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诉讼日益成为解决公民、法人等与档案主管部门之间争议的主要途径,构成当事人权益保护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基于2000年以来342份档案行政诉讼裁判文书进行实证研究,讨论我国档案行政诉讼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特点,并进一步分析考察档案行政诉讼裁判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法院级别、被告级别、原告有无聘请律师、原告是否提供证据、被告是否含有档案馆与裁判结果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完善档案行政诉讼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提出对策:未来应当加大对原告的保护力度,完善档案行政复议制度,健全档案行政诉讼证据制度,明确档案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档案主管部门职责,深化档案主管部门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
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是一种严重违反档案法的行为。近年来,由于丢损档案的赔偿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档案的损毁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尽快制定有关法规,使这一问题得到法律上的解决,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损毁档案,指单位或个人在档案形成、收集、保管、利用过程中有意无意造成档案资料的损坏、毁坏和毁灭。它特指三种情况:①有意、无意造成档案损毁;②损毁有损坏、毁坏、毁灭三种不同情况。损坏指档案载体受到轻微程度的损伤,但不影响档案内容的全貌,不影响档案的使用价值,可通过技术手段恢复原貌。毁坏指档案载体以一定…  相似文献   

3.
《浙江档案》2003,(8):21-21
案由:张某系河南省某一建筑工程公司综合档案室馆员。因对个人的住房有意见,为发泄内心不满,于1991年12月份,在整理文书档案时,利用编号、装订案卷之便,故意从1957年至1961年永久保存的档案中抽出1042页档案文件,扔入装废纸的麻袋中,企图随废纸销毁,其中巳撕毁的档案87页,撕下整页的检查及处理结果,还有一些有关党组织、党员、干部编制、机构等的登记表及统计报表。该公司党政领导发现问题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取证,并采取措施进行被损档案的修复、抢救工作。1992年2月9日,公司经理办公室会议研究决定,鉴于张某行为违反了《档案法》,且…  相似文献   

4.
《浙江档案》2003,(6):19-19
案由:1991年6月8日,北京某工厂准备车间工人段某强占住房,私自将存放会计档案的房间撬开,将室内的会计档案搬到楼道走廊上。7月6日,住在该楼的本厂停薪留职工人张某,以放会计档案木箱上的钉子扎了脚为借口,擅自将能搬动的大部分会计档案卖给收废品的小贩,获赃款80余元。被卖掉的会计档案有:该厂1970-1979年的原始凭证1701本,1970-1977年的银行现金、日记账、明细帐和辅助帐363本,1953-1964年年度会计报表副本12册。这批档案破卖,给企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案发以后,市机械局领导非常重视。一是迅速报告市档案局,二是当即找该厂主要领导谈…  相似文献   

5.
凭什么不让我查阅——天津市一起房档利用遭遇诉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非 《北京档案》2003,(3):21-22
从事档案法制工作的同志在业务研讨中经常埋怨可供分析的案例少。这当然是指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不多,其实在社会档案事务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纷争也不少。本刊下面将要介绍的这起案件就极具典型性和普遍性。天津市公民张岩是一起“民告官”诉讼案中的原告,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是被告。张岩诉称,其曾祖父张梦明1912年在天津市红桥区福泉里大街盖有房屋36栋,1953年张梦明去世。1956年被告去信让原告之父张广荣回津接管张梦明遗产。因张广荣在上大学,无力接管,被告遂对上述全部房产进行了“改造”。因“改造”前遗产尚未分割,故张广荣及原告以后多次向被告提出要求查阅张梦明的房产档案,但被告予以拒绝。原告依据我国《档案法》,认为此档案属于可公开的档案资料,个人有权查阅,故请法院判令被告纠正过失,公开有关档案资料。结果原告在一审中败诉。自从《中国青年报》记者王亦君以“我为什么不能查阅自家的房产档案”为题公开报道了这一案件后,张岩的遭遇牵动了档案界许多人的心,人们透过张岩“《档案法》上写得清清楚楚,他们凭什么不让我查阅”的呼喊,再一次审视档案利用工作,再一次审视档案法制工作。“明镜高悬”的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的判决有些令翘首以待的民众失望,但法院又是依法从事审判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2003年3月14日,长春市档案局向共青团长春市委员会下达了《责令赔偿损失决定书》,对该单位丢失18卷书档案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责令该单位赔偿档案损失贰仟贰佰元;(二)责令纠正违法行为:(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尤其是借阅制度和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两起查档司法案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龙飞 《浙江档案》2004,(4):30-30,35
先说两个因查阅档案而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例: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江苏无锡.2001年2月8日,江苏无锡63岁的高级工程师陈××向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无锡市档案局违反档案法,剥夺其查阅档案的权利.其诉讼请求具体是:1、要求被告允许原告查阅无锡市水利局和财政局在1985年至1987年下达的农补周转金会文件和党组办公会议记录;2、由被告承担全部诉讼费.  相似文献   

8.
《浙江档案》2003,(6):19-19
案由:1994年11月1日下午,四川省档案馆获悉本馆职工陈某偷窃馆藏清代档案后,即派人赶到蒲江县检察院,取回了被陈某偷窃的22份清代巴县档。案;当晚馆领导找陈某谈话,并宣布从11月2日起停职检查,写交待材料。在党的政策感召下,陈某当晚交出了他窃取的另一份清代巴县档案。11月2日,馆里派人到陈某家清查出他复此,对张某的处罚中应增加“没收违法所得”一项。会计档案是记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情况的重要载体,对企业的经营、结算等活动都有重要的作用。《会计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对会计档案的保存、利用、移交等事项都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丢失档案是一种性质严重的档案违法,由于档案的不可再生性,丢失档案给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造成的损失是无可弥补和无法估量的。所以,《档案法》对丢失档案设定了可以实施罚款的在档案行政处罚中最为严厉的处罚种类。近年来,档案丢失案件呈上升态势,仅以太原市2008年政府便民热线接到的公众投诉和咨询类事项为例,95%以上是档案丢失或由档案丢失引起的。因此,  相似文献   

10.
陈莹 《档案管理》2015,(1):57-58
近些年,屡有发生“学历造假”、 “身份信息篡改”、 “档案丢失”、 “关系人查询档案受阻”等恶性事件.2006年以来,北京市档案局、海淀区档案局相继调查处理了丢失职工档案、丢失文书档案、涂改病历档案、伪造人事档案、擅自销毁规划档案等档案违法案件共8起.我国档案工作中存在问题和缺陷,人们开始抱怨相应档案法律法规的缺失,诟病1987年《档案法》(1996年修正)缺乏刚性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丢失档案是一种性质严重的档案违法,由于档案的不可再生性,丢失档案给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造成的损失是无可弥补和无法估量的.所以,<档案法>对丢失档案设定了可以实施罚款的在档案行政处罚中最为严厉的处罚种类.近年来,档案丢失案件呈上升态势,仅以太原市2008年政府便民热线接到的公众投诉和咨询类事项为例,95%以上是档案丢失或由档案丢失引起的.因此,对丢失档案案件进行有效查处,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关心民众疾苦,维护公众权益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2006年以来,北京市档案局、海淀区档案局相继调查处理了丢失职工档案、丢失文书档案、涂改病历档案、伪造人事档案、擅自销毁规划档案等档案违法案件共8起,对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给予了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在这里,我们本着以案说法、以法析案的精神,对这些违法案件的事实经过、处理结果和这类案件带给我们  相似文献   

13.
正档案自古以来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档案具有"唯一性",一旦档案受损或丢失,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只有保障档案的安全,才能确保历史的记忆。本文阐述了档案安全的重要性和加强档案管理安全性的措施。一、档案安全的重要性档案具有"唯一性"的特质,首先体现在其内容上的"排他"。一份档案如果存在两件内容不一、记录事实相左的版本,那么只有一件是真实的,另一件必然存在差谬。档案内容上的这种"排他性",源自其所记录事实的客观性,发生过的历史不可能再改变,作为其某一时刻、某一方面真实记录的原始文件,在内容上只能是唯一的。因此,剔除芜杂,鉴定真伪,防止篡改,采取一切措施保护档案内容的原始真实性,维护历史的本来面目,成为档案工作者最重要的职守。档案文件  相似文献   

14.
职工将档案交给单位保管,数年后经查询,职工发现自己的学生档案材料部分竟不翼而飞。职工由此与单位对簿公堂,要求单位给个交代。对此,单位却以职工档案早已移交劳动局为由拒绝承担责任。两审之后,因被告单位无证据证明劳动局有过错,法院判决被告单位给付原告职工补偿费1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浙江档案》2005,46(3):35-35
案由:1989年,吉林省档案局和长春市档案局在档案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市档案馆工作从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间,共丢失档案46卷.丢失档案的内容涉及宣传、教育、统战、监察、落实政策、清理"三种人"、科技、粮食、供销等.  相似文献   

16.
论档案的公布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伯群先生在其《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陈寅格最后的二十年〉出版以后》中 ,详述了前两年相当畅销的《陈寅格最后的二十年》一书引发的一起与档案利用相关的官司 :书中一位主人公的子女 ,以作者在书中引用与其父亲有关的档案材料造成了对其父亲名誉权的损害为由将作者告上了法庭 ,法院的二审判决以作者利用了不得擅自公布的档案材料而造成对所涉人物的名誉损害的判决结果结束了这起官司。这起与档案利用有关的荣誉官司虽然结束了 ,但在档案界引起的争论与反思却远未终止。对于此案中的被告是否在书中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因素而侵害了…  相似文献   

17.
浅谈档案目录数据的备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庆中 《档案天地》2005,(6):34-34,36
档案目录数据是档案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是档案数字化乃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据的丢失或损毁会影响到档案利用和档案数字化的进程,所以保证数据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保证数据安全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数据备份,通过合理的备份方案可以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毁后能及时恢复数据,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兰台内外》2004,(6):6-7
2002年4月25日,珲春市粮食局呈报:珲春市粮油供应公司档案室被盗,文书档案(1976年—1993年)280卷、会计档案(1972年—1993年)635卷,共计915卷档案丢失。  相似文献   

19.
民生无小事     
从2005年以来,哈尔滨市档案局先后单独或和其他部门联合,制定了《哈尔滨市企业职工档案丢失毁损补救办法》、《企业职工档案丢失损毁补办认定工作程序》、《哈尔滨市非企业人员人事档案补办认定实施细则》,《哈尔滨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也于去年1月15日正式施行,由此形成了对职工档案依法进行管理和救济的法规体系。这对于企业和广大职工,特别是对于那些因种种原因损毁丢失档案,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企业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来说,不啻是一个福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银行档案工作已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的档案信息服务转变。如何加快和有效开发利用银行档案信息资源,为银行经营、业务发展服务,是银行档案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一、根据档案管理新要求,查摆利用工作的主要问题1、传统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