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进的理论不仅能够而且应该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认识,进而指导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力图用最通俗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传递给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人民群众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进性,进而能自发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方法论一般途径的选择必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出发点,并不断地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性地实践检验过程中所获得的现实性证明。这才是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保持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以往学者对于马克思哲学理论的研究中并没有给予"定在"概念充分重视。通过对马克思原著的阅读发现,"定在"(或此在)的思想贯穿于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始终。马克思是通过对黑格尔"定在"概念的再定义,彻底冲破黑格尔的整体真理观,将历史"第一因"的光环回归于现实实践本身,闭合式的真理观被冲决了。可以说,"定在"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基本立场,贯穿于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始终。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市民社会理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论等等都是基于这一根本立场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1,(6):59-59
张浩在《延边大学学报》2011年2月第一期撰文指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促进了虚拟实践这一新的实践形式的崛起,它使人类从现实的思维认识方式进入了虚拟性的思维认识方式,因此,从哲学层面科学地概括和深入揭示虚拟思维的认识方式的新特点和新的社会功能,既是当代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政策科学诞生之初,拉斯韦尔认为这门学科的科学精神和民主价值同样重要。基于此,如今的政策科学应当回归民主内涵和人文精神,兼顾科学与民主价值,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决策,则要求政策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相结合,在决策过程中展现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包含互动方式、程度、幅度及内容等。因此,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保障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民主程序,重视协商、审议和集体讨论,是政策科学民主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  相似文献   

6.
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为当前现实提供了参照,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镜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念,是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思想与后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所构成的。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在汲取西方自然生态观的基础上,融合对自然生态观的深入理解,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随着现代社会与生态文明的不断蜕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生态意蕴也呈现了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田心铭 《文化学刊》2012,(2):163-169
立足于中国实践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已被实践证明的、适用范围包括中国而又不限于中国的普遍真理,都是"基本原理"的某种构成因素。邓小平关于"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的重要论断,同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在新的历史下的生动体现。应该运用这一思想来审视我们的理论研究,端正学风。离开中国实际谈论马克思主义,就离开了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没有意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90年来理论和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那些一边批判辩证唯物主义,一边离开中国实践去谈论马克思主义而提出的种种哲学理论,是经院哲学的问题,讨论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应当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呢,还是应当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呢?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至今尚未解决的最重大的理论问题。黄楠森先生在近年发表的多篇文章里不仅顽固地坚持和宣扬斯大林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旧哲学自然观),而且坚决否认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我与他的观点、立场和价值取向完全相反,认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而是斯大林哲学世界观和旧哲学的复辟,完全认同和坚决支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建议国家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为指南,依据马克思原著文本的哲学话语言系统,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为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9.
大量历史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观点能够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灵活和更具有魅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执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能够让中国的发展更加具有精神实质,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也将推动实践的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期的价值为研究核心,分析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国的发展。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明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根本,是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重要标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主要集中于本体论范畴,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毛泽东的《实践论》将实践从本体论转化到认识论中。这与中国的现实情况密切相关。实践无论在本体论中还是认识论中都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在学术研究中不可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方法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对关汉卿元杂剧《窦娥冤》《望江亭》《旧风尘》中的窦娥、谭记儿、赵盼儿三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师生蓬勃向上精神,促进统一价值观念形成;引导建立集体心理定势和共同行为模式,积淀实践根基等作用。该文首先阐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其可行性,最后指出高校可通过校园媒体、学术讲座、研讨会、报告会、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的主题教育等途径,推动落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党建是党的建设的简称.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的观点中来讨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正确把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将真理与价值结合起来。真理与价值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形成的背景和内涵、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科学内涵三方面梳理出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分配思想的历史渊源,以期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这个理论坚持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对立冲突的关系因何产生,又如何从人类自身出发去消解这对矛盾的现实反思,其内在逻辑是想要恢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就要突破人与人之间异化关系的制约。作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两山"理论在其内在逻辑上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保持了高度一致,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生存论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否定观,并在阐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否定观的内在价值,突显其对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否定观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本文认为,生存论能比较客观、具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否定观也在实践层面突显出生存论的意蕴。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发展战略与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非常浓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本文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的角度来解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其中关于实事求是、实践第一、统筹协调、人民至上的思想非常明显,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实践理路、历史逻辑、理论素养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认识和探索世界科学的理论,其内容的中国化有现实基础,也是迫切之需。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坚持正确的路径和价值选择,在回归内容最本真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文化转型和现代化建设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准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