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等温溶度方法测定了四元体系RbCl-ErCl3-HCl-H2O沿22.6%HCl截面,在298.15 K时的溶度数据,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该四元体系由1个双饱点,2个固相区RbCl和ErCl3·6H2O组成,是一简单共饱型体系.  相似文献   

2.
用等温溶度方法测定了2个四元体系Rb Cl-Ln Cl3(Ln=Dy、Ho)-HCl-H2O沿22.4%HCl截面在298.15 K时的溶度数据,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2个四元体系均由1个双饱点,2个固相区Rb Cl和Ln Cl3·6H2O(Ln=Dy、Ho)组成,均是简单共饱型体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的半微量相平衡装置,测定了RbBr-PEG(600)-H2O三元体系在25℃、30℃和35℃下的等温平衡溶解度,同时测定了不同PEG含量下溶液的密度和折光率.结果表明:该体系在所研究的温度下均没有出现分层现象,RbBr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同一温度下RbBr的溶解度随聚乙二醇含量的增加呈单调下降趋势.用四参数方程对溶解度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三元体系LiCl-NH4Cl-H2O在0℃、30℃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等温溶度图及折光指数图.结果表明0℃和30℃时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型,其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两支组成,分别对应于LiCl·H2O和NH4Cl.在0℃和30℃时LiCl和NH4Cl共饱点的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28.50%,3.50%;44.80%,3.51%.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四元体系CuCl2-LaCl3-(13.07%)HCl-H2O在298K时的溶度,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溶度曲线由两支组成,该体系在298K为简单共饱型。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NH4Cl-NH4SCN-H2O三元体系在0℃和30℃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及折光率图,结果表明0℃和30℃时体系的等温溶度图均为简单共饱型,其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两支构成,在0℃和30℃时共饱点的组成NH4Cl和NH4SC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82%,51.39%;6.70%,61.88%.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NH4Cl-NH4SCN-H2O三元体系在0℃和30℃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及折光率图,结果表明0℃和30℃时体系的等温溶度图均为简单共饱型,其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两支构成,在0℃和30℃时共饱点的组成NH4Cl和NH4SC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82%,51.39%;6.70%,61.88%。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三元体系LiCl-NH4Cl-H2O在0℃、30℃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等温溶度图及折光指数图.结果表明0℃和30℃时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型,其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两支组成,分别对应于LiCl·H2O和NH4Cl.在0℃和30℃时LiCl和NH4Cl共饱点的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28.50%,3.50%;44.80%,3.5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三元体系BaCl2-LaCl3-H2O(30℃)的相平衡,并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溶度曲线由两条组成,分别对应于LaCl3·7H2O和BaCl2·2H2O,其中对应于LaCl3·7H2O的溶度曲线非常短,该体系属于简单共饱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季铵盐羧酸配体HCbpBr(Cbp=N-(4-羧苄基)吡啶盐)与CuCl2·2H2O反应,合成了化合物[CuCl2(H2O)2][(Cbp)2]·H2O(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9.2537(19),b=14.750(3),c=22.046(4),V=3009.0(10)3,Z=4,μ=0.946mm-1,Dc=1.357Mg/m3,T=291(2)K,分子式:C26H28Cl2CuN2O7,Mr=614.95,F(000)=1268,S=1.046,R=0.0854,wR=0.1369在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Cu2+与两个Cl-离子和两个H2O分子进行配位,形成四面体配位构型,羧酸配体以内盐的形式游离存在,配位的H2O分子与客体H2O分子及羧酸上的O形成分子间和分子内经典O-H···O氢键.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三元体系Cu (NO3)2EBUH2O 在30 ℃时的等温溶度与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及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体系形成组成为1 : 2 的新相, 该相为异成份溶解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新相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三元体系Li2SO4-HAc-H2O35℃时的相平衡,并测定了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体系的溶度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与组成的关系图。该三元体系由一支溶度曲线组成,属简单体系。  相似文献   

13.
[Cu(cyc len)(H2O)]2+(cyc len=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是一种新型的大环配合物.在其实验所测晶体结构基础上,文章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6-31G(d)方法,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和频率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结构为稳定结构,且与实验吻合良好.最后,对配合物的前沿分子轨道及自然电荷布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纳米零价铁脱溴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纳米零价铁(NZVI)对十溴联苯醚(BDE-209)进行脱溴实验研究,BDE-209及脱溴产物分别采用离子色谱仪(IC)和气相色谱仪(GC-ECD)跟踪分析.IC与GC-ECD的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可以脱溴BDE-209,生成溴离子与相应的低溴代化合物;在50%乙醇-水溶液实验体系中,纳米零价铁脱溴BDE-209的速率比土壤体系中BDE-209的脱溴速率慢.  相似文献   

15.
以H3PW12O40为催化剂,30%H2O2为氧源,催化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探讨了H3PW12O40对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磷钨酸用量、反应温度、H2O2用量、KHSO4用量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H3PW12O40是合成己二酸的良好催化剂;在n(环己酮)∶n(H2O2)∶n(H3PW12O40)∶n(KHSO4)=100∶388∶0.035∶0.74(固定环己酮用量为0.10 mol,磷钨酸用量0.1g,H2O2用量40 mL,KHSO4用量0.1 g),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6 h的最佳条件下,己二酸的收率可达49.5%.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新型的杂多阴离子[CoW12O40]5-柱撑的水滑石[Mg2Al(OH)6]5[CoW12O40].26H2O.系统研究了以硝酸根型水滑石作为前体,通过插层组装制备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的反应条件及其控制规律,考察了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XRD,FTIR等表征手段分别对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的晶相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红外光谱等进行了研究,并详细研究了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乙醇与水能够分为醇/水两相,在分相过程中,Bi(Ⅱ)与I^-及CPB^+缔合生成BiI6^3-(CPB^+)3,该三元缔合物能够很好地被乙醇相萃取。通过控制pH值,能够使Bi(Ⅲ)与Mn(Ⅱ)、Fe(Ⅲ)、Co(Ⅱ)、Ni(Ⅱ)、Zn(Ⅱ)、Al(Ⅲ)等常见离子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一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Cu(I)2(L)2(HE)2]2(H4Mo8O26)(I)(L:3-(2’-吡啶基)吡唑)(I)。单晶衍射数据显示,化合物I是由双核单元Cu(I)2L2(HL)2和ε-[H4Mo8O26]簇组成。Cu(I)2L2(HL)2具有中心对称性,其中铜离子被有机配体3-(2'-吡啶基)吡唑的2位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螯合。同时,3-(2’-吡啶基)吡唑的1位氮原子连接另外一个金属铜离子。由此形成了一个CuNNCuNN六边形结构,两个铜的距离为3.907A。晶体数据:C32 H28Cu2Mo4N12O13,Mr=1299.50,Triclinic,P—1,a=12.388(3),b=12.893(3),c=15.408(3)A,V=2125.8(11)A^3,Z=2,Dc=2.030g/cm^2,F(000)=1268,μ=2.202mm^-1,R1=0.0214 and wR2=0.0584[I〉2σ(I)]。  相似文献   

19.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EDS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Bi2O3对低温燃烧法制备的非化学计量组成的MgO-Al2O3-SiO2三元系堇青石基微晶玻璃的相变和烧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Bi2O3能明显促进μ-堇青石向α-堇青石的相转变或促进α-堇青石相的直接析晶,使α-堇青石相的析出温度从1050°C降到900°C;Bi2O3的加入可促进玻璃粉体的烧结致密化;Bi2O3的添加量以5%(质量分数)左右为宜,加入量太大会阻止微晶玻璃的晶化.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5-溴水杨醛缩异烟肼Schiff碱(简称BrsalisH2),同时制备了该配体的金属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rsalisH。可以采用烯醇式或烯酮式与金属配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H2O)(Brsalis)](Ⅰ)、I-Ni(H2O)(Brsalis)](Ⅱ)、[Co(BrsalisH)2]·4H2O(Ⅲ),其中,BrsalisH2为C13H12O2N3B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