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报告文学以其敏锐的、务实的、顽强的秉性,感知着社会、关注着人生,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风姿。文章从报告文学的社会效应入手,论述了读者的审美要求。文章详细论述了报告文学在读者文学鉴赏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报告文学对读者文学审美思维的影响;报告文学使读者对文学艺术真实力量的企盼愈来愈强烈。  相似文献   

2.
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鉴赏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文艺鉴赏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文艺的社会功能,既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育作用,此外还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学理论中研究的文学鉴赏,是指在一定的审美环境中,鉴赏主体作用于鉴赏客体而产生的具有一定审美效应的审美认识活动。在文学鉴赏的整个过程中,鉴赏客体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整个鉴赏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说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元基,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必须为鉴赏者提供可资鉴赏的文学作品,否则,鉴赏活动就无法发生,而且,即便我们有了一部可资鉴赏的文学作品,而它却没有较高的审美属性,那么,鉴赏主体的鉴赏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当然,一次审美鉴赏活动能否成功,从客观方面看,还决定于是否具备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艺术形式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途径来达到的。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愉悦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最终实现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5.
谈小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湖南吉首市二四五队子弟学校陈宜波审美教育属情感教育范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就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使之在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时,心情愉悦,对审美对象产生爱慕的情感,并创造出各种形...  相似文献   

6.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把“审美无利害“作为审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它有别于对善的追求所引起的愉悦.报告文学无法摆脱社会道德观念、摆脱对善的追求却与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道德的、具备无功利性的审美之间并无悖论.报告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中,而审美的超功利性发生在审美主体的接受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文学鉴赏是鉴赏主体以个体方式进行的审美接受活动。所以,在文学鉴赏中,鉴赏主体的主观性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唯有当文学文本成为读者阅读的对象,读者从文本中受到感染,唤起共鸣,达到精神的愉悦,由此产生的社会的、审美的和功利的价值才赋予文本作品的意义。因此,文学作品若离开读者的鉴赏,就不再是作品,而“只剩下白纸上的黑字”阿。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所有鉴赏主体都能自觉、积极、健康地进行文学鉴赏的。有了一定审美价值的文本,还要有一定审美能力的读者,才能实现文学鉴赏主客体的交流。要实现文学鉴赏主客…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育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聪明才智和整个精神面貌。它的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更积极,在思想心理上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人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聪明才智和精神面貌。历史是宏伟壮丽的画卷,它展示出气势磅礴的社会发展趋势,光彩照人的杰出人物和多姿多彩的典章、物、古迹,集中地表现了历史生活的社会美,因此,历史教学是认识社会美和进行社会美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掘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舒 《华章》2012,(11)
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11.
李逢春 《广西教育》2008,(35):38-38
审美教育也称美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有教育作用的审美实践活动,它以美的对象为触媒,通过美的感受、感动、认识来获得美的享受,锻炼和提高主体的审美理想、情趣以及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主体趋向自由、和谐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感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传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  相似文献   

12.
谷振平 《家教世界》2013,(8):286-287
音乐教育对社会进步起着莫大的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音乐教育的功能在于它可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审美、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审美主体通过对音乐的鉴赏活动获得启迪和教育,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一定的升华。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理性上的认知,在获得感受的同时,思想上也形成了科学的、理性的综合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以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意象与诗歌鉴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歌的解读虽与艺术鉴赏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 ,但它自身有其独立的审美特性。在艺术鉴赏中 ,若不能激起审美接受主体的强烈美感 ,那么“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 ,关注意蕴的具体内涵 ,唤醒鉴赏主体的审美情趣 ,使主体在鉴赏过程中达到审美思维的全方位运转 ,是诗歌鉴赏的关键所在。鉴赏主体只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丰厚的审美心理积淀 ,才有可能对艺术形象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深层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实施,青少年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美感熏陶渗透下,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了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审美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辐射,把审美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利用美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就凭借它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审美知识、审美情趣、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它是其它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所以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提高对音响的聆听能力,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审美感知,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培养审美情感,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以及音乐情感理解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简称美育。它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尤其是艺术美的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它“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有着感人、育人、化人的巨大力量。审美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及其变异,给报告文学文体的面貌及流变带来影响。文章从记者型与作家型写作主体对文体的影响,“一日式”:大众型写作的模式,军旅身份写作主体的意味等三个方面对此作出阐述,写作主体的身份变异使报告文学这样一种以跨文体性作为自身重要规范的文体显示出较强的交叉性与兼容性。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从而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20.
学校审美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的能力。美的熏陶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较高的劳动技能是技工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