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在上海出版了一套《当代文坛大家文库》丛书,分别推出了巴金、夏衍、冰心、柯灵、施蛰存等5位文坛大家的70年创作文选,在文坛引起轰动。其中除夏衍、柯灵,施蛰存也是浙江人,而且出生在杭州,也是一位在文艺园中默默不辍的耕耘者。他身正为范,业绩辉煌,在为中西文化交流上更  相似文献   

2.
艾珺 《文化学刊》2008,(3):171-172
清末"闲园鞠农"的《燕市货声序》里谈到,叫卖吆喝市声之类"货声"即为一种天籁之声,不仅仅"自成音节"尚可"存古意",还"可以辨乡味,知勤苦,纪风土,存节令"。这说法,用到竹枝词上面亦未尝不贴切。施蛰存  相似文献   

3.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其作品千姿百态,获得了诸多奖项。麦克尤恩后期的小说逐渐转向对现实主义的回归,大胆展现英国社会风尚和历史文化。《追日》是其21世纪的经典力作,既保留了英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要素,对社会的"恐怖"和"病态"进行揭露,同时又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其现实主义新的元素,为人物、环境细节的真实刻画增添了批判色彩,其写作手法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实验革新。  相似文献   

4.
孙侃 《文化交流》2016,(10):53-56
正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说,金庸小说可以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20多年来,文艺评论家龙彼德凭着对金庸小说的极度喜爱和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对金庸小说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金庸小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怕读,因为诱惑力太大龙彼德关注金庸小说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大陆掀起一股"金庸热",盛况可用"洛阳纸贵"  相似文献   

5.
电影《黛绿年华》是根据郑慧原著小说改编,但它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张爱玲小说痕迹,影片在不少地方参考借鉴小说《第一炉香》,如二者所描述的基本场景、情节、人物等颇为相似,这也是电影《黛绿年华》与小说《第一炉香》》得以比较的重要基础。但电影导演对小说《第一炉香》的人物命运等进行了适当地改编整理,两个作品在故事基调、人物塑造与结局主题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对二者进行比较探析,以期更好地展现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自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之后,由于曹雪芹与鲁迅等第一流文豪的否定性评价,在中国学界就没有获得应有的文学地位,而这与才子佳人小说代表中国文学与文化在国外所受到的崇高评价是非常矛盾的。而且传统的正统文人与反传统的新文化文人,都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道德价值上的否定,这种基于道德价值上的否定进而又影响了他们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审美评价。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有所改观,开始出现了比较公正地研究才子佳人小说的论著;同时,才子佳人小说的资料整理工作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尽管如此,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战争》用细腻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女性从女孩成长为女人的生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本文在了解"成长小说"的叙事特征及研读和品味该小说的基础上,从主人公生理和心理成长过程两方面来阐述该作品蕴含的女性成长与反思观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作家白桦文学作品审美内涵丰富、故事情节具有传奇性、追求浪漫情调,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忧患意识,又充满了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兼具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白桦小说作品从多角度的视角,采用讲故事的模式叙事,通过对西方现代叙事手法的大胆学习和传统叙事艺术的积极继承,将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了杰出的叙事才华和强烈的结构意识。本文探讨了白桦小说的审美内涵和叙事艺术,以更好地展现其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近代岭南报刊短篇小说极具地域色彩与时代特色,通过对比以往涉海小说,其涉海叙事的寄寓性描写突出。该文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在叙事空间上,作为叙事空间的岛屿更具写实性,展现岭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桃花源式岛屿象征着对新世界的探索。崖山承载了一段沉痛的民族记忆,崖山的历史与近代的时代精神结合,展现了岭南不屈的抗争精神。其次,在故事情节上,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更为明显,而桃花源的消失暗示了探索活动的失败。最后,人物命名寄寓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小说救亡图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先生的名篇<边城>不仅典型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生形式及社会理想,更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境界.小说充分展现了人性本质和生命的原生态,使茶峒"小社会"所体现出的和谐之美与现实社会的动荡危机形成似有若无的对比,从根本上体现了他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1.
叙事时间的变形是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区别的重要方面.鲁迅小说的叙事时间突破传统小说的线性模式,以心理时间态势展示出来,以心理活动打碎时间的自然进程,使时间充分主观化,由错觉幻觉潜意识回忆等心理活动为线索,呈现叙事时序的错位跳跃交叉重叠停顿等.鲁迅小说在强调心理感觉的时间模式中塑造了一个立体多维世界,剖析出潜藏在因果线性关联下很难看到的复杂的历史社会因素,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启迪力量.  相似文献   

12.
广西儿童文学作家王勇英《弄泥小时候》是她重新寻找自己文学根脉的尝试。这种文学自觉与不断的艺术追求,让她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描绘了一种诗意的童年生存状态,展现了壮族的民俗文化风情,丰富了现代儿童文学舞台上乡土儿童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库切的小说《耻》以时间为线性结构,围绕主人公卢里教授及其女儿露茜的耻辱而展开,小说的空间流动与人物的身份建构紧密相连,展现了后殖民时代、后隔离时代白人种族的身份问题和生存状态。本文试从空间角度探讨《耻》中的空间流动与置换,以及人物身份的建构,以揭示主人公卢里教授和女儿露茜的身份认同和身份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对于盛唐诗人群体的构成情况,本文尝试以文献分析与统计学的方法兼顾诗人的存诗数量与诗歌名篇入选情况,以系统化的考察展现诗人的整体群像。通过对诗人群体的整体分析,确立开天时期的核心诗人群与边缘的中小诗人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诗人群体的分野及类别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杨  宫军 《职业圈》2010,(20):206-207
文章运用经典叙事学的方法,对美国小说家梅尔维尔的重要小说《白鲸》进行了分析,指出梅尔维尔采用处于核心的、主动的第一人称目击者的独特叙述方法,通过表象与真实二者的对比,展现了梅尔维尔卓尔不群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刘震云的小说关注平民的精神世界,解说平民的孤独困境。这种展现平民孤独的主题在以其小说为原本改编成的电影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显现,成为唤起观众内心共鸣的触发点。本文通过解析影片《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发掘化"绕"为简的影视改编艺术与商业化运营对影片成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旅美作家严歌苓以复调叙事的方式,在小说《陆犯焉识》中展示了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跌宕沉浮,立体地呈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渺小。严歌苓通过各种不同人物类型集中展现不同人性中的新与旧、稳定和变异。本文结合拉康的镜像等文学理论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多方面解读,以期探究严歌苓对人性书写的真实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孙频的小说以敏感透彻的视角、纤细入微的语言,描述当下社会中的人情世态,从乡村到城市,不论男女老少,通过这些描述,作者毫无保留地展现了悲欢冷暖的炎凉人生。在小说中,孙频揭露笔下人物的本真面目,解剖其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探析善恶交织的人性本质,因此其小说包蕴浓厚的人文关怀,尤其是探察时代、体制与社会的边缘,敏锐地捕捉意义失落的危机、体制变革的阵痛、社会分化的底层中挣扎生存的"边缘人",通过关怀其命运、困境与精神世界,表达知识分子对意义的追寻、对社会的观照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法国著名小说家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该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在描写人物、环境上的手法,将意识流思维代入小说中,不仅使小说中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故事人物形象更加具有典型性和特性,使小说焕然一新,成为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性小说中有关"人工流产"的文学叙事,展现了部分女性独特的生命感受及其文化境遇.这类叙事从生命本体出发,揭示出女性在事件中空前孤独的生命焦虑,及由此可能激发的生命自主和性别自觉意识;同时也书写了与其性别身份密切相关的生命关怀精神.流产叙事从一个特定的方面映现出传统性别文化的深层制约机制,张扬了突破既有文化规范、反抗传统性别观念对女性生命力压制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