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片断一师(伸开自己的右手):这是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小组同学画在同一张纸上(5人一小组)。出示一小组完成的图画。师:我们的每一只手有五个手指头。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1:两只手有几个手指?生2:三只手有几个手指?生3:五只手共有几个手指?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只手有1、2、3、4、5,二只手有……(边数边填)师:这样数,你感觉怎样?有更好的办法吗?生4:可以用加法,如两只手,就是5+5=10。师:还可以用我们前一节课的方法来做吗?生5:对了,可以用乘法,即2×5=10。生6:三只手就是5+5+5=15,用乘法…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引入 师:同学们,每个健康的人都有一双手(摇动双手),手能做什么? 生:手能劳动。 生:手能创造很多东西。 生:手能做菜、做饭、洗衣服。 生:手能写字、打球、做家务,手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 师:手能做很多事情,你能不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手? 生:能干的小手。 生:勤劳的小手。 生:小手你真行。 生:勤劳、灵巧的手。 二、观察手的构造 师:手很勤劳、灵巧。关于手的灵巧,你有什么问题没有? 生: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师:(板书:手为什么这么灵巧?)怎么做才能知道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生:做实验。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人有两个宝》时,读完第一第二行后)师:小朋友,我们的双手呢?举起来,想把它画下来吗?老师先画。请小朋友也来画画。(教师示范画手,学生自由画)师:平时,你们的手会干些什么呢?生:我的手会画画。师:你一定画得很漂亮。生:我的手会洗衣服。师:你有一双勤劳的手。生:我的双手能帮老师扫地、擦窗台。师:你的确是个能干的孩子。是的,我们用手画画、洗衣、劳动,为大家服务,这就是“做工”。师:把“做工”藏在句子里头,你还会读吗?(出示“双手会做工”,指导朗读)师:今天呀,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能干。拿出刚才画好…  相似文献   

4.
(一)初步感知“角”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布袋子,里面有5个图形(屏幕出示)里面有一个这个图形(指着中间的圆),是什么形?生:圆形。师:谁能不用眼睛看,用手模出圆?学生活动,纷纷摸出了圆。师:有没有小窍门呀?生1:圆摸在手上很滑。生2:其他的图形戳手,圆不戳手。生3:圆没有  相似文献   

5.
一、课前热身活动师:孩子们,你们见过我吗?生:没见过。生:我走进教室时看到您了,因为都是眼镜一族的。师:我的主要特征被你的捕捉了。师:还记得我当时在做什么吗?生:您坐在第一排第二个位置,好像在备课。师:观察细致,好像用得好,因为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师:你们手中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生:1平方厘米。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图形,每排摆4个正方形,摆2排。(学生动手操作)师:摆好的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生:摆好的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师板书)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 师:(出示一个乒乓球)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乒乓球。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这又是什么? 生:这是个皮球。 师:(将两个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大,一个小。 生:皮球大些,乒乓球小些;大球重,小球轻。 生:浮在水面上就轻。 生:光看大小不行。 生:两个球都能浮在水上。 师:用手掂一掂,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相似文献   

8.
师:今秋8月对我们湛江来说是硕果飘香的时节,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在我们湛江师范学院隆重举行。同学们,你们看了那精彩的开幕式了吗?生(大多数):看了。师:那你们还记得有多少个代表队参加吗?生:67所高校的代表队。师:在那隆重热烈的开幕式上,他们的出场顺序是怎么样的?生:(愣一下)师:同学们可能知道,开幕式出场队伍是按照拼音顺序进行的,这样吧,我列出几个代表队,湛江师院、中山大学、华南师大、暨南大学、汕头大学、肇庆学院、深圳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如果按音序排列,请你们排一排这些参赛队入场的先后顺序。行吗?生:(饶有兴趣,按照26个字…  相似文献   

9.
喻友芳 《湖北教育》2007,(10):25-27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案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有2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做套花游戏。花在一排中间的正前方。比比谁先套到这朵花。师:时这样的比赛你有什么想法?生:这样站,比赛不公平。师:那你认为小朋友应该怎样站才是公平的呢?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 一、教学环节1 师:小朋友们,升入一年级,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你的同桌肯定是你最亲密的朋友. 师:老师想请你们同桌商量来解决一个动脑筋的问题,好吗?今天早上,老师看到一(1)班的小朋友男生一排,女生一排,两个两个对齐往操场上走,当时老师想很快知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说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案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片断。教法一: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为了方便家长找座位,你怎么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生1:我在第2组。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家长能知道你的座位在哪儿吗?生1:我的座位是笫2组第3个。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生2:我坐在靠窗那一排的正数第3个座位上。生3: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1个座位上。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3:从门口开始数。生4:我坐在第1组第4个座位上。生5:我坐在第…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导“握手”师:同学们看到过两人握手的情景吗?生:我家有客人来时,爸爸、妈妈会和他们握手。生:我和妈妈去舅舅家,妈妈叫我和表哥握手呢!生:我有时在车站上、街上看到人们在握手。师:真不错。握手还有一定的礼仪。比如,通常用右手和别人相握,明白吗?生:明白。师:请同桌同学握握手,好吗?(同桌握手。)师:你们刚才握了几次手?生:一次。师:对。(板书:2人→1次)师:如果三人之间,每两人都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请同学们边握手边统计。生:3次。师:对。(板书:3人→3次)师:四人呢?(指名四学生上来进行握手表演,师强调:不漏握,…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一年级的《位置》,上课伊始,教师直接出示了主题图,进行了如下教学。师:这是一个教室的座位图,你能说出小明的位置吗?生_1:小明在第一排第二个。生_2:小明在第一行第二排。师:为了统一,我们说他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为了方便家长找位置,你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呢?生1: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一个。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1:从门口开始数。生2:我在第2组。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你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生2:我是第2组第3个。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这一组定为第一组,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好吗?生:(齐)好。师: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 [教法一]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桌面上的正方体,要求坐正、平视,你能看到几个面? 生1:我能看到正面. 师:你用手摸摸它. 生2:我能看到正面、上面和侧面. 生3:我能看到侧面和正面. 师:分别用手摸摸你看到的面.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在一次新课程改革研讨活动中上了一堂二年级数学观摩课“万以内数的读法”,颇有体会。下面选取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断:【片断一】——学习数位顺序表师: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呢?10个百、10个千呢?生回答后师板书:万千百十个师出示计数器,生观察、交流,感知万以内的计数单位。生在各自课前做好的空白卡片上分别写上个、十、百、千、万。师: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等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三、四、五位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板书成:万千百十个位位位位位师:你能够把自己的卡片做成数位卡片并按顺序排…  相似文献   

17.
太懒     
有一次上课时,老师突然看到一位学生右手上绑着石膏,于是就问:“才几天不见,你的手怎么了?”生:“断掉了!”师:“啊?怎么会断掉的??”生:“因为我太懒了,所以就断掉了……”师:“太懒了手也会断掉?”  相似文献   

18.
手的故事     
案例:这是一次由四、五年级学生及家长参加的作文训练课。简要流程:一、观察自己的双手,抓感受师:仔细观察自己的手,看有什么特征。(生一一述说对自己手的发现及感受)师:每个人用印泥在纸上印上自己的大拇指纹。观察一下,看自己的指纹像什么。再仔细观察所有同学的指纹,你有什么感受?小结:我们刚才通过什么方法发现了自己手的特点?(摸、想象、做实验等)二、探究父母的手,找精彩师:想办法去发现父母手的特点。(生自由活动,探究父母手的特点)师:你发现父母的手有什么特点?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备选方案1]手的味道闻闻父母的手有什么味道。你…  相似文献   

19.
一、巧设矛盾。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请用手比划1个单位的长度。 生:用米比较合适(比划)。 师:如果要量课本的宽呢? 生:用厘米(比划)。 师:要量橡皮的厚度呢? 生:用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橡皮捏一捏。 生:(动手捏) 师:(微机出示放大的橡皮图)请看,这是放大的橡皮,从上边到下边的距离是橡皮的厚度。请同学们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够1厘米吗?  相似文献   

20.
师 :同学们 ,知道世间最美的坟墓是谁的吗 ?生 :托尔斯泰的 (异口同声 )。师 :这么说 ,我今天上的课文早就“泄密”了 ?生 1 :不 !我们从一开始领到书就关注《世间最美的坟墓》了。 (幽默的回答 ,引发笑声。)师 :请翻到这一课 ,快速默读 ,眼、口、手、脑并用 ,解决三个问题 ,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