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所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不等式知识是高考的重点内容。高考不等式试题的基本走向是挖掘本质,以其他知识为载体,假设新情景,综合考查学生对“基本不等式”与其他分支知识的巧妙组合,把对不等式的考查与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对不等式的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学生的实际"就包括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实际得当,可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一、巧用生活资源斯苗儿老师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其实并不是‘新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旧知识’。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与‘数’和‘形’打交道,就会积累许多数学知识。"一语道出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函数、不等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不等式与函数结合的试题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角色。此类试题不仅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还着重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下面就不等式在函数中的运用精选数例,供读者学习、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等式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其他数学知识存在密切联系,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考查热门。如何用好基本不等式,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三个原则:一正二定三相等,并能在解题中灵活运用,特别是"等"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和重要知识,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不等式的试题一般是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和一道解答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证明、解不等式、取值范围问题和不等式的应用。但由于不等式能和所有的数学知识构成广泛的联系,所以,可以说应用不等式知识的试题是充溢着整份试卷。不等式与函数、数列、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交汇问题尤其值得重视。而且不等式与函数、数列的交汇问题难度大,区分度高,综合性强。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整体性教学提出了要求:"数学知识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1])  相似文献   

7.
刘长征 《高中生》2011,(21):30-31
考点解读探索型试题相对于封闭型试题来说有一定的新颖性,它的"新"主要体现在试题"立意新、情境新、设问新",但是它的解题方法注重中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这符合2011年湖南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提出的"高考试题的创新,既要体现在创设试题的新颖情境和设问方式上,更要体现在思维价值水平上,注重通性通法,体现出‘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等式作为表示量与量之间不等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工具,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应用的过程就是能力提高的过程。下面举例说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求待定字母的取值例1.当a为何值时,关于x的不等式ax-a>1-x的解集为x<1?解:移项,…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近年来福建省的高考数学试题,严格遵循命题依据,全面贯彻"关注交汇,注重探究,规避模式,强调应用,体现理念"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把"交汇"作为高考试题命制与考查的主题词之一,目的在于通过在知识交汇处设置试题,全面检测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以期达到考查学生交叉、渗透、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知识""教师适当‘犯错’,给予学生发现‘错误’的机会"以及"尊重学生头脑中的各种奇思妙想"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锻炼与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和大方向.概率这部分内容,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与概率交汇的数学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频频出现在高考和各级各类的模拟试题之中.这类以概率为背景的数学问题,与函数、方程、数列、不等式、线性规划、几何等知识内容交叉渗透,自然地交汇在一起,使数学问题的情景新颖别致,可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和有关省市高考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概率与相关知识的"交汇性",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即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纵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方案设计与应用的试题大量涌现,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函数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或不等式(组)的应用等,这些中考试题都取材于实际生活,学生对试题的背景非常熟悉,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基于数学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是设计"微专题"复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微专题""‘勾形函数’模型的研究"的设计中,对于知识复习,回归课本并适当拓展,侧重于加强函数的性质、导数、基本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问题解决,关注思想方法的提炼,突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与纽带,也是研究其他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大多数地市中考试题对于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性质、解法及应用单独命题,有的地市进行综合命题,试题难度为低、中、高档次皆有,题型多为填空题和计算题.有的地市设计了综合应用题、开放探索性习题。试题的特点是源于教材,覆盖面广,既考查双基,又考查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华罗庚先生曾讲过: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更要让学生看做饭的过程,数学教学要设法使数学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数学的教学不是表象性地堆砌知识积木的过程,而是实质性地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和深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计算机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成一个个活动过程可以拓展数学思维空间,使学生亲自触摸数学知识的本质,并承载数学的过程性知识。“为学生提供‘重建知识’的环境”应该成为利用计算机揭示数学知识过程性的重点。现结合教学实践阐明其对揭示数学知识过程性的支持效能及类型。  相似文献   

17.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之花长盛不衰、常开常新的奥秘.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但数学知识当中也包含许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难啃的"硬骨头".比如:七年级学生难于理解的有理数,在引进负数后使人感到眼花缭乱;纷繁复杂的"平行四边形";捉摸不定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永远数不清道不明的"说理题";时间跨度非常长的"统计知识"等.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9.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指出:"7-9学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  相似文献   

20.
虞关寿 《数学教学》2006,(9):25-27,38
“解不等式”是高考考查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我们高考复习的重点.从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解不等式”从单纯考查一个不等式的解法慢慢过渡到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笔者下面选择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