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网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芳 《传媒》2008,(4):14-16
信息时代,网络与舆论一拍即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网络成为网民表达思想言论的意见平台。但由于网络舆论主体的泛化和分散,网络舆论内容的丰富和复杂,网络舆论形成的迅速都使网络舆论控制变得难以操作。如何根据网络舆论的特点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是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作为党中央直接部署、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郭海威  黄楚新 《传媒》2021,(9):88-90
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由网络舆论引导的理论创新能力、议程设置能力、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及网络舆论空间的综合治理能力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体系.当下,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对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权威性、适用性、有效性、深入性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所肩负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研究提出从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强化网络舆论底线思维、巩固壮大网络舆论阵地、统筹优化网络舆论治理四个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3.
谭威威 《今传媒》2014,(12):20-22
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思想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公众生活的放大镜,它以强大的渗透力、独特的互动性、参与性,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以网络舆论发展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研究网络舆论的形成原因,从政府层面具体分析政府运用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等传媒手段应对网络舆论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分析未来网络舆论的走向、网络舆论对民众的影响以及网络舆论对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为政府妥善处理网络舆论网络热点问题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传播的认知,其传播情境便利而复杂,呈现多样性特征。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相比也更加复杂和难于把握。分析网络舆论的概念,对网络舆论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在肯定网络舆论的积极建构价值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当前网络舆论在其四个构成要素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要理性认识网络舆论,对网络舆论要加强引导、管理。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舆情的把握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社会生活的主要平台。校园网络舆论空间因其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舆论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方式的互动性,作用变得日益强大。但校园网络舆论空间仍存在着舆论参与主体不具有代表性、网络舆论主体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网络言论统一性不强等问题。因此.要采取建构理性的网络舆论文化、把握引导校园热门话题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性、构筑高校管理者与大学生协商交流的网上互动通道、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空间伦理道德建设等措施.强化对校园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网络舆论伴随着校园网的发展,迅速成为校园舆论的中坚力量。本文分析了校园网络舆论表现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并对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构,提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舆论方向的重要信息源,网络舆论控制在引导、规范网络舆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网络舆论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在认真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符合网络舆论规律的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大量网络舆论事件和案例的深入分析,讨论了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形成和分布特点,提炼出网络舆论形成的模式图,并基于对网络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提出对网络舆论引导和调控的具体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机构监测网络舆论环境,预防恶性网络舆论事件,积极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上的网民情绪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本文从网民情绪和网络舆论的概念入手,阐述网民情绪的形成机制,浅析网民情绪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民情绪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别是增加网络舆论的煽动性和感染力、提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速网络舆论的生成和衰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网络舆论生态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进行分析。本文借助Citespace5.7R5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关于网络舆论生态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发文时间、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舆论生态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媒体格局与融合传播、网络舆论内在逻辑与运行机制、网络舆论生态失衡、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既是网民表达理性诉求的"公共领域",同时也是以盲动性为特征的"乌合之众"群氓狂欢的舞台。现代社会网络舆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加强规制。在此时代背景下,考察网络舆论规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二重性"特征。这里仅从网络舆论规制的价值取向、网络舆论规制的方式、网络舆论规制的实效三个维度对网络舆论规制的"二重性"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虞嘉 《视听界》2006,(3):98-99
对于网络舆论的定义问题,笔者认为,所谓网络舆论主要是依其传播形式来区分的一种舆论类型,实际上是社会舆论的一种。一方面:网络舆论是舆论的特殊形式,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其产生、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载体是网络,所有的言论、态度、意见、信念和情绪都是在网络中表达的,是网络中的公众所表达的意见的总和。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不仅是互联网上形成的公众一致意见,而且是遍及全球的无声意见的交互过程”①。与舆论的其他表现形态相比,网络舆论凭借其特殊的介质而更注重意见和言论的交锋、融合过程,即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网络舆…  相似文献   

13.
林凌 《当代传播》2012,(5):27-29,38
移动互联网集传播工具属性、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于一体,使网络舆论在网络"熟人社会"中呈现出病毒式传播,给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移动网络舆论具有随机性、碎片化和聚众传播特点,传播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破坏事实真相的完整性;隐形舆论的隐蔽性更强。因此,难以用引导PC网络舆论的方法有效引导移动网络舆论。必须加强移动网络舆情监测,及早引导移动网络舆论;用全面信息消除碎片化信息的负面影响;同时采用多种传播渠道引导移动网络舆论,提高其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构筑了一个拟像世界,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通过对网络舆论传播的描述与分析,指出网络舆论在传播中产生复杂性理论的"蝴蝶效应"现象,即个别的、偶然的网络舆论,演变成巨大的舆论势场,对现实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彰显网络舆论的传播特性。针对网络舆论传播所显现的复杂性理论的"蝴蝶效应",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应对启示:①现实问题是网络镜像世界的根源,任何网络舆论根本上是人们对现实诉求的网络表达。②舆论传播中的"蝴蝶效应"促使管理部门积极地面对舆论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培育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开放性和包容性。③尊重并关注网络舆论中网民弱小又强大的"蝴蝶力量",促使"蝴蝶力量"的良性显现,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论坛为受众探讨话题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是网络舆论形成的最主要场所。网上舆论庞杂,数量众多,舆论数量是辨别舆论存在与否、存在程度的一个客观标准。由于网络舆论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众多,产生的意见多样,使得估量舆论数量显得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的分析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舆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网络舆论不等于公众舆论.本文以探讨网络舆论的形成为出发点,对负面网络舆论的产生及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作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7·5"暴力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特点及引导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7·5"暴力事件中,疆独分子直接利用互联网实施舆论煽动,增加了暴力事件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不可控性,给我们实施舆论引导带来了困难:一是网络管理者难以同步过滤并监控所有的网络信息,使得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舆论煽动有机可乘;二是网络舆论煽动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使得网络管理者往往丧失最佳舆论反制与反击机会.为了争取抑制暴力事件恶化的网络舆论主导权,必须根据暴力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进行网络舆论预防、网络舆论反制和网络舆论反击.  相似文献   

18.
一、网络舆论的定义及其形成 伴随着“第四媒介”网络的蓬勃兴起,网络舆论也渐成气候。在三大媒介充分发展之后,并没有单独的报纸舆论、广播舆论或者电视舆论的提法,而是将传统媒介的舆论通称为大众舆论、新闻舆论或者直接称为舆论。新闻界也被称为舆论界。直到网络兴起之后,网络舆论却作为独立的研究客体被提出来,原因在于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也是网络媒介最大的优势之一:交互性。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舆论工作面临信息飞沫化、网络舆情危机常态化以及网络舆论生态复杂化等严峻挑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把握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网络舆论工作实践,探索现阶段网络舆论引导的可行路径,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近年来引起网络舆论关注的三个个案,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认为网络舆论在监督司法时,存在用观点说话、讨论专业化和舆论的群体极化等特点。个案研究显示网络舆论影响了案件的发展。网络舆论过度介入司法可能妨碍独立审判,应该从司法本身的建设、形象的提升和提高公民法律素养三方面着手进一步构建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