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关于谢灵运参加编译《华严经》之事,唐代新罗国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云:"夫《华严》大不思议经者,乃常寂光如来于寂场中觉树下与十方诸佛召尘沙菩萨而所说也。龙胜诵传下本满十万偈。东晋庐山释慧远以经流江东,多有未备,乃令弟子法净、法领等,逾越沙雪,远寻众经。法领遂至遮拘槃国,求得前分三万六千偈来归。时有佛贤  相似文献   

2.
舍利瘗埋伴出钱币为历史上常见,但法门寺地宫出土钱币无论数量、材质还是位置,都超出传统范畴,从一个侧面体现舍利瘗埋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传统舍利瘗埋来自印度地区,将钱币与其他材质舍入物并置容器之中,共同组成"财富供养"。到了唐代,地宫的出现导致空间扩大,直接影响到供养形式的变化。法门寺地宫中多处位置出现布于地面之上的大量钱币,这种特殊形式需要解释。佛传故事中,佛陀居住的"祇洹精舍",由供养人以"黄金铺地"购得。"金钱布地"因此成为佛之居所的视觉特征。法门寺地宫同样为佛(佛骨舍利)之居所,因此,钱币布地有庄严佛之居所这一涵义。13枚特制的玳瑁"开元通宝"盛于银香炉中以为供养,以雕刻工艺将南海宝物玳瑁制成盛唐货币,这种精心设计的供养品,寄托了供养人唐懿宗的心愿—八荒来服,四海无波。  相似文献   

3.
唐人韦皋《大像记》,是其所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一文的省称。该文曾先后三次镌刻于碑:最早镌刻的是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在嘉州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上的韦皋"摩崖碑",接着是位于凌云寺门镌刻于明宪宗成化17年(1481年)的魏瀚"立石碑",  相似文献   

4.
实胜寺     
<正>实胜寺,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又称皇寺或黄寺,位于盛京城小西门外五里,是清入关前所建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清初,皇太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墨尔根喇嘛以原藏察哈尔部林丹汗处之佛宝来盛京进献,其中包括以千两黄金铸成的玛哈噶喇佛像和金字蒙古文藏经等,这些都是藏传佛教的稀世之宝。为使蒙古察哈尔部长久归服,皇太极推崇喇嘛教,命人举行隆重的仪式,将佛宝迎至盛京,并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敕建实胜寺尊藏佛宝。历时两年,寺庙于1638年8月建成。竣工时,皇太  相似文献   

5.
李开先《改定元贤传奇》做为现存最早的明刊元人杂剧集,其重要的文献价值自不待言。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1957)虽曾涉及此书,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多以为其独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所以不能不望洋兴叹。孙楷第、徐朔方等学者都细致比勘过现存各种元刊及明抄、明刊本元人杂剧,但因不能亲见《改定元贤传奇》,终引为憾事。而令人不解的是,多年以来尚未见有台湾学者论及《改定元贤传奇》,《改定元贤传奇》藏于台湾或竟仅仅属于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与现状 清代贤良祠有京师与地方之分,本文所指为雍正八年(1730)由清世宗颁谕敕建、十一年建成的京师贤良祠.清代贤良祠的满文译法有二,雍正朝建祠时为:"mergen sain tsitang"[睿智优良(者)的祠堂,[1]乾隆朝改定为:"mergen sain ambasai juktehen"(睿智优良众臣之祠),[2]后者较前者显然更为准确、贴切.清代,贤良祠与贤良寺常被混淆,文献记载也多见讹误.曾国藩入觐进京时在东城贤良寺居住时,就曾在日记中误记为"贤良祠".[3]实际上,贤良寺与贤良祠是不同时间与地点建造、功能与用途完全不同的两个建筑.贤良寺"旧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建.本怡贤亲王故邸,舍地为寺……(乾隆)二十年移建于冰盏胡同."[4]位于帅府胡同的原贤良寺"以其地近东华,外省大吏入觐,辄喜驻此"[5]而逐渐成为来京官员的临时居所.而贤良祠则为雍正十一年(1733)建成于地安门外关帝庙西侧,系供奉、祭祀全节大功之臣之处,大门外有下马红柱,并设祠户20人(乾隆六年裁为10人)专门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在东城王府井大街东侧的帅府胡同,曾有一座寺庙,这就是名而不古的贤良寺。此处原为清怡贤亲王的故邸,雍正十二年(l734)改建为寺。乾隆十二年(1747)由帅府胡同移迁到金鱼胡同南侧重建,寺前为冰渣胡同。贤良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山门,院东西各建一座碑亭。其后为四天王殿、大雄殿,最后院的北侧和东西两侧是二层楼建筑。楼上为佛堂及藏经存放处,楼下为僧众居住的禅堂及会客接待室。大雄殿院的两侧建有客堂等一些配殿及房舍。  相似文献   

8.
明朝与琉球已确立册封朝贡关系。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共23次派出使团远赴琉球举行册封仪典。本文对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做了梳理,着重考察了明清册封使所记录的琉球演剧史料,可知琉球演剧深受中华戏曲(尤其是四平戏、梨园戏、莆仙戏等)的影响。演出者多为琉球"闽子弟"。及至清康熙年间,琉球才出现本土专业演员,其表演亦受中华演剧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冥钱考     
在古人看来,所谓死亡就是到另一为活人所看不见的世界去生活,医此他们往往在死者墓葬中埋放一些器具财物,让死者在阴间享用。在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墓葬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距今1万8千多年前)的墓室里,就有石器工具及石珠、兽牙等装饰品。冥钱是真钱的仿制品,在它产生之前必然先有墓中埋放真钱让鬼神使用的习俗。《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集解引如淳说:"瘗埋钱于园陵以送死。"有些人据此认为瘗钱兴起于汉世。其实钱财作为财富的象征,从它出现之日起就被用于随葬。据学者们研究,我国最早的货币贝  相似文献   

10.
"大八辻"是1937年"八@一三"后日本军国主义烙在上海的一个地名,"辻"是日文汉字,读音Shi,十字路口的意思,[1]后演变成"大八寺"、"大八字"和"大白寺".为维护民族尊严,198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沪府办{1989}45号)将"大八寺"更名为"大柏树".  相似文献   

11.
<正>自明末沙定洲之乱(1646年)后的30余年,昆明周边多次经历兵燹,生灵涂炭,明末永历二年(1648年)黄向坚《滇还日记》记载:"省城之东有县呈贡,系太仓学博文公祖尧之故里……全城皆屠,止存文公一家。"特别是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为平定三藩之乱,满汉三路大军40余万,强攻昆明城,继而挺进云南各地,兵锋过处,草枯城摧,清康熙二十六年徐炯《使滇日记》:"(南宁)署舎草覆,墙壁倾颓,荒凉万状。"平定吴  相似文献   

12.
清代四朝帝君与扬州高旻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的高旻寺是全国重点寺庙,其道风高峻精严,在中国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以下简称《选编》)中涉及高旻寺的折件有11件之多,其中康熙朝2件、雍正朝1件、乾隆朝7件、嘉庆朝1件。笔者试通过这些珍贵的史料,展现高旻寺与清代四朝帝君的传奇历史。康熙帝赐名"高旻寺"相传高旻寺始建于隋。据现  相似文献   

13.
镇江的金山和金山寺、焦山和定慧寺、北固山和甘露寺,都是名胜之地,各有千秋。用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的话来说:“金山以寺包山,立体交通。焦山以山包寺,院落区分。北固山以寺镇山,雄踞其巅”。同临长江,“金山宜远眺,焦山在平览,而北固山在俯瞰。”)《说园(三)》)南宋末年诗人林景熙,在《金山寺》中已经说到:“一星化石江成陆,双塔摩空寺里山”。以寺包山的金山,堪称三山之中的翘楚。它的山根,为天王殿,藏经楼、方丈室等旋绕。它的山腰,为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等缀满。它的山顶,为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留  相似文献   

14.
信息链接     
《中国千年历史档案第一展》开展2006年4月18日,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陕西省档案局(馆)承办的《中国千年历史档案第一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免费向广大市民展出。此次展出的150余件档案,上起唐代,下至新中国,选自全国20多个档案馆,大部分为其“镇馆”之宝。其中最引起市民关注的展品有: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唐开元年间的纸质公文档案、元代有关西藏归入中国的档案、明代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明英宗赐予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文的"金书铁券"、清康熙皇帝传位于雍正皇帝的诏书、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墨宝“博爱”等珍贵档案。这些…  相似文献   

15.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为"同光体"的旗帜和领军人物、赣派诗人的代表.在清末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号称清末"四公子",是清末"诗界革命"的八贤之一.他是具有改革思想、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他是以国家安危、民族存亡来考虑自己的进退出处的,故能长期有官不居,宁愿助父变法,"以改革天下"为己任.  相似文献   

16.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杭州网总编辑姜青青,在新闻业务上颇多建树.自从2001年进入网络媒体以来,他的新闻作品已经获得了十多项浙江新闻奖.诸如<抗击超强台风"罗莎'>、<不让绝技绝迹>、 <岳飞坐像推倒重来,是耶非耶?>、<关爱"在水一方">和<于谦史迹万里寻踪>等.即将出版的"当代浙江记者丛书" (第二辑)中,就收录了他的新闻作品集<写意之旅>.  相似文献   

17.
《赵城金藏》修复工作始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赵城金藏的入藏 <赵城金藏>是金代佛教信女崔法珍为了表达对佛祖信仰的虔诚,通过断臂募捐的方式,集资刻印的一部"大藏经".这部藏经从金皇统八年(1148)开始刻印,到金大定十三年(1173)方全部刻印完毕,前后共用了25年.藏经印制完成以后,收藏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该藏经因成于金代,藏于赵城,故得名"赵城金藏",又名"赵城藏".  相似文献   

18.
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一峰,又号树斋,江西宜黄人,乡试后在泸溪县(今黎川县)任县学训导。道光三年(1823)与其伯兄黄迪策同时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左、右侍郎。在鸦片为害中国最烈时,他是第一个向道光帝提出严禁鸦片的人,连上三疏,言论风采,为一时清流领袖,道光帝乃采纳其建议,派林则徐前往广东办理,因而时人并称"林黄"。林则徐被贬,他也被贬为六部员外郎,时在道光二十三  相似文献   

19.
《北京档案》2012,(8):73
戒台寺位于京西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原名"慧聚寺"。辽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坛,四方僧众多来受戒,故又名戒坛寺,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佛寺戒坛而久负盛名。戒台寺是中国北方目前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这里保留的佛塔、经幢、戒坛等建筑,对于研究辽代佛教具有重要意义。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一)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是清康熙年间毛扆编写的鬻书目录,嘉庆五年黄丕烈刻入《士礼居丛书》中,流传始广。明末清初,常熟毛晋汲古阁不仅刻书数百种,风行全国,对我国古代典籍的保存和传播,影响很大;而阁藏书籍之精善丰富,更为世所艳称;可惜没有留下完整的藏书目录,不能了解阁书的全貌。《秘本书目》虽只著录毛晋幼子毛辰藏书的拟售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