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石盖墓在我国东北、东南地区均有分布,其族群、时间、空间和考古遗物均不同,但墓葬形制本身相似。我国东南地区的大石盖墓在浙江一带较为集中,而东北地区的大石盖墓多与石棚墓共出,分布在辽东半岛与吉林省中南部。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东北、东南大石盖墓的主要类型及渊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石盖墓文化在我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时期,辽阳地区一直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辽阳新城墓的发现对研究辽阳乃至东北地区的政治沿革、历史地理、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单说明辽阳新城战国墓的情况,然后寻找相关文献记载,分析这一墓穴的制度规格,并研究墓穴中出土的淘气的类型,之后得出结论:墓主人身份可能为襄平重要官员,该墓穴应诞生于战国中期偏晚,上限不早于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3.
《睡虎地秦墓竹简》杂考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简称《睡简》)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一批战国后期至秦的竹简。由整理小组作了释文、注解,部分内容还作了语译①。主要有与秦律相关的一些文书,以及根据时日趋吉避凶的《日书》,还有一种与秦国历史和墓主...  相似文献   

4.
对于劳资关系,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认为,劳资关系是对立的,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劳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的,只是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会激化.  相似文献   

5.
《全清散曲》所收无名氏《浇墓》套曲,又被《增订六也曲谱》作为明末吴炳《疗妒羹》传奇的一出所采录,本文以确凿的材料证实《浇墓》为剧曲,其作者系乾隆时的沈清瑞。在名家剧作中融入艺人俗创或吸收他人作品,以弥补原作的某些缺陷,这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个独特的艺术现象。尤其是乾隆以降,昆曲进入折子戏演出时代,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舒姝 《文化交流》2014,(8):58-60
踽踽而行的陈寅恪,“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其为人治学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曾是中国一代学者的人格理想。可是,当年他欲立墓西湖山林间时,却竟无人识。  相似文献   

7.
启功先生的墓在北京西山万安公墓。这是启功的内侄、侍奉启功30年的章景怀先生精心擘画的安置。今年6月30日,启功先生的忌日上午,在“老师走好”的祝福中,景怀先生将启功的骨灰盒缓缓送入墓穴。盒内与启功同在的是师母几件日常用品和二老的合影——刻画在有机玻璃上的合影。师母病逝于我中华民族“浩劫”中的1975年,骨灰荡然,只好这样退而求其次了。不过即使没有骨灰合葬也了却了启功的心愿:师母逝世后,启功先生有《痛心篇二十首》倾诉苦情,最后茫茫然祈求:“爹爹久已长眠,姐姐今又千古。未知我骨成灰,能否共斯土。”(启功“自幼呼胞姑为爹…  相似文献   

8.
性别理论的演变和性别角色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玉 《文化学刊》2010,(1):140-145
性别理论的出现,与横亘于19世纪至21世纪的女性/女权主义思潮运动的出现和嬗变有着直接的关联。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社会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这一领域日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由于性别理论的前后变化,西方学者对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也大体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我们认为,性别角色是生理差异、文化期待和历史积淀等多重元素互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石棚西崖新修关帝庙记》石碑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医巫闾山风景区大石棚景点。石碑碑额雕刻双龙戏珠纹样,双龙的腹、背以及下爪均饰以云纹。双龙及其他纹样均以龙珠为中轴,呈左右对称排列。龙珠下方为篆体“新修关帝庙记”六字,呈印玺状,两字一列,共三列。石碑正面共17行文字,楷书,字体工整端庄。第1行为文题,第2行至第8行为正文,第9行记录了本文作者相关信息,第10行至15行为相关官吏职衔附名,意类向帝君上表同奏。第16行落款为正文楷书书法作者张珺。第17行署成文时间。散文作者为清代乾隆年间锦州府广宁县知县杨鹏翮。文章记叙了石棚西崖新修关帝庙的来历、周边的景色、祭祀民俗文化等。叙事、写景、议论均有一定特点。本文参考《锦州府志》和《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清实录》《风俗通义》等文献对散文进行了校释,对散文作者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法律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即是探讨文学作品中涉及法律的问题。唐代小说以传奇为主,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法律问题也是屡见不鲜。本文从唐传奇小说中涉及的诉讼、婚姻、复仇、继承等法律问题出发,认为这些法律问题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在文本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或推动剧情往另一个方向发展,或显示出深厚的意蕴内涵,或表现出某种特定的人文心态。  相似文献   

11.
《清代汉学家的治学方法》一文是胡适整理国故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将其置于20世纪20年代整理国故的文化脉络下进行考察,并认为该文通过对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与西方近代科学方法的共通之处的研究,体现了胡适通过中西文化对接以再造文明的文化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国在国际能源舆论结构中的表现近段时间以来,国际媒体有两个关于中国和美国能源发展的报道:第一,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表的数据,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同样是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该机构预测由于页岩气革命,2014年,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国。一个是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个是美国对国际能源市场依赖程度的进一步降低,但是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视角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国内媒体对第一个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严奇岩 《文化学刊》2010,(2):109-114
清代贵州竹枝词中含有大量关于民族墓葬的史料。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墓葬的类型,有最古老的树葬,有喀斯特山区特有的岩葬墓,而岩葬墓又可分为悬棺葬、岩洞葬和岩墓等。土葬墓中,又有土坑葬、石板墓、石棺墓、石室墓、瓮棺葬、洞室墓、火葬墓等。贵州民族墓葬的可贵之处是,在习俗演化的各个阶段都有活标本延续至今,形成发展线索分明的演化脉络,充分显示了贵州民族墓葬的多样性,为我们研究古代墓葬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研究与反思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即从80年代的"文化热"到90年代的"国学热"。这一转向在历史研究领域直接引发了对中国近代史上激进主义的反思、批判与研究。学界对激进主义的相关研究,主要在四个方面展开:其一,分析激进主义的内涵、成因与学理。多数学者主张从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来把握激进主义的内涵,即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从社会心理、社会基础、政治文化危机等多个角度探索激进主义的成因;从本土文化资源与外来思想资源来梳理激进主义的生成谱系。其二,考察激进主义思潮的起缘与发展阶段。多数学者将近代中国的激进主义思潮溯源于戊戌时期,也有人认为激进主义思潮发端于20世纪初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其三,辨析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关系。在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关系中,研究者多注重二者之间的分歧与对立,或强调激进压倒保守,或主张保守压倒激进。持前说者多为激进主义的批判者,持后说者多为保守主义的批判者。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越来越关注二者之间的共性,关注二者关系的复杂性。其四,对激进主义进行评价。对激进主义的反思与批评,构成了这一时期激进主义思潮研究的主旋律,而这一旋律同样引起了部分学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 ,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终结 ,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向近代发展与变化的转折时期 ,对这一时期学术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无疑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对近代学术进行导源溯流的研究等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半个 2 0世纪 ,对清代学术文化的研究却明显较为薄弱 ,这种状况至 70年代末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才有所扭转 ,而王俊义教授与黄爱平教授 ,则为在此方面较早辛勤耕耘并领风气之先的学者 ,他们在清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如《〈四库全书〉纂修研究》(黄爱平著 ,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研究陶瓷文化可以更好解析中国文化。基于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陶瓷文化,通过研究陶瓷器、官民窑的发展过程,分析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化交替在陶瓷中的体现,更好总结不同年代下的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学仲 《文化学刊》2008,(5):120-125
现存的戏曲史料文献中,涉及评剧的起源问题的文字,有两种说法:一说"评剧起源于冀东莲花落和蹦蹦";一说"起源于莲花落即蹦蹦"。两说虽一字之差,意思却大相径庭。本文作者分析、研究相关史料后,发现:"两说"并非见仁见智,前一说是错的。这个问题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评剧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经过诸多专家、学者的论证、考证,前一种说法被否定。但专家、学者们的科研成果至今未被社会所广泛享用,甚至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99—2008年的工业行业及省际的面板数据做固定效应的回归分析表明,从行业角度来看。通过增加中低技术行业投资水平可以增加就业;从地区角度看,增加中、西部地区增加投资可以带来就业的增加。因此,要想实现就业稳定目标,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文献回顾有关资本积累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国内一部分学者(龚玉泉、袁志刚)的研究表明资本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劳动力的增加,而是“挤走了劳动者”;但也有学者(钱永坤)认为,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劳动力总的影响是增加了就业;  相似文献   

19.
很多学者认为《儒林外史》辛辣犀利,失却了"温柔敦厚"的中庸传统,实际上却散发着统一和谐的美学意蕴。悲剧与喜剧意蕴交织融合,全书的结构、语言、人物形象,以及由景物渲染出的意境,都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国企改制公司化的市场经济下,为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 企业文化的作用——启发人的心灵,塑造企业的形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用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国许多企业党政领导的共识.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认为,我们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何必搞企业文化建设.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