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作物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并保持土壤的湿润.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基础物质).种子萌发的"基质"一般是土壤.那么种子能否在石砾、细沙中以及水面上萌发成幼苗呢?试做做实验看看.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七册P12 页 (鄂教版 ) ,在做土壤中含有盐类实验时 ,用木夹夹牢玻璃片 ,用滴管取上层清液 (从土壤溶液中 )滴在玻璃上 ,再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 ,使水分蒸发 ,然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我认为这个实验过于简单 ,实验效果也不甚明显。本图 1人对此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在教学中演示效果较明显。改进后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  实验时 ,先把土壤清液倒入烧杯中 ,半杯为止 ;然后用酒精灯均匀加热到土壤清液蒸发完为止 ;最后 ,把烧杯底部的物质用玻璃棒蘸一些 ,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烧 ,当火焰突然变亮或变色 ,并且伴有轻微响声 ,就可以…  相似文献   

3.
1.义教自然第六册《土壤的成分》,用酒精灯加热盛土的罐头盒,观察土壤上冒烟,闻散发出的气味。实验时,由于加热用了石棉网,土壤受热慢,烟量不大,散失快,气味也不足,实验效果不佳。如抽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并保持土壤的湿润。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基础物质)。种子萌发的“基质”一般是土壤。那么种子能否在石砾、细沙中以及水面上萌发成幼苗呢?试做做实验看看。  相似文献   

5.
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德州市主要表层0~20cm土壤采集样品,进行土壤机械组成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激光粒度仪分析与比重计法在土壤质地分类上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文章最后根据区域环境特点对土壤机械组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表层土壤机械组成水平分异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成分》一课中,教材提供了三个实验来说明土壤的成分:实验一:土壤中含有空气;实验二: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实验三:土壤中含有腐殖质。以往的教学,不少教师常常带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和方法做这三个实验,然后得出实验结论。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含有空气、砂、粘  相似文献   

7.
《我们周围的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备课时,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课前准备好土壤沉淀的样本,放在材料角里,讨论认识土壤的方法后让组长拿到实验桌上,大家一起观察,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并将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然后借助渗水实验来认识三者的其它特征;再在此基础上认识三类不同的土壤,由此制定调查家乡土壤的研究计划,小组讨论,做好记录;最后课外调查家乡的土壤适合生长什么样的植物。按照以上的设计思路,在没…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土壤的种类时,课本中是用三个去底的长颈玻璃瓶搁放在木架上,里面放入各种土壤进行实验。制作木架、去底的玻璃瓶都要花一定的精力、时间,特别是去底的玻璃瓶,老师制作时,稍一疏忽没有将瓶底口磨平,学生使用时就有可能割伤手。因此,在研究土壤种类的实验中老师一般只做演示,很少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其实,我们的实验室中有很好的工具,它可以帮我们给学生开好这个分组实验。用漏斗代替去底玻璃瓶,用过滤纸代替蒙在瓶口的布,用三脚架代替木架。把漏斗放在木架上,过滤纸放在漏斗里,将土壤放入漏斗中,就可以进行试验了。但要…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自然教学工作会上,有的乡村教师说:“我们乡村小学条件差,经济困难,没有实验室和齐全的仪器,怎么做实验?”因此,上自然课不做实验,而是照本宣科。我认为在没有实验室和齐全仪器的情况下,想办法找窍门,自找简单的实验器材,也能把实验课上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例如教《土壤》一课,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弄清土壤是由哪  相似文献   

10.
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是小学进行土壤成分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 ,实际教学中发现 ,许多时候学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教材所述有较大的偏差 ,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1 意外出现的实验现象  根据小学自然教材所述 ,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步骤是 :把晒干的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实验现象 :冒烟、有气味、颜色变浅。实验原理 :土壤中的动植物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能够燃烧 ,受热后冒烟 ,散发气味 ,逐渐被烧掉 ,腐殖质所特有的黑褐色消退 ,土壤颜色随之变浅。由于课前准备忽视了实验过程的操作规则 ,因而土壤在较高温度下出现了意外现象。情…  相似文献   

11.
在火星上种土豆靠谱吗?真的有可能.至少宇航员已在天上种出了生菜、莴苣、百日菊. 这事真的有可能 在电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员马克意外滞留火星,靠种植土豆作为食物补给,坚持等到了同伴前来救援,并最终重返地球.不少人看完电影后都会问,在火星上种土豆真的靠谱吗?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看来,这事真有可能.目前,他们正和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在南美洲国家秘鲁开展模拟在火星上种植土豆的实验.在电影《火星救援》中,为了种植小土豆,宇航员马克将火星上的土壤搬进基地,整出了一块126平方米的“火星农田”.在秘鲁利马,科学家将100千克取自秘鲁南部阿塔卡马沙漠潘帕斯德拉霍亚地区的土壤搬进了实验室,那个地区的土壤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土壤之一.根据“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对取自火星上黑色沙丘的土壤样本的分析,这100千克土壤在化学和矿物成分上与火星土壤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自然》第六册《土壤的成份》一课,要求通过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是由水、空气、粘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教材中安排了三个实验。通过实验1说明土壤含有空气,实验2说明土壤含有粘土和砂,实验3说明土壤含  相似文献   

13.
1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自然事物的现象与概括 ,来源于对自然事物属性的观察和总结 ,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形成概念的必然途径。因此 ,在小学自然观察实验中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上讲得多 ,往往收效不大 ,教学中 ,多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教学《土壤的成分》一课时 ,我把实验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实地观察 ,让学生到土壤存在的环境 (菜地、农田 )中观察 ,再让学生亲自动手采集土样 ,学生会感受到土壤的干、湿 ,对土壤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  相似文献   

14.
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是进行土壤成分分析的重要步骤,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时候学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教材所述有较大的偏差,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意外出现的实验现象 根据教材所述,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步骤是:把晒干的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实验现象:冒烟,有气味,颜色变浅。实验原理: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及  相似文献   

15.
土壤成份分析实验的改进潜江王场镇施场小学孙廷金(433100)《自然》第二册(怎样认识物体(三)一土壤》一课,按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效果不好,如果在选用土壤时,土壤里含有的腐殖质不够充分,焙烧不充分,效果更差,在实验中应注意和...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第七册P12页(鄂教版),在做土壤中含有盐类实验时,用木夹夹牢玻璃片,用滴管取上层清液(从土壤溶液中)滴在玻璃上,再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使水分蒸发,然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我认为这个实验过于简单,实验效果也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7.
自然学科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操作的学科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可以发展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认识事物的能力。1 实地观察 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教学时 ,首先让学生到土壤存在的环境中实地观察 ,使学生了解农田、菜地、花园。土壤是和生物联系在一起的 ,让学生观察地面及地下生物活动情况 ,动手采集土样 ,学生就获得了许多关于土壤的感性材料。如 :土壤的干、湿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土壤这种物体 ,植物能在上面生长 ,动物能在里面生存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呢 ?土壤中到底有哪些成份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观察。2 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18.
一、教具说明水土流失对比演示实验装置是配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课《土壤的保护》内容而设计的(如图1所示)。除此之外,本教具还可兼做沙土、黏土渗水性对比实验装置(苏教版三下1单元第2课《了解土壤》)和高山上破碎岩石的搬运实验装置(苏教版六上2单元第5课  相似文献   

19.
实验方案是怎样制定出来的1、钻研教材和大纲,掌握大纲和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的目的及其要求。二册自然教材,有8个实验,有的实验在课堂上可以完成。如“水的蒸馏”,“水的过滤”、“土壤里含有腐殖质”。有的实验时间长,靠在平时进行观察、记载、分析。如象“种向日葵”、“养蚕”等。课堂上完成的实验,要求学生事前作好准备(如需要哪些器材)掌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全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