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情感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华 《职教论坛》2003,(10):53-53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只有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更大进步,从而产生最高的效率、最佳的言行表现。实际上,导致人产生巨大动力的激发和鼓励就是管理学上的一种情感激励。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激励就是以对外界事物的激发鼓励而使人产生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它驱使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积极活动,表现出高效率的行为。那么,什么是情感激励呢?情感激励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人…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激发兴趣的手段很多,但主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的教法和神态、表情、手势、语调等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受到激励和启迪,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激发兴趣的手段很多,但主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的教法和神态、表情、手势、语调等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受到激励和启迪,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正一、情感激励的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表现出一种感觉的态度,它反映人对事物作用后的好恶倾向。如后勤各级领导对下属的关心和信任,把温暖送到他们身边,可以激发他们对后勤的热忱和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强化其主人翁意识。情感激励就是通过一种人文关怀的形式,从尊重、理解、关心、信任等角度满足员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达到营造良好人际关系氛  相似文献   

5.
激励,即激发和鼓励,是领导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激发人们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的种类很多,如目标激励、强化激励,物质激励、信任激励等等,本文仅就情感激励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世界上,唯有人是有意识、有情感的。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喜、怒、哀、乐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那些能满足  相似文献   

6.
施玉辛 《云南教育》2005,(23):42-42
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对事物一种好恶倾向,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意愿之间的差异,人们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变化。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情感却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情感因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其作用是决不能低估的。实践中我有两点体会较深。  相似文献   

7.
拨动学生情感提高政治课质量孙捍理选择趣味性、通俗性、实在性的事例,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是政治课教学中很值得采用的方法。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人的情感是在人的...  相似文献   

8.
杨志东 《甘肃教育》2007,(12X):55-55
一、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 (一)情感型思维障碍情感是由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良好的情感可起到激发、维持学习动机,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反之,就会引发人的消极态度。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以下一些因素会使学生产生情感型障碍。  相似文献   

9.
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对事物一种好恶倾向,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意愿之间的差异,人们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变化。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一种审美心理形式,它不仅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客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倾向.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静 《华章》2012,(32)
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双向的交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一种倾向.教师把握好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师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正确把握教学双方的情感心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上好体育课的信心,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良。即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一种好恶的倾向。一般把“好的倾向”称为积极情感,把“恶的倾向”称为消极情感。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学习作文,主动发展自己作文能力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来源于对作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一、建立情感,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教学活动中,它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是一块充满怀感的天地。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感悟。如何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这其实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具体体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一、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一种倾向。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师生间情感的双向交流。不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唯智教育等导致地理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缺乏,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运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因而教师要巧设情感问题,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师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李成金 《新疆教育》2012,(11):123-12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能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什么?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态,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情感的激发和交融是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其本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且也是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必须重视情感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把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另一种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是一种态度的体验,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人主观的树立等,是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实现的。故情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但情感的触发不是主观需要,而是客观事…  相似文献   

19.
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樊善平情感是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表现出的好恶倾向和态度。它与智力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的情感可使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记忆增后强,想象丰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消极的情感则会使学生产生怕学、厌学情绪,学...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的一种好恶态度或倾向,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就持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从而影响或支配着人对客观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