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柳永,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同时也是善于运用传播手段并使自己获得成功的词人。"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以说是柳词在北宋成功传播最有力的证明。柳词在北宋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北宋城市经济的大发展、歌妓群体对于柳词的大力推崇以及市民百姓对于柳词的广泛接受,使得柳词的传播具备了现实可能性。同时,柳永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天资禀赋对柳词创作所做的不懈努力与客观的现实可能一拍即合,最终使得柳词广泛持久地传播,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活跃在北宋仁宗时期的著名词人之一。尽管历史上不断有人贬抑他的作品,讥其俚谷、艳冶、格调不高,但是柳词千百年来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宋代就有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之说,足见他的词在当时影响之大。由于柳永仕途坎坷,只好奉旨“且去浅斟低唱”(吴曾《能改斋漫录》)。因此他成了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的《乐章集》是第一部文人词专集。他专意作词,在词的体制、内容、风格诸方面均有所突破。前人论词,十分强调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他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体现了一种世俗化的生活理想和“以俗为美”的审美意向,从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而风行一时。  相似文献   

3.
从表情方式切入,对比分析了北宋初词人柳永与北宋末词人周邦彦二人词作不同的特点:柳词侧重于实说,直陈其事,直言其情,抒发具有震动感的一己之情怀。周词在柳词的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变革,更多的是托物寄兴,体物缘情,笔致委婉,寄托遥深,让人感到里面有一种深远杳渺、难以指实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他不愿压抑自己的个性,放纵自己,亦放纵自己的文笔,创作了大量的俗词,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俗"的特点,成了俗文化的代言人。柳永俗文化代言人的地位及其行为选择与士大夫的价值观念悖离,使他的词在当时及其后代经常受到"俗"的非难。但是他的词却被广大市民所喜爱,流传很广。在市民百姓中,出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他不愿压抑自己的个性,放纵自己,亦放纵自己的文笔,创作了大量的俗词,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俗"的特点,成了俗文化的代言人。柳永俗文化代言人的地位及其行为选择与士大夫的价值观念悖离,使他的词在当时及其后代经常受到"俗"的非难。但是他的词却被广大市民所喜爱,流传很广。在市民百姓中,出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以柳词为中心,充分结合相关资料,展示北宋词家柳永的人生、情感、性格等,对我们今天认识柳永、品鉴柳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柳永其人     
以柳词为中心,充分结合相关资料,展示北宋词家柳永的人生、情感、性格等,对我们今天认识柳永、品鉴柳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宋汴京都市文化的繁荣带来了词的繁盛,展现汴京繁华与魅力的词人以柳永为代表。柳永有着十载的汴京生活,他的疏狂心态与世俗审美为传统词的创作增添了新的元素,创作了大量描写时令节序,展现风俗民情的词作。元宵节、上巳节、清明节,"时节相次,各有观赏",柳词记录了北宋都城的节令风俗,展现真实的都市风情,获得了民俗画卷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7,(8):101-106
柳词在宋代正统文人中所引发的系列争议肇始于柳永因词获罪于君王。在宋词"雅郑之争"的实质作用下,柳永及其词作遭到宋代文学主流的非议。加之柳永位卑名高引人不满,且好作艳词等个人原因,柳词在宋代正统文人话语中被进一步边缘化。柳词开词体风气之先,在整个词学史上意义重大,对后来秦观、曹组、晁端礼等词人的创作产生颇为深远的影响。因此,重审宋代柳词之争于柳词北宋接受史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影响最大的词人无疑要算柳永。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明证。而在不胜枚举的诸多柳词中,流传最广的佳作当推《雨霖铃》。后人曾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  相似文献   

11.
北宋初期的柳永,打破了花间词的窠臼,将创作主体与抒情主体合二为一。创作主体的介入,使得柳词得以真实地反映生活,"真实"也成了柳词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柳永还借助于慢词长调,抒发其复杂矛盾的情感,使得其词作的情感呈现出复杂、多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先和柳永是北宋中叶齐名的词人,然而当时士大夫阶层时他们的评价却是不相同的。柳永的词虽传唱四方,拥有为数众多的受好者,连仁宗皇帝也“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后山诗话》),却为士大夫所鄙薄。他的“彩线慵拈拌伊坐”曾被晏殊嘲诋(《画墁录》)。晏殊仕途坦荡,词风雍容典雅,以“珠玉”名词集。作为宋初词坛的代表人物,对流连狭邪的柳永及风格俚俗的柳词,自然不屑一顾。他对柳词的态度,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3.
北宋词人柳永偏爱写黄昏之情景.他把日落的自然节律视为自己生命流程的对应物,其词常常将伤别、怀人、思乡、苦旅、厌仕等惆怅情愫聚结到苍茫黯淡的黄昏景中,营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苍凉意境.柳永的黄昏词代表了柳词的思想和艺术的最高成就,在当时流传甚广,对宋词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为证明。而他的《雨霖铃》更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宋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还是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铺叙,是柳永词的重要艺术手法。虽然人们对柳词的内容、格调毁誉不一,但对他的铺叙手法都予以充分注意。李之仪说:“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刘熙载也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艺概》)下面我们通过具体作品来说明柳词铺叙手法的来源、表情功能及其影响。要具体地认识柳词的铺叙手法,就必须结合柳永长调慢词产生的政治、经济和音乐发展的背景来认识。北宋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生养息,到真宗、仁宗朝,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宋朝立国,标榜文治,《宋史·乐志》称:“太宗洞晓音律,前后章制  相似文献   

16.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广泛流传于宫廷和市井,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但柳永也是词史上最受鄙薄的词人。究其原因,是由于柳永的行为与宋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格格不入且审美趣味不同。也是宋人激烈的党争意识在文学创作领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朱昌元 《语文学习》2011,(10):31-34
执教时间:2011年5月31日;班级: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一(2)班 师:同学们好。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在当时的通俗音乐圈里非常有名.比现在与周杰伦搭档的词作者方文山有名多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个人就是——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否一度学习柳永词,在最近几十年曾经引起过一些争论.笔者根据《全宋词》所载的柳永词和苏轼词,从用字遣词和题材结构两方面入手,对苏词和柳词详加比较,结果认为苏轼对柳词有颇深的认识,并且在他自己的词中,借鉴了柳词的部分用语、内容、结构和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9.
北宋初年名词人柳永以精善音律称,宋代词学家无论对柳词诋毁还是赞誉,都肯定其“协音律”,但清代词学家从格律的角度校核柳词时,普遍评价其词错讹严重。根据明代吴讷《百家词》抄本《柳屯田乐章集》所收柳词,探讨柳词所用宫调特点,比较其与敦煌曲子词和花间词的格律,分析其长调慢词的格律的特点,发现这种矛盾的现象是宋词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从格律的角度审视柳词,它仍具有音乐学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宋初期的词坛,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治平心态的文人之词,他们对柳永的俚词是大不以为然的,大多数论者也对之大加贬斥,然而他们忽略了柳词无论是羁旅之愁、狂欢之态、离别之思,都是承平环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在治平心态的统领之下创作的,在这一点上柳词与晏殊等人的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