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言语交流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言语交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文章分析了非言语交流对言语交流的辅助和补偿作用,阐述了非言语交流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非言语交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本文分析了非言语交流的形式和作用,阐述了非言语交流对促进图书馆服务工作,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刚  汪梅子 《今传媒》2012,(3):75-76,87
在一个普通的两人对话中,口头言语渠道占据了35%的信息意义,这意味着超过65%的意义是通过非言语方式进行传播。在人际交往中,交流双方可以不说话,但不可能不传播,我们都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情况下使用非言语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本文以收视率较高的2011年8月15日江苏卫视特别制作的一期相亲纪实专题片《不见不散》节目中男女嘉宾的非言语行为为例,体现了非言语传播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伍琳琼 《大观周刊》2010,(48):184-184,141
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交流,沟通交流可有两种形式:言语性交流和非言语性交流.本文重点在于讨论非言语性文流,其包括三大部分:个人外在形象交流,面部表情交流以及姿势动作史流.这三种交流形式都有其不同的功能,且每种在师生交流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可以传情”,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随着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非言语信号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非言语信号同言语信号一样,既有信息交流功能,又有情感交流功能,所不同的是,非言语信  相似文献   

6.
关于图书馆员与读者间的非言语沟通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言语沟通是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尤其在图书馆幽静的工作环境中,有利于加深与读者间的交流。本文分析了非言语沟通缘起及其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了非言语沟通在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应用,从而促进读者服务工作在更深层次上得到改善和提高,走向优质服务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袁贺立 《大观周刊》2012,(21):232-232
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传递的信息是由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两部分组成的。在物理教学中,非言语信息是丰富的,交流也是广泛的。这些信息及其交流深刻地影响着教和学的过程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8.
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言语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但绝非是唯一手段,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衣着打扮、居所布置、时间选择、空间运用等非言语的行为和方式,同样起着传情表意的重要作用。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种特殊的媒介角色.他们以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的形式进行大众传播活动.非言语传播的合理运用也会增强节目主持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流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境,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交流者的这些不同足以影响甚至改变交流事件的效果。这种交流方式的关键因素是文化以及文化对交流行为的影响,文化决定了信仰、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了使用的语言、非言语行为和与他人的联系方式。地球村的梦想与实现,让跨文化交流研究在冲突中得到发展,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0.
〈一〉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一条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播出后,观众在谈论报道内容的同时,往往也对现场报道者品头论足。记者的衣着、风度、气质、表情、语调、动作,乃至于一个小小的眼神,都会成为他们的话题。这表明,记者在镜头前进行言语传播(即现场解说和访谈)的同时,其表情和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亦在传达着信息。非言语行为广泛存在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它是言语传播行为的伴生物,并构成言语传播行为的基础,成为它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媒介进化的阶段性特征,传播学学者分别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人体延伸论”和“媒介补救”理论,从非言语传播视角分析这些理论发现如此重要的非言语传播却在媒介进化过程中屡遭遮蔽,而且经常被传播学研究所忽视.传播的深层欺骗性在于其借助非言语传播构建肖似的“拟态环境”,隐蔽地影响受众对事物本质的认知;新兴媒介延伸了人体言语传播功能,却导致非言语传播功能丧失;虽然各种新媒介结合自身特征,采取多种补救手段,但是对非言语传播的补救仍显乏力.媒介进化趋势仍将进一步创新非言语传播符号,回归并超越人际面对面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并实现言语传播与非言语传播的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12.
孙雅超 《大观周刊》2011,(47):14-14,13
在人类交际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是相互依存的,特别是在东方文化中,非言语行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礼貌作为语用学中重要的概念,一直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而这些研究主要构建于言语层面,对于非言语交际在留面子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基于礼貌理论并以非言语交际为出发点采研究身势语对面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庆春 《传媒》2012,(3):68-69
广播电视的主持人专访节目,因其亲和的人际交流特点为受众所喜爱。主持人对专访对象的访问所发生的言语环境即专访语境,既包括语言因素,如口语交流中的前言后语;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如交流的时间、地点、现场氛围、主持人服饰化妆、交流对象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等。如果希望在一定的语境下引导对  相似文献   

14.
非言语交际是一种传播行为.非言语交际通常发生在当事者的无意识中,但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非言语交际行为可以强化、替代或否定言语行为,可以传播相关的意义、情形及欺骗性.尽管许多民族文化都共有一些非言语交际行为,但是非言语行为代码往往都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决定的.有时,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文化差异可以形成一种文化的定势.本文试就非言语交际的文化意义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差异问题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从“媒体表情”看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情"作为非语言符号的一种,当属其中最生动、最有感染力的.它所代表的都是被外显化了的内部情感,总是时刻伴随着主信息--言语在信息交流中传递着主体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获取采访对象的言语信息固然是新闻采访的主要目标,但非言语信息在成功的采访中亦是极具重要价值的采写内容。遗憾的是,在我国新闻采访实践中非言语信息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卓有成效的新闻记者都极为重视非言语信息的采访,不仅视之为采访成功的关键要素,而且把被访者的非言语信息作为重要的采写内容,并将非言语采访技巧作为评判优秀记者的重要标准。他们在非言语信息采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言语传播的位置毋庸置疑,而非言语传播的效力无形之中被忽视了。《非言语传播学》一书展现了非言语传播的无限潜力。
  就电子媒体(包括电视、电影、广播、电脑网络、移动媒体等)而言,其非言语传播元素和手段(比如声音、画面、视频等)相当丰富。这些元素和手段之间既可以组合,又能与言语传播相互补充,创造出很多可以发挥、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非言语传播的演变历程,是一种历时性过程,同时,又共时性存在,成为不同的非言语传播类型.文章历时性地考察非言语传播不同阶段的传播特点,期待给当前共时性存在的不同非言语传播类型的实务以启发和参照.  相似文献   

19.
任婕 《东南传播》2018,(4):143-145
言语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唯一手段.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衣装饰物、居所布置、时间选择、空间运用、副言语等非言语的行为和方式,同样起着传情达意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从非言语传播的视角,对小说《芳华》中刘峰与何小嫚的人物体语、物的非言语传播以及副言语进行分析,进而探析非言语传播与人物心理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重视馆员服务中的非言语信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颖卓 《津图学刊》2000,(3):138-143
馆员的非言语信息是图书馆服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非言语信息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与服务效果,重视、研究馆员非言语信息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