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琦  宋倩 《科教文汇》2007,(3X):195-195,197
翻译是译者以两种文化为背景诠释原著的过程,这实质上也是文化的转换和传播过程。本文从文化差异和交流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并指出归化与异化是个动态的问题,具体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於丹丹 《科教文汇》2009,(16):236-236,241
本文通过对英语习语文化因素的分析与比较,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异化问题,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适度运用才是解决英语习语翻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童龄 《科协论坛》2007,(9):215-216
归化和异化翻译的讨论仍存在一些误区,最明显的是将归化与异化翻译等同于直译与意译,将文学策略和文化的意识形态同语言的策略和翻译的技巧等同起来,从而将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拉回到传统和经验的讨论之中,这样做有碍归化和异化翻译研究的发展。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归化和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新  刚成 《科教文汇》2008,(1):168-169
归化和异化向来被认为是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从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异化和归化常在"对立"的基础上被学者重视和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翻译活动是一项主体介入的活动,并且不同的翻译文本在题材和类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的采用应根据具体情形具体对待.翻译主体和翻译客体的特殊性决定翻译方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归化和异化向来被认为是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从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异化和归化常在"对立"的基础上被学者重视和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翻译活动是一项主体介入的活动,并且不同的翻译文本在题材和类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的采用应具体情形具体对待.翻译主体和翻译客体的特殊性决定翻译方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林国艳 《内江科技》2008,29(6):39-40
异化和归化是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翻译,主要是就译者的倾向而言,即或异化为主或归化为主。本文分析了两者是依社会历史、译者状况、翻译的目的以及文本类型等因素的不同而显示为现实的、具体的和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归化与异化相互融合促进翻译中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存在的两种方法和策略本文针对归化与异化的起源和对应之争,从而提出了应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在翻译中各取所长,以促进翻译研究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王燕 《内江科技》2009,30(6):26-26
翻译是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归化和异化是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两种翻译方法.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原语文本,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云廷 《内江科技》2010,31(5):52-53
归化和异化是中外翻译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翻译理论中两个重要的名词。努韦蒂在对传统的规划翻译的批判基础之上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现,这是一种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翻译观。归化和异化都是一种翻译时译者的道德态度。译者尊重译入语文化就可能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反之,则可能以归化的翻译策略占主导地住。在翻译过程中,异化的效果可以通过文本的选择和词语策略等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论影响翻译方法选择的客观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归化和异化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主张异化是翻译的趋势,归化是"翻译的歧路";主张归化和异化是翻译文本时译者应采用的辩证统一的两种方法;主张翻译应从规范走向描写.从客观方面,影响翻译方法选择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规范相异性、不同语言规范的认同度和不同类型文体的表述方式和精确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手段-异化和归化。本文就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进行了剖析,提出在当今的跨文化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 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2.
高新 《科教文汇》2007,(12X):225-225,237
归化和异化向来被认为是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从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异化和归化常在"对立"的基础上被学者重视和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翻译活动是一项主体介入的活动,并且不同的翻译文本在题材和类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的采用应具体情形具体对待。翻译主体和翻译客体的特殊性决定翻译方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秋芬 《科教文汇》2009,(11):246-246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的两种策略。本文介绍了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内涵,并对这两大策略在习语翻译上的体现进行了阐述与例证。在习语翻译上要考虑其文化特质,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赖晓鹏 《科教文汇》2008,(4):165-165
异化是以原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批评家们对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做一些比较和分析。文章认为,两个译本在言语信息的传达上都可谓经典之作,但是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则有很大区别: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而Hawkes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学领域中的两种翻译策略,它们从跨文化交际层面发展了翻译理论。日语惯用句中包含着许多日本民族所固有的语言文化特征,因而如何对其进行恰当地汉译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探析日语惯用句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彭晓颖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244-244,246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是用偏向归化的译法还是异化的译法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翻译目的、翻译文本和双语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伊梅 《内江科技》2008,29(2):28-28,42
本文重点讨论如何通过归化与异化两种不同的翻译手段,加强当代中国翻译工作的文化融合,以及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金雪 《科技风》2014,(24):190-190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接触与互动的手段。文化翻译的过程综合了文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和多种其他因素。文化翻译一方面要反映原著的文化和异域情调,另一方面要考虑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氛围。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郑娟 《科教文汇》2008,(19):252-252
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相互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手段,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论述了归化和异化各自在文学翻译中的优势,总结认为这两种方法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助。  相似文献   

20.
袁维春 《科教文汇》2009,(36):238-238
本文从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两种方式着手,对大量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片名译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电影片名过程中异化与归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