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探究活动开展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实验;二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三是学生、教师都不做实验,由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做实验,学生亲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且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第二种情况是看实  相似文献   

2.
当下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探究活动开展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实验;二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三是学生、教师都不做实验,由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做实验,学生亲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且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第二种情况是看实验,虽然学生参与了实验的整个过程,但仅限于看.第三种情况是听实验、背实验.三种情况相比较,显然第一种情况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后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科学教育提倡"探究",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中,"动手"和"动脑"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没有思考的观察,不可能获得重大发现和规律性的认识。"动手"与"动脑"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必须同等关注。我认为,在科技教育活动中以"思中做,做中思"为特征的思维参与过程,应该是"探究"活动中较易被人忽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自然课采用“探究、实验、研讨”的开放型实验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较好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他主张“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时在课堂上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感知材料、发现目标、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他主张“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时在课堂上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感知材料、发现目标、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7.
顾湘红 《湖南教育》2003,(24):28-29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应具有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就是要还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权,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一、让学生掌握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究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新课程下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师不先给出实验方法或实验步骤,要求每一项实验在教师正确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制定计划———动手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  相似文献   

8.
"动手动脑学科学"就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帮助学生在科学课上实现"动手动脑学科学",如创设真实情境,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提供独立探究的机会,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培养证据意识,发展思维的批判性等。  相似文献   

9.
一.三思先思后做:实验前要把实验目的、用品、步骤在全过程中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后再动手.避免盲目操作,毛手毛脚;兴趣不稳,虎头蛇尾;开始好奇愿动,后来嫌味怕险,不珍惜实验机会.边思边做:实验过程必须按步进行,正确操作.现象要明显,观察要细致,不能走过场;图热闹.避免只爱动手,不愿动脑,做完了事.做完再思:做完实验要及时总结成败的关键.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完成实验习题.养成积极创新实验的良好习惯.为了使学生在实验前明确实验内容,防止边做边看书,让学生做到“三思”,我的具体做法是:1.实验前设计一表格,发…  相似文献   

10.
齐晓荣 《教师》2012,(34):104-104
在课堂教学中,“动”指教师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静”是指出于某种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实验是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以“做”为基本形式的数学活动。借助数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完整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重视动手操作,忽视动脑思考;重视结果归纳,忽视方法提炼;重视结论总结,忽视原理探究。归根结底,一些教学活动有数学实验之形态,而缺数学实验之意蕴。数学实验需要优化设计与组织,  相似文献   

12.
在"平面镜"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从感知事物中提出问题,自己动手动脑探究规律,体会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娟 《考试周刊》2015,(11):132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高中实验中大多是定性实验,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必须注重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在实验设计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主要采用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边学边实验"教学法将初中物理部分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习题性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机会,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课堂内、外学生都能自觉地去动手、动脑,从而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属于实验性科学,现代生物教育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创新.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条件,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较强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16.
刘春侠 《考试周刊》2009,(22):164-165
高中英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最终达到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瑞士心理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自然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通过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一、动手——使之会做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实际内容,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动手实验和动手制作,这个活动是学生们的手脑并用的过程。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第九册《热空气》一课时,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知道了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后会上升的道理,为了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刘自兰 《湖南教育》2003,(10):54-54
“三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脑、动手、动口是探究、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圆锥体积公式时,我先将学生分成小组,发给学生圆锥、圆柱模型,学生任意摆弄这两个模型,边动边想。教师然后提问:“从这两个模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得出等底同高的结论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能想一个办法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吗?”他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用杯子倒水的经验,不难想到用倒水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体积。通过学生  相似文献   

19.
赵瑞珍 《新疆教育》2012,(21):36-36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他们积极动口,动脑,动手。真正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动口,训练表达能力;动脑,发展思维能力;动手,锻炼技能技巧。只有让学生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去经历读书的训练过程,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去认识,去积累,去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并形成自行探求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1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要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实验中获取有效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起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资料并自行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或补全试验,以达到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继承、创新、质疑、实事求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