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建军  汪俊 《现代语文》2013,(4):102-103
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现状是:激发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多了、多媒体支持和学生收集资料、多元解读等叠加出现。显然,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却找不到语文的本体。那么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应如何深化呢?一、务求根本语文的根本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怎么理解呢?具体来说,语文就是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语言交际、综合性学习。在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因为强调人文性而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早在1979年,叶圣陶先生就指出:"语文教学诚须认真研究,且须从速而务求实效,否则必将妨碍四个现代化之进程……至于教学之方式与方法,似不可求一律。"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的文章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把语文"生命化课堂"混同于语文"生命课堂"。语文"生命课堂"是用语文材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而"生命化课堂"是在课堂上用语言文字来化育学生的生命。二是贴着"生命教育"的标签,课堂仍然是指令型的以语文知识为绝对主宰的格式化王国,学生缺少尊严感和自主性,很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语文"生命化课堂"需要从理论上揭示语文本体,需要研究并论证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教育理念、价值取向、课堂文化、教学境界等。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如果真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及其他各方面)素养,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引导学生在"大语文"中学习语文,以获取最大成效。具体举措有:向经典学语文,"大阅读"远胜"薄册书";向生活学语文,大课堂远胜小课堂;向心灵学语文,大自我远胜无个性;重实践重探究,大追求远胜求高分。  相似文献   

5.
陈君平 《教师》2014,(24):26-27
在课堂中,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如李镇西所说"读出你自己",认识到"我"很重要,师生共同创造出文本的意义。语文教师应有"我即语文"的情怀,从教材处理、课堂对话等方面读出自己的语文味;学生应读出自己,享受文字与生命的欢悦。如此,方可守住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正>胡修喜,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姑苏教育领军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三味语文"的世界里徜徉。——胡修喜用鲜明的学生立场守护语文的"儿童味",他始终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体验放在首位,务求让语文素养得到长效的发展。用本真的方式熬制语文的"语文味",他倡导"关注文体,回到原点",回到语文自身,着力凸显  相似文献   

7.
正"润泽"这一术语是对课堂的一种质性描述,是指课堂的一种"和谐""圆融"状态。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其教育学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润泽的课堂"的称谓,旨在改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样态。"润泽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尊重、关怀学生的生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创造条件。小学语文"润泽的课堂"的营建,以学生的语文素养生成、发展为根本旨归。通过建构语文"润泽的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是教师预设的课堂,也是学生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教师、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精心预设之外的各种"意外"——课堂即时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  相似文献   

9.
王连宝 《考试周刊》2014,(98):34-34
<正>如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这是语文教师永远的课题。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堂应该成为开放的课堂。开放是为了融合,是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课堂是体验、发现、交流、共鸣、提升的一个场所,不应该是"喂养"和"灌输"的地方。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课内语文学习法",是指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课堂内充分地学习语文。包括"读—问—试—评"四个环节,简言之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对文本反复阅读、用心思考了,还搞不懂的,就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关注生态课堂的构建。生态课堂的构建,便于准确抓住语文内核,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地促使语文课堂回归到原生,实现"简单,真实、有效"的生态课堂,继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语文重难点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老师如何利用课堂做到有效教学,如何在教学相长中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就此问题,本文通过三个角度分析,提出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从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构建生成性课堂;二是"把创造还给学生,使教育充满智慧"——从语文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把世界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从语文意识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师生问题意识是促进师生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培育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带着问题教语文",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学段要求;研究教材,把握核心要义;深耕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关注学生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学生应"带着问题学语文",通过问题的植入、发酵、解决、提升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自由;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尊重;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平等。"勾勒出了"主动学习"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要让学生真正地幸福成长,教师就要把启迪、焕发智慧的课堂空间慷慨地留给学生,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课堂,享受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生成"通常是指课堂上出现的教师课前意想不到的或"节外生枝"的情状.关注学生生命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生成;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就应该重视课堂生成.把握课堂生成,必须从"精心预设,预约生成;善于倾听,促进生成;尊重差异,呈现生成;依据目标,调控生成"等四个方面着手,以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所喜爱的?什么样的课堂是透着语文味的?什么样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抹上生命底色的?那次,听了苏州名师姚敏执教的《世界多美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一课,顿感语文可以这样"美丽"。姚敏老师的课堂独具风格: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新——出乎意料;有感——留有思考余地。这"四有"让姚老师在课堂上绽放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沉浸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地"呼吸",畅快地倾吐。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积累、综合运用、自主实践的过程。"儿童问学课堂",以"问"为引擎,扬起生长的帆;以"学"为核心,培育生长的力;"问""学"相生,蓄积生长的能。学生在"问学"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应在课前设计合理的教案;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营造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助力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张扬个性,鼓励创新;注重课后反思。  相似文献   

19.
舒莉 《教学随笔》2013,(2):49-5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计算机技术为"课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以计算机技术为"教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实现学科交互、整合,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命脉,然而几何时,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一度无味、无趣,成为学生厌学课程之一,让学生越走越远。语文教师"爱"教,而学生"厌"学,导致农村语文课堂严重失衡,笔者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立足现状,苦思冥想,采取各种策略调动学生兴趣,有效打开了学生语文"大门",让学生体验语文乐趣,建设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