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听五年级学生学习《碘酒与淀粉》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新颖有趣,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研究是一种物体还是多种物体、含有什么成份的物体会遇碘酒变蓝色。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提问,“你们发现哪些物体遇碘酒  相似文献   

2.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帮助学生掌握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作用以及酶的特性等知识的一个重要实验.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这部分知识,不少作者对这个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内容作了修改.比较常见的修改是将原实验“向淀粉液先加唾液后加碘酒,溶液不变色”改为“向淀粉液中先加碘酒变蓝色,后加唾液  相似文献   

3.
许多教材里都编排了《食物的营养》这一教学内容。我第一次教学这课是在1991年,教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先讨论“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食物”?再告诉学生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的三种实验方法:①在白纸上按压;②滴碘酒;③用火烧。然后,学生自己去检验我们常见食物中哪些食物里有脂肪,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1999,(4)
这是10年前的事了:章鼎儿老师在武汉借水果湖一小的学生做课,课题是《碘酒和淀粉》。在引导学生认识碘酒并将手指在碘酒里“消毒”后,章老师要求学生用“消过毒”的手指捡出一些米饭排在白纸上。米饭自然变紫了,章老师期待着学生的惊讶,准备从这里开始引导学生探究米饭变色的原因。不料学生一开口就说出了结论:“淀粉遇上碘酒会变蓝”。幸好章老师有深厚的功底和足够的“教学机智”,巧妙地把学生引导到研究事实的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5.
《消化器官》一课中,有一个实验“唾液消化淀粉”确实难做,当了几年专职教师了,每次上这一课时,总担心实验不成功。教材上用稀淀粉加入唾液在温水中泡几分钟后,淀粉会沉入管底。滴入碘酒,开始还不变色,摇晃几下,沉淀在下面的淀粉又会遇碘酒变蓝,让试管内的液体又变成了蓝色,望着那变蓝的淀粉液,心中不仅仅是失望,更有些不甘心。读了2005年《科学课》杂志上的《控制好细枝末节》一文后,深受启发,知道了温水应该在37℃左右,但文中所说的用淀粉糊,却没有淀粉液更有利于实验:1.淀粉液更节约原料;2.熬好后的淀粉糊晶莹透明,粘性极强,不易流动,不…  相似文献   

6.
1.实验目的关于土豆中淀粉的检验,在高二化学新教材(两省一市本)的实验十三(第302页)中做了这样的安排:用小刀切一片马铃薯,在上面滴一滴稀碘酒溶液,观察实验现象.按照“理想”应该出现明显的蓝色,但是事实上蓝色很难出现,即使出现了,色调也很不理想(近乎紫黑色).于是我们反复探索,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土豆中的淀粉以团粒状被包络在由纤维素、木质素、蛋白纤维等组成的网络中,从而造成了“现象不明显”;同时由于淀粉团粒中混有大量支链淀粉,故而显示紫色,本实验通过加热使上述“网络”被破坏,并使土豆中直链淀粉优先溶解分散,从而确保了加碘后蓝色的出现,进而使土豆中所含淀粉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一堂三年级科学公开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内容是《淀粉的踪迹》,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刘老师。她首先创设情境:“每组桌上有两个纸包,一包淀粉,一包滑石粉。老师一忙,忘了哪包是淀粉,请同学们帮忙想办法找出哪一包是淀粉?”这一情境满足了学生爱表现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需求,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面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之中,听课老师也被学生的探究活动深深吸引。当学生在进行“用碘酒来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一活动时,一组学生出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错误,让我们看看刘老师是如何处理的。[教学片段]师:我们在米饭中…  相似文献   

8.
我在试做初中《生理卫生》全一册 P.67实验1时,发现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教者领会与认识。一、“无色”并不是淀粉被完全消化的标志,实质是Ⅰ_2被唾液还原成Ⅰ~-。我在100毫升水中加1滴 N/10碘液(相当半滴碘酒),显黄色;即使在10~(-5)N 碘液中也能看出黄色。再向变成了无色的第2号试管中加入2滴淀粉糊,结果不显蓝色。说明第2号试管中不存在Ⅰ_2。  相似文献   

9.
初中植物学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关于验证种子的成分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的“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都应用了淀粉与碘的特殊颜色反应。众所周知,将淀粉制成浆液,滴入碘酒,浆液立刻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完成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的教学后,为巩固刚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让学生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问题1.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剂,然后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很容易答出溶液会褪色的结论,实验现象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实验作文是以科学实验为载体开展作文教学的一种课型,是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喜闻乐见的作文类型。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剑辉老师的作文课《秘密》,利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色”的原理创设一个科学小实验,以示秘、揭秘和试秘为教学主线,以自主观察体验为主要形式,为科学实验作文的教学提供诸多有益的示范。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米饭和淀粉》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使用版本不同,且考虑到我们学校的综合课教学实际,现将本单元中的《米饭的观察》和《淀粉的踪迹》这两课内容整合成《碘酒和淀粉》一课放在四年级进行教学。力图通过趣味性的实验和悬疑点拨  相似文献   

13.
星石 《云南教育》2007,(11S):35-36
设计意图: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米饭和淀粉”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使用版本不同,且考虑到我们学校的科学教学实际,现将本单元中的“米饭的观察”和“淀粉的踪迹”这两课内容整合成“碘酒和淀粉”放在四年级进行教学。力图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悬疑点拨,  相似文献   

14.
1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认知兴趣可以发展为少年儿童从事未来活动的志趣。《愉快的自然课》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一节课,我的教学设计的笫一步,在向学生介绍本门功课时,以水代墨,用白纸向学生出示“自然课”三个大字(利用碘酒与淀粉的反应)。第二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能力目标: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目标: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碘洒五变色     
碘酒五变色实验涉及新课程化学1、2(必修)中卤素、二氧化硫及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本实验的操作,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世界的奥妙无穷,巩固和提升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实验原理火柴头里含有硫黄、氯酸钾等,划燃火柴头后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在水溶液中,单质碘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无色的氢碘酸。氢碘酸遇双氧水后被氧化而又重新析出单质碘。单质碘遇淀粉会变蓝色。单质碘遇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歧化反应而生成无色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米饭和淀粉"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使用版本不同,且考虑到我们学校的科学教学实际,现将本单元中的"米饭的观察"和"淀粉的踪迹"这两课内容整合成"碘酒和淀粉"放  相似文献   

18.
化学密信实验作为探究活动,在实验中出现了“打印纸本身变为蓝色”和“碘酒在打印纸上变为黑色”两个异常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确定异常现象的原因是打印纸本身表层涂有淀粉,以及水分的影响使实验产生异常现象.实验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绿眼虫观察实验时,通常用碘酒染色观察鞭毛和核,但有时因缺少试剂,不能进行实验,或因用量太少造成浪费。我们在多次实验中发现:亚甲基蓝溶液,I—IK溶液等可代替碘酒。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时,采用常规染色法。若用I‘KI髓溶液染色时,则要改变一下方法。操作过程是:取少许绿眼虫培养液,滴一滴于载玻片中央,加盖盖玻片,置显微镜下,低倍镜观察,可看到多数绿眼虫因向光性聚向光侧。染色时先在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背光侧,加一滴I—KI溶液,不用吸水纸引流,让溶液自由扩散,这时绿眼虫因应激作用全部聚积于向光侧,活动越来越慢,1分钟后,再在盖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次新教师课堂教学调研活动中,笔者对一位教师执教的《米饭、淀粉和碘酒》课堂教学感触颇多。尤其是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导致秩序混乱,时间不够,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的探索性思考。以下是这位教师教学的几个片断:[教学片断一]在认识淀粉时,教师对学生说:"请你仔细观察淀粉,什么颜色,闻闻气味,捏一下有什么感觉。"几分钟后,教师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却发现还有一小半人沉浸在观察的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