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它既连接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将开拓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家风家教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本文是基于"扬家风,筑国梦"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走访、名人访谈等形式,对皖南家风家教传承和建设展开研究。本研究以家风家教内蕴解析为切入点,对实践获取的朱氏、江氏和刘氏家族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梳理,总体提炼和概括当下皖南优秀家风家教传承发展现状和困境,提出新时代弘扬发展中华优秀家风家教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根基。家风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传统文化最有力的载体,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优良家风,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会议上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经具备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基因当中,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其中凝聚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价值导向,通过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当前高校的文化主题建设,促进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动力之源,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不仅利于赓续中华文脉,更能汇聚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不仅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该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的方式、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碰撞及文化霸权等方面入手,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来激发文化的创新力,又要建构中华文化国际话语体系,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在转化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深厚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日益重视传统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料的汲取和继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国家的"魂"。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内涵对今天社会建设更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路径。同时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用新观念来阐释,用新方法来实践,使其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再次散发光芒。  相似文献   

6.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其所蕴含的“和”文化是本质特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该文立足伏羲文化的内涵研究,考察伏羲文化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等方面探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炼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与时俱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它是建立在生生日新的世界认知基础之上,要求具备自强不息的主体自觉,践行革故鼎新的治理追求,拥有见几而作的行动理性。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可以促成产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顺天应人的时中意识、勇猛精进的自强意识、止于至善的进取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深邃的优秀思想对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进行"职业探索"具有极高思想引领价值.该文以大学生引用的先贤古人名言警句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影响,并进行课程教学的融合探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新人的培育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培育时代新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为其提供文化滋养,为此,应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德行,以德修身;注重家庭,营造良好家风;热爱祖国,家国情怀;心怀天下,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10.
王玉平 《文化学刊》2015,(3):170-17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的"稳定器"、社会的"方向盘"和民族的"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两者的基本价值追求一致,实践证明两者能够紧密结合,两者之间结合创新的诸多表现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前提。新媒体时代要以技术为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青年群体在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精神内核的同时,发挥其当代价值,将其运用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主动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发展。该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演变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亚文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策略,以期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层面内涵丰富,在高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对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坚定文化自信,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形成文化自觉,同时要注重文化创新,坚持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家风文化源远流长,是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家风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家风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以鼓励更多的家庭传承优秀家风文化,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家风是我国民族文化和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家风文化是中国古代人们在累世繁衍生息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生活作风与处世之道.重视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家风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该文将从分析现代优秀家风的内容及特点出发,阐述家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家风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提出...  相似文献   

15.
文化对于民族、国家意义重大。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有着优良的传承基因,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培育文化自信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图书馆作为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其文化服务具有育人、引领和服务等多重功能,是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途径。该文从文化自信视阈下图书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谈起,阐述新时代促进图书馆文化创新的基本要素,研究分析图书馆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中生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其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需要,也是其自身道德养成的需要,更是其提高综合素养的需要。该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高中生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及高中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3个方面对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推动高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传承发展对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高校思政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能够很好地做到相辅相成。该文深入剖析国内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并探索如何从统筹校内资源,做好顶层设计;遵循教育规律,挖掘五育素材;加强组织共建,提升辐射带动;以评促建促优,扎实推进行动等4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工作,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丰富的育人素材,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将其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丰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具有增强文化自信、培育道德品质、丰富课程需要等价值意涵。应通过增强融入意识、优化融入内容、改进融入方式、构建融入机制等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彰显丰富价值内涵的底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厚理论源泉,是推动文化自信建设的不竭动力,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根基。因此,该文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行探讨,发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希望通过该研究探索出适合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复强调要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江苏着力打造传统文化精品工程和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用西方观众熟悉的形式传播精彩的中国故事,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子。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一是突出亮点,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2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