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崇蛙文化是壮族原始蛙图腾崇拜文化现象,其文化的形成反映了壮族先民的社会文化心理。通过对壮族崇蛙文化事象的具体分析,可知其文化事象与壮族长期的以农耕稻作为核心的"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蕴含的朴素生态审美思想对当下推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学人类学是世界性的跨学科研究潮流在中国当代催生出的新兴学科。从神话原型批评起步,经过三十年的研究积累,文学人类学目前处在努力建构一套适合中国本土文学和文化实际的新理论体系。其中一个主要的学术突破是打破了文学本位的神话观,将神话研究引向文、史、哲与宗教学相互整合的大视野。自2009年首次提出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的命题,学术范式的变革获得理论上的自觉意识,本文再论神话研究学术范式的变革意义,并对"神话中国"研究的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瞽叟生舜"的故事关目源自商人创世神话,瞽叟在创世神话中乃是一个黑暗的混沌元神,舜(帝俊)则是一个光明儿神,瞽叟生舜的关目乃是黑暗世界诞生光明世界的创世过程的形象表达;"瞽叟生舜"与另一个创世神话"七窍凿而混沌死"的混沌神话在深层具有共同的原型结构,瞽叟和混沌在原初很可能是同一个神;光明世界诞生是通过与黑暗世界的对抗和冲突、最后打败黑暗世界的方式完成的;舜作为中国上古孝子贤君的形象,是春秋至秦汉间对舜形象和舜故事的伦理化处理的结果,这个处理既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掩盖了其创世神话的原初特征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解构主义视角下,依据其文学理论代表性人物米勒的重复理论,《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的异质性在"弃石神话"和"神瑛神话"中得到预设。弃石是无法完成"补天"大业的石头,神瑛实质上不过是块石头,贾宝玉与弃石的重复性关系,贾宝玉与神瑛侍者的重复性关系,不断地预示着贾宝玉性格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魂归故里"一直是国人难以割舍的情结,古往今来,这种情结一直促使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回归故土。这种传统文化情结的根源在于中国古代神话中没有关于灵魂归宿的神话,这种归宿感的缺失和对与灵魂有关的平行世界中故乡的美好眷恋导致国人对"魂归故里"有强烈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田鸡,是蛙的悲剧。修本草的李时珍写道,南人食蛙,其味如鸡,呼为田鸡。此外,腿像鸡腿,美餐所在,也让人产生似鸡的联想。于是,被捉入的蛙,改称  相似文献   

7.
《职业圈》2004,(12):32
源自山城重庆的系列休闲炸串美食"怪难吃",自2003年5月正式招商以来,已经在全国成功发展了700多家加盟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小本创富风潮.而参与并推动这一风潮的绝大多数是下岗职工和小本创业者.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样的创富过程与业绩几乎就是一个神话.那么,这个成功"神话"背后的真实情况如何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怪难吃"创始人朱灿先生及部分加盟商.  相似文献   

8.
本期语萃     
正中国现代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发现,时代愈后记载的历史,往往其反映的历史愈古老,于是提出了"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著名学说。从而形成了"古史辨学派"。有人说他们是古史的"怀疑派""虚无主义",其实,他们并不是全盘否定古史,而是发现了古史记载中有许多神话,所以要把远古的历史从神话中剥离开来。这样的历史才是比较科学的。神话价值论第34页20世纪80年代初,陈染出现在文学界,在80年代的中期以小说《世纪病》在文学界崭露锋芒。她的重要作品集中在90年代,如《嘴唇里的阳光》《不可言说》《私人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展览现场以山西博物院藏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室壁画的《升天图》为蓝本,复原了1500年前彩绘的壁画场景。(一)神话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2020年10月,浙江美术馆"山海新经——中华神话元典当代艺术展"正式开幕展出。古本《山海经》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元典,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光怪陆离、庞博纷杂,涉及植物、动物、  相似文献   

10.
在宗教的整个出现及发展过程中,神话一直处于一个相伴随的位置。宗教神话研究作为宗教人类学的一个方向,在近二十年来有了一定发展,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近二十年对于宗教神话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角度:宗教神话的理论性研究,民族、地域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戏剧、文学作品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文字、翻译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教派视角下的宗教神话,历史学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这六个视角下的宗教神话已经揭开神秘的面纱,但宗教神话还未真正地靠近我们,尚不能够被完全解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从"圭"到"鼋":女娲信仰与蛙崇拜关系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支持女娲信仰源于蛙崇拜的观点,并按照语义相关和文字构型原理,追溯女娲原始本相。“圭”、“鼋”等都是探究女娲原型的重要依据。女娲名称之缘起不仅与“蛙”、“娃”等在语音上相关,而且是与作为重要礼器的“圭”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圭文化本原就是象征繁衍生育的蛙崇拜。“天鼋”是姬周天族与姜戎蛙族的复合图腾族徽,称之为“天鼋”是历史的误读。女娲之神是这种“鼋”图腾符号的象征转化,由于“龙蛇化”进程,在后世发生了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12.
社祭神话与高礻某神话的人类学诠解周延良追忆人类生命之源的神话,在每个有自己民族神话的人类群体中都有记载和广泛的流传。我们把这种神话概称为“追源神话”。“追源神话”在不同民族中的记载、流传有由民族文化差异而形成此类神话叙述方面的情节、结构以及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作为欧洲古代两大神话体系之一,北欧神话以其独有的魅力对古今北欧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独特的神话体系与精神内核为诸多社会领域提供了大量素材与精神指引。本文将从北欧神话的形成及其体系出发,挖掘其神性与人性的交织点,解析北欧神话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4.
朱丽  张兆利 《职业圈》2007,(4S):105-106
文章通过对影片《无极》彰显的神话精神的探析,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神话性类比,空间造型语言的神话性塑造.后现代文化对传统爱情叙事模式的神话性浸染三个方面的神话精神内涵,使影片的“命运”主题在神话精神层面得以合理阐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宏富、奇崛的中国古代文献,神话云集。郭璞在注《山海经》过程中,善于运用原始思维阐释神话,保留神话的原生性,展现《山海经》神话的原生朴野之美。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中国神话研究,从世纪之初摆脱了千百年来沿袭的对经学、史学、文学的附庸地位,经过一批留学归来的学者的艰辛努力,终于铸造出中国神话学的现代品格,使中国现代神话学成为世界神话学的重要内容。经过五四歌谣学等民俗学运动的准备、奠基,我国神话学出现二三...  相似文献   

17.
1月4日,阿联酋举行盛大的迪拜塔落成典礼,试图以此"冲喜",挽回债务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续写行将破灭的"沙漠神话".但它究竟是预示着凤凰涅桀的重生,还是标志着一蹶不振的衰落,或许还要静观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早期的珠玉崇拜和水崇拜联系在一起。神话中的珠意象往往伴随出现水及水族动物 ,索珠、赠珠神话的神灵角色都是水神。早期的玉神话和水崇拜密不可分 ,玉和水的渊源极深 ,玉神话突出表现水的润物功能。早期珠玉神话沿着优美的方向发展 ,出现众多女性神灵。到了后来 ,珠玉出现阴阳之分 ,受到传统哲学的影响。神话中的珠玉意象往往寄托先民的长生之想 ,而珠玉作为美饰意象则是后来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中国神话是古代原始文化的珍宝,是通向文艺之神的沃土。 神话的瑰丽想象、雄伟气魄、奇幻构思、纯朴情趣、宏大题旨等审美特质,都为文艺创作所必需,故神话必然直接进入文艺。 中国神话与世界神话一样,均有其走向文雅化、艺术化的规律性进程——“史诗”,常常是促成神话系统化、完整化、审美化的标志。欧洲公元前八世纪产生的荷马史诗,首先使神话脱离纷繁的口头传述的阶段,步入了文学的殿堂。但它主要记述特洛伊战争及其有关英雄的故事,而对其他诸神的描述则显得零星而短小,故其范围尚属偏狭。真正将古希腊罗马神话系统化、完整化、艺术化的,是公元八年古罗马伟大诗人奥维德(Ovid)的《变形记》——这是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神话中的姓氏名号及其文化意义郭风岚无论是研究神话,还是追寻姓名与文化的渊源关系,都回避不了神话中的姓氏名号、神话中姓氏名号的文化意义这类问题,因为神话中的姓氏名号不仅是我们追溯姓名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也是我们追寻人类历史、人类文化发生和发展进程的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