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起思想政治教育,有些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才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不然.在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而且思想极为丰富。马克思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古今中外的各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使本阶级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现象.自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直到近现代的许多思想家与史学家大都认为,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基本上是消极而又黑暗的.如果将基督教放在西欧从古典时代走向封建时代这一历史大转变过程中,作客观冷静的历史主义分析,那么,关于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就会是一种相反的结论,即基本上是积极而又光明的,其中至少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在罗马帝国腐朽衰亡之际,基督教作为"救世福音"抚慰,安定了人们的灵魂与精神;二是基督教的修道士和神学家们以变态、扭曲的方式,保存并延续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三是基督教的教会、教区和修道院等机构,成为日耳曼民族建立和扩大其政治统治、恢复生产并发展社会经济的组织借助.基督教在这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几乎都具有一种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性质.因此,基督教是西欧在古典时代末期和封建时代前期重塑文明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3.
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确立了其在西欧社会中的合法地位,并且在基督教内部产生了教派斗争。自诩为正统的罗马教会把所有不服从其统治的反对派都称之为“异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异端所指代的内容不同,教会对待异端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建立了有关“惩罚异端”的神学理论,世俗政权与教会联手对异端进行打压,异端运动与基督教正统之间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斗争。异端运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运动,它与经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时期的异端运动虽斗争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对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造成了威胁,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居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实行神权统治和精神专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必须同时看到,在中世纪早期的社会动荡中,又是基督教全力担负起了挽救和传播文明火种,为痛苦挣扎中萌生的新文明提供模式和方向的历史重任.因此,对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应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5.
所谓骑士精神,系指西欧中世纪骑士贵族阶级所应具有的英勇、忠诚、慷慨、谦逊等等道德品质;它根源于日耳曼,衍生于中世纪,经过基督教会的培养和宫廷文化的渲染而最终形成。基督教会是中世纪西欧的精神领袖,也是骑士精神的倡导者,教会通过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使骑士阶级的思想和行为宗教化,从而对骑士精神品质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欧中世纪教权与俗权的斗争及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权与教权是为西欧封建制度和封建领主阶级服务的两种权力。西欧封建时期,基督教一直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政治上以国王为首的封建等级制,同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彼此渗透,以至很难划分界限。可是在组织上,它们始终是两个平行的系统。教权与俗权长期并存,相互利用、斗争,表现了西欧中世纪政治历史的特点。互相支持,互相利用,分散的封建政权建立,基督教会神权统治形成。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奴隶制危机深重,罗马皇帝发现了基督教的“价值”,变“怀柔与镇压”相结合政策为利用的政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为全体臣民必须信奉的唯一的宗教。基督教从地中海沿岸国家,逐渐伸入欧洲腹地。西罗马帘国灭亡后.“国教,却幸运地保留下来,成了欧  相似文献   

7.
让·梅叶(1644——1729)是法国路易王朝统治时期的一位乡村神父。同时他又是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是宗教唯心主义和一切有神论的不可调和的敌对者。在18世纪法国思想家中,有不少人坚决反对基督教会和宗教的宇宙观,但是只有梅叶的战斗的无神论才成了反抗阶级社会基本原则的直接武器。研究梅叶的无神论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它可向群众宣传无神论,反对宗教迷信,使人们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这正如列宁所说的:“一个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传统的观点认为西方的民权思想自古希腊产生到文艺复兴之后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层 ,即神权政治时期 ,但我通过对中世纪西欧社会文化、政治关系和基督教文化的考察 ,发现这一断层是不存在的 ,中世纪西欧神权的统治中仍然孕育着民权思想 ,这一思想为后来西方民权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欧中世纪时期是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西欧封建贵族主要是以骑士作为主导,骑士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贵族.骑士阶层的形成不仅代表着日耳曼部落的逐渐封建化,而且也代表着基督教会权力的发展和扩张.通过考察中世纪基督教会在骑士贵族的形成中的作用,可以清晰地了解日耳曼传统与基督教会的作用如何融合,并最终促成具有特色的西欧封建化.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邓宝林所谓德育就是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其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品德教育以及心理素质培养。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里,任何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按照本阶级的意识(包括政治想想、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培养...  相似文献   

11.
The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of 624 form six students in Kenya was measured using the Francis scale of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Form ASC4B. Indices were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view that science attains to absolute truth, the perception of Christianity as necessarily involving creationism, and personal religious behaviour. Sex, academic achievement, study of religion in form six, study of a science subject in form six, parental educational level and parental church attendance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by path analysi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and perception of Christianity as necessarily involving creationism, but the view of science as attaining to absolute truth does have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f students’ sex,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and father's church attendance on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are all mediated through religious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2.
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共同颁布的米兰敕令标志着罗马帝国对基督教态度的转变,也说明君士坦丁对基督徒扶植和保护的政策从帝国西部延伸到东部。尼西亚会议通过统一教义进而奠定了统一教会的基础。君士坦丁的基督教政策,既不是单纯出自宗教动机,也不是单纯出自政治动机,而是宗教体验与政治动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ourse of Christianity gradually being committed by the Roman Empire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from Roman monarchs on Christianity in chronological sequence.Accelerated by a series of edicts and laws,Christianity was eventually made to be an empire religion worshiped in the Roman Empire.  相似文献   

14.
在晚清部分官绅所持对基督教主张“容让”的言化中,其文化因素起码有下述要端值得注意:一是辨明和否定有关讹言,增进对基督教真实情况的了解;二是承认基督教是可以与儒门并存的一教,并且尝试寻求二者间内在的沟通点;三是对基督教某些“外形”文化事物,尤持较为积极、明朗的态度。这与同样是在封建官绅群体中生发的激烈的优教、反教论相比照,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其相对的积极、进步意义和醒目的局限性也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5.
福建是西方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重点省份之一.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三名家的冰心、林语堂、许地山,都是与基督教有着种种联系的有特色有影响的闽籍作家.他们接受基督教的方式、角度和程度各有不同,对基督文化的体验与思考也有区别,这种不同的影响必然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鲜明地表露出来.本文将他们的思想、作品尤其是审美价值取向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去发掘那些蕴涵着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艺术思考与某种新的文化特质,以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闽籍作家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简略勾勒基督教在近代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发展,探讨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近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中国本土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阶段,其中,中国 本土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民族认同之 间亦非简单的对立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东南亚华人基督教拥有西方宗教、移民宗教与海外华人宗教三重身份,反映殖民地背景下华人社会的现实处境,为华人基督教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徐松石教育观随其世界观变动问题,利用徐氏的译作和著作等资料,进行了探讨。认为徐氏的教育观基础从教化人伦的孔孟之道,到向西方学习的现代知识,到基督教的普世雨露,再到中西和基督教的三方柔和,最后到基督教本位,发生了数次重大转变。前面数次变化,均与徐氏见识的拓展和阅历的丰富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宗教体系中,有些宗教主张出世,而基教教与这些宗教则有很大不同。基督教思想中有许多入世思想。这在耶稣由天国来到人间拯救人类,基督教的教义、宗教仪式、宗教事务、宗教经典、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提倡创造物质财富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9.
矛盾·崇尚·敌视——20世纪初期陈独秀基督教观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陈独秀基督教观之演变先后经历了矛盾,崇尚、敌视三个阶段,这是与当时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的,充分反映出中国知识界尤其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救亡图存的普遍心态及频繁出现的政治运动对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的产物 ,它的教义来源于基督教 ,但它的教义、宗教内容和宗教活动方面与基督教有很大差异。它实际上是西方基督教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产物 ,并且适应了太平天国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