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高中属于生物教学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生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有所不同但又密不可分,所以只有搞好初高中生物的教学衔接工作,才能更好的提高初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初高中生物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初高中生物的教学衔接更有助于提高初高中生物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萃萃 《学周刊C版》2010,(10):151-153
初高中生物课程内容的衔接是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基础、核心和落脚点.实际上就是初高中两个阶段知识的互补、递进和承接。抓好初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的衔接.在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对强化高中生物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互衔接,共同承担着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初高中思政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等方面存在“异”和“通”。怎样做好初高中思政教学的衔接,是每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思政课一体化视角,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分析初高中思政教学的衔接策略,以期为初高中思政教学的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国家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的学科,它是一门前沿边缘的课程,也是当今世界的领头教学科目。本文围绕着初高中衔接——高中生物课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通过对生物这门课程在我国现今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以及生物课在初高中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的阐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能够使生物课在我国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得以解决,进而提升了我国高中生物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袁琳 《中学生物学》2007,23(4):56-57
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是初高中教学的核心和落脚点,实质上就是2个学段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没有断档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这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更好实现新课标理念,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更好的进行衔接,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74):71-72
本文主要以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之我见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初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出现分化情况的原因,其次从心理认知的有效衔接、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高中学生学习成绩,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经常要面对一个课题,那就是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从如何衔接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这一课题入手,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的初高中课标课程改革使得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面临着新的挑战,不论是在教材内容、学生学法方面,还是在教师教法问题上,都面临课改带来的新问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同样面临着新问题.笔者注意到,课标课程改革提升了信息技术的地位,为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初高中衔接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这个课题研究被摆上了议  相似文献   

9.
初高中衔接是一个历史问题,课程改革前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教学过程中的衔接曾经就是焦点.这是由于不论是课程改革之前还是之后,初、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课标课程全面实施之后,初、高中教材的多样化、知识跨度较大使得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课改前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初高中教材由人教社一家编写),教学过程中的衔接问题就已经存在。近几年来中学因为课程改革而使用新编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得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正确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以"酶的发现史"为例,从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STS、生物学知识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生物学史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着丝粒的关键作用是保证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顺利进行,保证生物的遗传.近年来随骀着对多个物种的着丝粒测序之后对着丝粒的功能提出了很多相互矛盾的假说.本文阐述了低等真核生物的着丝粒没有重复序列而高等真核生物的着丝粒具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并且简述了各物种着丝粒的组成和各类与组蛋白H3、核仁、着丝粒DNA序列及DNA的高级结构相关的着丝粒功能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生物经济崛起与生物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生物经济崛起具有"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科技力量、开创工农业生产的新模式新格局、延长人类生命周期、提供有效环保途径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激烈争夺"五大基本特征。为迎接2020年生物经济时代到来,中国面临着宝贵机遇和挑战,必须实施"生物技术强国人才计划",加快实现生物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及方法以及技术发明的历史背景和应用;可以证明科学具有超前性;可以作为体现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载体;可以显示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生物界中许多生物有着惊人的本领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类从有趣的生命现象中得到启发,模仿生物的这些本领,并结合数学、物理的技术和原理发明了多种仪器和设备,应用于生产、生活、医药、军事等多种领域。  相似文献   

16.
A Biology Lesson     
Today wc盯c going to learn about the birds. Tllel·e axlet、、’o b一rds 11ere.One 15 the sParrow*,and tlle other 15 the swallo认*.A Biology Lesson@佚名 @陈烨霓$我们的工作室~~  相似文献   

17.
18.
19.
汪忠 《中学生物学》2001,17(5):37-41
2000年末,经过国家教育部对全国申报编著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众多出版社严格审查,确认"江苏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材的首批编著出版单位.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 from a realist perspective - the influence of phenomenalism and its offshoot, operationalism, on concept formation in biology, as well as its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education. To this end, the basic tenets of phenomenalism, versus those of realism, are expounded. The influence of phenomenalism and operationalism on current biology is criticized for leading to the confusion of cause with symptom - a mistake known as the operationalist fallacy. This fallacy consists in accepting pseudodefinitions, i.e., the so-called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such as An acid is a substance that turns litmus paper red, and pseudoexplanations such as The weather got worse because the barometer reading dropped. Many instances of this confusion can be found in science. This analysis, however, focuses on biology; it starts with more or less blatant examples, such as behaviorism and the concepts of genotype and homology, turning then to much less obvious examples,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selection in terms of differential reproduction, the concept of a species as a reproductive community, the concept of isolating mechanisms, and thus the relational concept of biospecies. While it is maintained that operationalist fallacies are always to be avoided in science, it is discussed whether at least some of them are permissible in scie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