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记得韩国公开赛和卡普杯的时候,施拉格和刘国正都拉住波尔的反手,让其侧不了身,取得了比赛的主动,一度让笔者觉得“大拉”的力量型打法较“小拉”的速度型还是有一定优势。时隔一两个月后的世界杯,波尔非常有针对性地克服了这个问题,反手还原极快,直接用反撕或反拉而不勉强侧身,赢得了对抗相持中的主动,效果可以说非常明显。 以前的小拉打法可以说还不是很成熟,盖亭、勒古绚烂的时候也经常被老瓦打得两边跑,只不过他们有一板从左返右的交叉步反手亡命弧圈。实际看看健胜苑的精彩录像,觉得就爆发力和身体条件来说,还是盖亭更敏捷一些。就年龄而言,波尔的成功却比盖亭要早不少。波尔的打法可以说是一种比中国还中国的弧圈打法,代表了当今的潮流。按笔者的观察,现将其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4,(11):88-89
本组回合是在快速连续中完成的,马龙在中间位短球的位置采用了一板非常突然的反手翻挑技术,陈建安上手主动快撕了一板马龙的正手位大角度,马龙在还原时及时出手,采用“蹲地式”反拉扭转了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3.
赵晖 《乒乓世界》2006,(5):92-95
女运动员之间的对抗日益激烈,反手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女运动员的反手技术贯穿了前三板的进攻和随后的相持过程。高水平运动员的反手快拉,快撕技术成为了主要的得分手段,在快速对抗中,优秀选手非常注重旋转与速度的配合,在节奏和落点上灵活变化,从而占据绝对主动。  相似文献   

4.
反拉技术是弧圈球选手的一项必备技术,运用得好,可使其在退台后从相持或被动中转为主动,是防守转攻的杀招。笔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训练,现就如何提高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反拉能力的训练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反拉弧圈球技术不仅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技战术。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的几场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是主动进攻技术,具有杀伤力大和使用率高的特点,受到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高度重视。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是男子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对对手弧圈球、争取进攻主动权、制胜得分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我国男子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很好地掌握此项技术,以便在比赛中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6.
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的难度很高,扭转战局。反拉对方弧圈球时,对自身的站位、击球点的要求非常高,同时我们还要准确判断出来球的旋转强度,用以调整反拉时摩擦的强度,从而控制好回球的弧线。由于对方进攻时的球速相对较快,而且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我们在反拉时应该稍稍后退,充分让出击球空间,以保证自身动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反手直接拉下旋是非常重要的进攻技术。在弧圈球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反手拉球的技术有了很大变化。从前,我们通过反手拉下旋的方式直接上手,目的只是为了能抓住先机,然后在相持阶段找到得分的机会,而反手拉球几乎都是高吊弧圈为主,重在“稳”、“准”。如今反手拉球与正手拉球具有同样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不但要保证进攻的稳定性,还要努力提高击球的威胁性,即使在击球点较晚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击球的旋转、速度和力量。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国家队选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初学阶段,一定要先掌握摩擦、发力的方法,保证击球的稳定性,然后再进一步提高击球的质量。我们在学习反手快撕的时候,已经基本掌握了摩擦和制造弧线的技巧。在反手拉下旋球时,击球原理与反手快撕基本相同,只需要在发力方向和击球部位上进行调整即可。  相似文献   

8.
如何练习反拉弧圈球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乒乓世界》2001,(8):36-37
反拉弧圈球技术是现代乒乓球比赛中对付弧圈球.有效完成攻防转换.争取主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必备技术之一。对这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是中国乒乓球队从九十年代中期打翻身仗到今天取得全面优势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9.
反拉弧圈球是防守转攻环节中具有强大杀伤力的一项技术。通常我们认为在对方先上手而进攻质量又不太高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地使用反拉技术,然而在高水平选手的对抗中,反拉技术的运用无处不在。相持阶段的防守转攻技术非常重要,往往直接决定了比分的胜负,要想在被动中扭转战局,必须要具备清晰的思路,合理的步法、动作的调节,还要分析判断出对方的作战意图。  相似文献   

10.
让直板“疲于奔命”——孔令辉反手侧拉接调右压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乒乓世界》2005,(10):100-101
这组图体现了孔令辉灵活的战术运用——先压马林反手再空正手,然后再压马林反手,落点上的变化非常大。这种战术套路的运用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作为依托。马林在接发球上无法夺得生动,于是他作好了下一板拉的准备。在这样的前提下,孔令辉利用假动作,通过反手侧拉的技术打落点,压制住马林,这种出其不意的进攻和落点变化意识报有威胁。随后孔令辉反手一“抹”,用旋转和落点优势,迫使马林大范围跑动击球,这样就为下一板进攻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孔令辉的这套战术运用是横板打直板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本组图中,马琳主动将球发出台,被许昕拉起来后,选择了一板直线反拉。他利用发球为许昕设下陷阱,调左压右,通过一板快速的反拉衔接,打了许昕一个措手不及。这组套路能够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智运会趣谱     
《围棋天地》2008,(21):67-67
朗·拉维先生,来自以色列。他当然知道坐在他对面的这位中国小伙子是位围棋高手。但他不一定知道这位高手最擅长的是“天马行空”,他也多半不知道中国有个成语叫“班门弄斧”,不然,也许他就下不出非常漂亮的白44“镇头”和白46的“空飞”了。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3,(3):106-107
对于有一定球龄的业余球友来说,直板反手推挡在实战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反胶如此。颗粒胶也如此。在出球足够精确的前提下,颗粒胶的反手推挡往往会让人更“头疼”。 正胶推挡,稳定从容 从整体动作看,张红勇的正胶推挡非常舒服。  相似文献   

14.
“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究竟哪个优越 ?回答还是那句老话:各种握拍法都可以攀登高峰。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直板遇到的困难比较多,相比之下,横握球拍比较有利。主要表现在直拍反手攻击能力弱,横拍能功能拉孤圈球,比较主动……面对欧洲强有力的反手,越来越显得被动。过去我们两手对人家一手,现在变成了我们一手对人家两手。本次奥运会上,刘国良被瓦尔德内尔淘汰,原因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反手太弱。”这是 2000年《乒乓世界》“主编侃球”一文中徐寅生叙述的 (17页 )。   早在 1992年《乒乓世界》第二期第 2页徐寅生在“创新才有生命…  相似文献   

15.
陈建中 《体育教学》2008,(8):139-139
《小学体育学科“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从事体育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让“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成为“鱼”和“熊掌”兼得,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管察 《钓鱼》2009,(19):20-21
很难想象,没有拉饵,没有浮标怎么钓快鱼?从1998年第四届“钓王杯”和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开始,拉饵成为钓快鱼必须掌握的技术。然而拉饵轻,在浮标由桐木、塑料、芦苇和孔雀翎制造而要让它反应饵重变化和准确表达鱼讯,是不能不注意标央和标脚长度的。这也是早期浮标的标夹多6~8目、长9~11厘米;标脚控制在7厘米以内,按调4钓2操作的原因。调4钓2是针对底层鱼的,随着拉饵出现,钓鱼人对线组的运动、饵重与浮标的配合更加重视了。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4,(12):78-79
第二组是许昕在接发球正手挑打后衔接反拉的技战术图解,虽然没有上组那么迅速,但许昕却通过巧妙的落点配合打出了左手的优势。首先他以挑打的方式处理接发球,占据了主动优势,这板挑打的手法非常有特点。如图1-2,许昕在触球前有一个向外调整板形的动作,他通过这个动作改变了击球部位。如图3,他在挑打时,采用向身体内“侧抹”的方式去处理球,整体有向上制造弧线的成分,很明显这是为了改变回球的落点。从图中可以看到许昕挑打的落点使崔庆磊左右为难,来球刚好挤在了他的中路追身位。  相似文献   

18.
反擒拿妙招     
张雨泽 《精武》2005,(6):10-11
2005年4期《精武》上,我们在《“拿”贼有办法》一文中为您介绍了主动擒拿技术。该文作者针对被敌控制的情况,向您介绍几招简单易学的反擒拿技术,是前文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4,(12):80-81
第三组技战术图解非常特别,许昕发球后,崔庆磊到正手位用反手将球拧拉到许昕的反手位,许昕侧身进行反拉,他使用了一个很奇特的动作——翻按。崔庆磊的这板反手拧拉旋转不是很强,手腕动作用得偏少,主要是以托拉为主,所以球落台后的弧线很低,速度相对比较快,许昕想要反拉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4,(11):84-85
本组图是水谷隼抢拉庄智渊摆的侧身位半出台球。这板抢攻的动作非常优美,既体现了水谷隼积极上手和盯对方半出台的主动意识,还展现了水谷隼扎实的基本功底。这板弧圈球在重心的稳定协助下,通过他手上出色的摩擦克敌制胜,且贵在一个“软”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