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系分类法,依据文献内容的学科、专业性质及其它特征对文献情报进行系统化组织,提供从学科分类检索文献情报的途径,是现今所有情报检索中历史最悠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检索语言,其原理在其它较先进的检索语言中也得到应用和发展。体系分类法是怎样按学科、专业或问题聚类的呢?具体一点说,一个特定的学科、专业领域应当包含哪些重要的类目?类目是体系分类法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体系分类法将成千上万个类目组织在一个系统之中,类目所代表的任何一个知识部门在体系分类法中的位置都说明着这门知识在知识总体系中的地位、内容、范围以及与其它知识部门的关系,体系分类法对这些类目进行组织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内分类法映射研究多关注于间接映射方法的实现,对词表类目复杂语义关系研究较少。当前分类法采用大量的组合类目形式表达一些复杂的概念,由于不同类表之间组合类目的特点及作用不同,导致组合类目之间映射存在一定难度。针对DDC和《中图法》除生物科学以外的理学领域类目,分析了组合类目的分布特点,从语义层将组合类目划分为并列关系、属分关系、限制关系、交叉关系四种类型,总结组合类目的两种基本功能,从等同、包含和交叉三种关系类型研究组合类目直接映射的匹配规则,为进一步构建《中图法》和DDC的自动映射系统提供参考依据。表10。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特点(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树年 《图书馆杂志》1999,18(10):46-47,39
3 《中图法》第四版对类目体系、类目内容修订的特点 分类法的每一版修订,都是为了缩小分类法已编列的知识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差距,以便能科学地进行知识组织、更有效地对文献信息进行检索,这样必然涉及到对原有类目体系和类目内容的修订。第4版修订的重点是全面增补近十年来出现的新事物、新学科、新主题,同时也适当地对某些类的局部类目体系作调整,并进行类目的规范化,提高分类法组织文献和检索文献的功能。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增加新的学科、主题内容。 这方面的修订量最大,通过全面、系统的增…  相似文献   

4.
总论复分表是现代体系分类法广泛采用的一种组配技术,但有些类目的设置与主表中部分类目的含义完全重合,对文献分类造成混淆,也使得分类号不够简洁,影响读者检索和文献利用。通过分析其中部分类目,探讨与主表中相关类目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章探讨了《中图法》“哲学、宗教”大类中某些固有或修订过的类目,在涉及时间、空间复分类目的类名、类号、复分规定等方面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严谨,复分类号设置随意、不一致等问题;通过分析、对比(与其他分类法对比,就《中图法》内类似类目对比),澄清类目复分的时空关系;并提出相关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修订主要表现为类目或局部类目体系的合并、分出和改序等变化。类目合并分为下位类合并到上位类、同位类或相关类目间的合并。类目分出分为上位类分出的内容增设下位类、同位类或相关类目分出的内容增设新类目。类目改序分为类序、类级、隶属关系的调整及增改注释等。凡属于粗分、细分之间的变化的类目,一般不用改编原分编文献;如果属于类号相差甚远、与文献原归属类目距离较远、被新类目占号的情况,应当改编文献,以免造成藏书混乱。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在“农业经济”类目设置上对《中图法》(第4版)存在的问题(如类名规范、类目设置、类目注释等)进行了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类名不一致、某些类目使用的频率低、类目注释不完善等。《中图法》类目设置应充分考虑农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及农业经济相关文献的出版发行现状等因素,明确上下位类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分类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类名更加规范,注释更加简洁,便于编目人员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学科教育学”的理论分析,指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G4教育”类目设置存在的缺陷,提出设置“学科教育学”类目的必要性以及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9.
图书分类中的“集中与分散”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牵涉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关系到图书分类法的编制,而且也关系到分类的原则和方法、目录组织、藏书组织和排架等,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因而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所谓图书分类中的“集中与分散”,主要是指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和相关学科之间,是按文献的学科性质还是按文献论述的中心内容和文献的主要用途归类的问题。换言之,从学科的观点看,某些类目应该分散,但从使用的角度出发,某些类目则要求集中。这种“集中与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分类法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阐述了网络分类法的功能,从分类体系、类目划分、类目排列、交叉关系处理、用户界面等方面论述了网络分类法的编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图法》是一部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体系分类法。一般说来,从各个不同学科出发研究同一主题的图书基本上是按学科性质分散归类的。对于“文物”亦然:从建筑史角度研究古建筑的入建筑史;从艺术角度上研究的入各类艺术;从汉字角度研究古文字的入文字学等等。那么,从人类社会历史角度来研究的当如何归类?《中图法》有这样一些类目: 在“K历史、地理”类: K85 考古学  相似文献   

12.
戴剑波  侯汉清 《情报学报》2005,24(3):299-303
分类法的互操作性已成为情报检索语言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分类法的互操作一般可通过分类法之间的映射来现实。本文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杜威十进分类法》为例分析了等级体系分类法相互映射的可行性、映射实现模式、自动映射的实现原理;并通过分析两部分类法类目之间的差异,认为类目之间应该存在四种语义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馆依据第二版《中国档案分类法》(档案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以下简称《分类法》)对建国后档案进行了分类标引。从实践来看,《分类法》的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较之第1版,大大增强。然而在标引中,我们也发现《分类法》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类目交叉、重复问题。本文就此作一分析。一、类目交叉、重复情况举要。同位类目外延相交,在《分类法》中表现如下:1档案内容类目与档案文种类目交叉。《分类法》在“国际科学合作交流管理(HA8)”类下设有“计划、协议和总结(HA81)”,“互派留学人员(HA87)…  相似文献   

14.
《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理学类目划分遵循学科发展的时间顺序,强调实用性;类目设置简略,侧重从主题角度集中相关文献;类目灵活性强,并具有丰富的注释;类目名称惯用描述性词语和名词组合,统一规范性较强。以上特点使《杜威十进分类法》在系统性和实用性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类目的动态与灵活性能适应学科发展及类目扩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论图书分类法中的辩证法(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交替与选择 所谓交替,即是轮流、替换;所谓选择,即是挑选、选取。交替与选择在图书分类法安排类目和使用类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会出现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知识的各个部门,也说是各个类目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着的。特别是边缘学科出现以后,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更越来越密切了。面对这种情况,图书分类法不得不用交替办法来安排类目,即既设置一个正式类目,同时又设置一个或几个非正式类目,以供不同的专业图书馆选择使用。例如《中图法》为了处理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类目,就设置了很多交替类目。…  相似文献   

16.
郑满庄 《图书馆杂志》2005,24(12):38-40,67
图书分类法是图书文献分类依据和大法,也是图书文献分类、序化、检索的一种应用性工具。“应用”是分类法的价值所在,一部分类法要保持它的应用性和生命力,就必须在立足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赋与其动态性。随着当代学科的发展变化,边缘学科、交叉科学不断涌现,图书分类法的稳定性也受到冲击。因此客观上要求分类法适时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学科的发展和满足图书文献分类、检索的需要。作者曾经在《<资料法>第4版类目浅议》一文对该  相似文献   

17.
分类法中的类目注释是对类目的补充说明,能够帮助分类人员理解类目,准确归类。因此,恰切的类目注释在分类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优先”注是杜威分类法特有的一种类目注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杜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献分类法与网络信息分类系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目划分、类目排列次序与显示格式、类目之间关系处理、类目名称选择的规范程度以及对网络文献的适用性等方面对传统文献分类法和网络信息分类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二者的设计理念有很大的不同,用二者类分网络信息资源都存在着不足,提出应以传统分类体系为基础.编制一部统一而适应的网络信息分类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三版“生物科学”大类修订情况的统计分析,认为该大类的修订主要在组配功能的增强及增设新类目“生物工程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根据具体事例,指出这次修订在类目体系、类目名称规范性、类目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虽有改进,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欧盟的Renardus项目为例,分析了分类法映射技术在学科信息门户交叉浏览中的应用,包括:分类法映射的模式、通用分类法的选择、分类法类目映射关系的确立、分类对照表的生成、交叉浏览的显示结果等内容,以及该项目对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