构作为一种宏大叙事,制约着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影响着现代家族人伦关系,包括婚恋关系。现代家族小说作者通过对婚恋关系的书写,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思想交锋和道路选择,为历史留下了文学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中祠堂意象出现175次,并且其每次出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作者是有意凸显祠堂。《白鹿原》将具有儒家文化特质的祠堂意象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相关联,通过其功能演变的过程,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层演变历程",也是呼应小说开头书写"民族秘史"的主旨。通过其命运流变的过程,揭示白鹿原上家族命运的变迁及以祠堂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窘境,暗含作者关怀、思索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第二十幕》和《茶人三部曲》是上世纪末出现的以描写百年动荡下家族事业的兴衰起伏和人物命运悲欢离合的长篇巨著。由于作家性别和生活场不同,两部小说对家族事业和革命历史的叙述目的、家族中男性和女性形象塑造上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索尔·贝娄是美国犹太作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基于他的犹太身份,"犹太性"是其艺术创作的根基。索尔·贝娄塑造了众多的犹太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犹太主人公在以家族关系为基础、自我优越感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和以适者生存、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表现的美国文化之间艰难困苦地生存着。他们一度感到内心的焦虑与彷徨,在现实生活中精神常常处于崩溃的边缘,游离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小说中的犹太主人公为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曾做出很多尝试和努力,最终认识到爱的力量和作用,心态逐步得到调整变得积极乐观,并与他人和解,与社会融合,从而找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人性得以回归。本文以贝娄早期小说《赫索格》为对象,从作品中人物及作品主题来解读其犹太性,最后揭示贝娄小说超越民族概念,在关注美国犹太人命运的同时把民族的命运上升为整个人类命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藏族女作家央珍的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以拉萨贵族小姐央吉卓玛为叙述视角,展现出她在德康庄园、帕鲁庄园、贝西庄园之间迁徙流浪,随后在家族安排下遁入空门,在西藏解放的时代背景中央吉卓玛自主选择前往内地的生存空间的变化。小说运用空间叙事的技巧构建了《无性别的神》的叙事大厦,并在自然地理空间、社会历史空间和文化心理空间的建构中寄予了个人与民族、国家命运的隐喻,呈现出女性生存空间的扩大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日瓦戈医生》是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主要描述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历史的重大事件与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作者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尤拉与拉拉相逢的不同时空进行描述,作品中故事时间、文本时间、小说空间的独特处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化"的20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社会风貌,体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苏联解体以来,作为其主要继承国的俄罗斯,在政治与经济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但始终未找到一条使国家与民族真正走向发展与进步的出路。世纪之交,俄罗斯正处于经济、政治领域的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整个俄罗斯国家、民族的命运唇齿相依。  相似文献   

19.
家族小说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前期作家们通过对家族文化的批判、对家族中人的命运抒写,反映了自己对家族制度中黑暗与罪恶的揭露,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叛逆者的形象。出走是其反抗家族的方式,但出走的结果却往往是走向灭亡。后期作家开始深刻思考家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开始坚信其能起到振兴国族、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自我定位是一流作家,在《长恨歌》中作家以主人翁之情爱作为切入关注历史、人生的契机,以一个女人与城市的命运把握人生、把握历史。小说本身就是一篇情感的荟萃,作家以严肃的态度给读者呈现了一段段风采多姿的情爱关系,其中畸恋情爱分外显眼,这本旨在探讨小说中的畸恋,揭示主人公的浮沉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