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是语言方面的代表性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根据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游戏"遵守规则"的相关性、"生活形式"的不可分离性以及"家族相似性"三个观点,实施语言游戏教学要注意三个方面:即游戏一定要有游戏规则,且每个学生都要严格遵守,游戏的设定要尽量与生活形式紧密联系,游戏的设定要注意多样性、娱乐性和竞争性。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不仅成功促进了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同时也使得语言学研究进入了语用研究阶段。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研究的核心理论都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找到思想的源头,这些理论都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的语言观,如"语言游戏理论""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等有密切的关系。其实仔细研究发现,其实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语言生态系统,可以很好地解释语言。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语言哲学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上半叶引领逻辑实证主义流派的出现,20世纪下半叶开创了日常语言流派.其后期理论是对前期理论的颠覆,提出了语言游戏论、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论、生活形式等著名理论,成为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和流派的理论基石.维氏以哲学为旨归的语言理论论断,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孤立理论,而是具有内在相关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6,(5):70-76
语言和规则及遵守规则的问题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氏前期基于逻辑演算的语言规则趋于机械单一,脱离生活实践;其后期基于语言游戏的规则论述正是对前期思想的批驳,阐明了遵守语言规则是社会规范与不断练习之下的实践行为,是赋予词语意义的语境使用。遵守规则是自觉的习惯行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增添创意、带来乐趣。  相似文献   

5.
文雯 《文教资料》2007,(23):120-122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核心和基础。该学说同"意义即使用"、"家族相似性"、"生活形式"、"遵守规则"等重要概念紧密相关。本文通过对"语言游戏说"的深入考察,将推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在从事两年多的小学教师工作之后,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包含"游戏即人类活动、意义即用法论、家族相似性、语言即生活论、语言游戏规则论"等观点.本文对语言游戏说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地位、内容、教学策略及文化教学层次性等方面所具有的重大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n,1889-1951)是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语言批判”是贯穿维特根斯坦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他倡导通过语言分析解决和消除传统哲学问题,提出“语言图像论”和“语言游戏说”两种不同的理论.语言图像论到语言游戏说的转变,使分析哲学由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走向了对语言的语用分析.立足于“语言图像论”和“语言游戏说”,分析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思想的转变以及其思想在西方哲学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看来,理解不是一种心灵过程,而是一种根植于生活形式的能力.理解异族语言的可能性源于双方生活形式的相似性,印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家族相似是我们与世界打交道之始,通过和世界打交道形成语言、意义和生活形式的居间方式.这种居间方式决定了能够看到异族与我们共同的面相,理解对方的语言游戏规则.理解异族语言需要从生活形式出发看到与对方语言用法的相似性,从而知道如何使用对方的语言游戏.  相似文献   

9.
教育活动与语言本身及其运用方式密切相关,这使语言成为了教育活动的中介。目前教师话语的探讨涉及面广泛,但缺少一个整体的结构框架和理论核心。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的"语言游戏"理论深化了语言和哲学两个领域的思想维度,为话语分析提供了语言哲学的视角,其中的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和私人语言等概念在"语言游戏"理论的框架下彼此依存,密切联系,这为教师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宏观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前期和后期都对语言游戏有所描述。他从关于数学基础的相关章节出发,探讨“数学作为一种游戏”的规则,逐步梳理了数学游戏与遵守规则的关系,以及数学计算、数学证明与理解规则及解释规则之间潜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规则及规则的遵守问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重要哲学思想。规则主要特征为一致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这些特征既相互依存,又与语言游戏息息相关。一致性是实践性的前提;实践性导致了开放性;开放性导致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规则和意义的本质,体现了生活形式的多样性和家族相似性。规则的一致性是语言游戏的基础;规则的实践性是语言游戏的必要条件;规则的开放性是语言游戏的必然结果;规则的不确定性是语言游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原型语义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语义学源于维特根斯坦对“游戏”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的描述。语义以原型范畴的形式存在,由原型和边缘构成。原型为家族中的典型成员,边缘为非典型成员。原型理论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分解和表达语义,避免了传统语义理论如指称论、充分必要条件说等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3.
尹晓妍  李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18-119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基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的实际情况观察得来的,它的内容包括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游戏规则、家族相似等方面的关系,通过这些方面阐述语言游戏的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同时,这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较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消解传统哲学问题,维特根斯坦对心灵与行为的相关问题做了专门论述。他在批评经验主义理论和叔本华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在生活形式的背景下阐明了对该问题的基本看法。他一反视意欲为行动内在动因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意欲就是行动的全新看法。维特根斯坦意图再次告诉人们的是,要在生活形式中、在语言游戏中去理解和使用意欲和意图等概念。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的语法分析是要通过分析语言的形而上学用法消解哲学问题,让语言回归到日常使用中。从语法分析的独特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他所假想的遵守规则悖论就是一种脱离日常语言游戏的哲学问题,一种形而上学的虚构,是由于受表层语法的诱惑对语言进行错误使用的结果,因此这种悖论是需要被消解掉的。从更深层的一种意义上说,这种蛊惑的并没有完全脱离我们的生活形式,被用来解说规则的语言虽然武断,但永远无法跳出我们的生活形式和习惯的制约和建构。这个悖论在某种意义上蕴涵了语言所展开的生活形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是西方现代哲学语言转向后的代表性理论,其三个核心概念:意义即使用、遵守规则和家族相似,全面探讨了语言的实践性、多样性和规律性等,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后期维特根斯坦文献中有不少关于语境的论述,很多学者就此把后期维特根斯坦放在当代语言哲学的语境论中来讨论。源于查尔斯·特拉维斯和詹姆斯·科南特等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境研究,语境论者普遍把后期维特根斯坦视为激进的语境论者。阿尔贝托·伏托利尼、杰森·布里奇斯和丹尼尔·怀廷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文章就此讨论了后期维特根斯坦语境论争论的得失,指出这一争论实质是源于语义学和语用学在哲学上的不同视角,并阐述了把后期维特根斯坦作为哲学语用学以澄清语境论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略论语言游戏与家族相似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游戏是一个原子式的概念,它具有封闭性。而家族相似则是一个自否定的概念.它具有开放性。与许多论者以为语言游戏与家族相似是同一个概念或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不同,它们事实上是相互矛盾的。这一矛盾显示出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某些不彻底性。由于在这一矛盾中维特根斯坦倾向于语言游戏,所以他最后就不得不回到同是原子论的《逻辑哲学论》中的某些结论上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阐述维特根斯坦后期的主要哲学思想——“使用论”,维氏提出了“语言游戏说”。文章首先对其基本观点及思想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从优点和缺陷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介。它主要对后来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家族相似性理论的形成以及语用学的大力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维特根斯坦思想创造性自我颠覆的哲学力作,《哲学研究》以其独出机杼的语言思想、独具一格的文体风格在当代哲学史中占有重要一席.维氏语言思想凸显了语言本质是一种活动、语言意义根植于使用、语言游戏乃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其思想表现风格体现在内容上的自我颠覆以及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巨大反差;同时其语言思想的地位在逻辑分析的式微与日常语言分析的兴盛中也得以显现出来.维氏关于语言本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哲学任务的重新界定推动了20世纪中期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尤其是其对逻辑(理想)语言的反思和批判,开启了20世纪哲学批判思潮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