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教师适度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求知,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这是教育最美好的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位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完后,我告诉学生:老师要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猜是什么问题呢。这下孩子们的兴趣来了,读书的积极性高了。接下来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想问课题为什么叫《只有一个地球》?”“您会问地球上的资源为什么不会再生?”“您会问我们怎样保护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等等。学生们纷纷连续提出了十…  相似文献   

2.
向承凤 《湖北教育》2003,(17):23-2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促进其主体发展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荷花》一文的教学,老师布置学生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作者为什么说这幅画是“活”的画?为什么说荷花会“冒”出来。而不是“长”出来的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让学生带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而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一题多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习”的商品质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实施有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质疑、调查、实验、探究,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自主探索”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时尚”,教师实行让学生自主探究,但交流时,教师却完全按预设好的教案进行教学,生怕节外生枝。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徐全文 《新疆教育》2013,(16):55-55
新课程理念要求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做教学的有心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蓉 《小学语文》2023,(1):70-75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练习题蕴含学习指导功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课后练习题目标精准,让学生知晓“学什么”;过程指导具体,让学生知晓“怎么学”;学习情境真实,让学生知晓“为什么学”。把握课后练习题助学要义,聚焦、分解、转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朱琦 《教育文汇》2014,(15):31-32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思想伴随着课程标准实践而深入人心。作为实践环节的操作理应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从操作符合内需和与思维对接,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确“我们为什么要操作…‘怎样结合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数学思维”。笔者就教学中涉及的实例来谈谈“为什么操作”。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授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教学数学呢?一、“做数学”,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的数学课堂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方面,学生只有在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通过亲身…  相似文献   

10.
赵灾华 《中学教育》2003,(11):33-34
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 ,何谈实现素质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就是说 ,学生得到和拥有了更多的阳光 ,自然会更加灿烂。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为什么要提倡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又称自我调节学习 ,即学习者受到学习动机的激发 ,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实施学习过程 ,为满足认知需要和自我评价的需要而主动地探索性的学习。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让学生形成自主思维 ,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出来 ,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余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提供其…  相似文献   

11.
王春风 《新疆教育》2013,(13):50-50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的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直以来,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自主发展的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探究性阅读,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认真地读,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  相似文献   

12.
一、提倡自主学习,提高探究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能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  相似文献   

13.
杨升美 《山东教育》2014,(11):16-16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原先以实现“信息传递”为目的的课堂变成了以促进学生“吸收内化”为目的的课堂,彻底地将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让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主动“活动”,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动”中感悟,通过“动”去实践、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指由学习者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学习观。这种学习观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其中的“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所有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条件 1.敢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不敢让学生”自主学习”,究其原因,一是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适应不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二是担心让学生“自主学习”会打乱教学进度,降低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升学率和自己的教学信誉。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我没有沿袭传统教法简单地把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告诉学生,然后套用公式去不停地反复练习。也没有让学生不停地读课本上的推导过程,然后想想“为什么”。而是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到观察、计算、搜集数据、实验操作、分析、推理、归纳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去做“为什么”。在他们掌握解决问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拓展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高效课堂关键在于学生主动、自主、高效地参与学习,而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学生地评价,利用可持续性发展评价来激励学生高效地参与学习,本文着重从高效课堂下物理学习中活动性评价提出一些思考,利用活动性评价在物理高效课堂中的作用。真正体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让不同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而服务”。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感悟:数学课怎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成功快乐?这就是:“少一点被动接受”通过教师有效地“引”,让学生迫切地“想”;“少一点简单自我”通过教师适时地“点”,让学生深刻地“悟”;“少一点盲目思考”通过师生有序地“归”.让学生清晰地“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