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鹏 《金秋科苑》2011,(4):139-140
没人怀疑人类拥有高超的智慧,那么这一切是不是要归功于人类的脑袋大呢?从绝对尺寸上衡量,人脑并非最大。例如,鲸鱼和大象的大脑约是人类的6倍。但是,衡量大脑的大小时不应该忽视大脑与身体的比例关系。在身体尺寸相同的前提下,人类的大脑是非常大的,大约是其他哺乳动物的7倍。这似乎表明我们人类的聪明智慧与超大号的脑袋密切相关。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2.
<正>你打开这本杂志,翻到这一页,你的眼睛瞄到这行文字,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来自于你大脑的指令。大脑对人类来说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大脑,我们大概什么也做不了。然而生活中,人们常形容那些办事总出错的人"没头脑",难道真的会有大家口中"没头脑"这种事儿吗?被斩首的鸡1945年9月10日,美国一个叫做劳埃德·奥尔森的农场主抓了农场里一只叫迈克的鸡准备当作晚饭,他用斧子把鸡脑袋砍掉,却惊奇的发现这只无头鸡居然还能站  相似文献   

3.
举手问吧     
真的可以造出超越光速的飞船吗?虫洞是什么?河北省卢龙县中学袁海洋答: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是宇宙中速度的极限,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达到光速,飞船也不例外,因此超越光速的飞船是不可能造出来的。虫洞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在理论中,虫洞被认为是连接黑洞与白洞之间的一个通  相似文献   

4.
瞳孔变变变     
辉辉最近对《变形金刚》比较着迷,整天对我说:“姑姑,变形金刚很厉害的,可以变成很多样子呢!”“那有什么奇怪的,我们人身上的器官,有的也可以随外界变化而变化呢!”“有吗?我怎么不知道呢?”辉辉挠了挠小脑袋,有些不解,“我又不能变成汽车,我的鼻子也不能变成猪鼻子!”人身上真的有这种可以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素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在世界政府峰会(WGS)上再次语出惊人:未来人类需要与机器合体成赛博格,即所谓的半机械人,才能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科幻作品中从来都不缺乏神通广大的半机械人,然而人类真的终将走向这条道路吗?突破身体"牢笼""我想过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见证生物智能和数字智能更紧密的结合。"马斯克认为,结合的关键在于网络带宽,也就是人类大脑与数字化大脑的连接速度。他相信未来更高带宽的脑机传感器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很多人恋爱结婚、为人父为人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这些变化的原因:原来恋爱、做父母可以使人们的大脑发生改变。恋爱会改变大脑爱情真的会改变人吗?真的可能!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邹枝玲副教授和中国科技大学、西奈山医学院(美国)学者联合撰写的论文《爱情引起的大脑的改变——一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于2015年2月在国际学术期刊《人类神经科学前沿》上刊出。这是科学界首次发现爱情对大脑的具体影响。这项研究表明,浪漫爱情真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  相似文献   

7.
噫,大脑内部竟然会发"生领土大战"!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我们能否揭开其中的谜团,借此帮助那些因脑部疾病而丧失记忆、说话、行走等能力的人回到从前呢?我们能否因此创造出新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科学为什么     
正读书真的能锻炼大脑吗?答案是肯定的,读书让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喜欢读书的人,能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而且读书会加强大脑的神经通路,就像肌肉能强壮人的体格一样。研究显示,书本能够刺激大脑中不同区域,改变大脑。这种改变会使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依赖,读者还可以对书本的情节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谣言:经常逛超市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最近一款透明袋装奶非常热销,打的口号是"更新鲜""更安全""更营养""零添加"等。那么,这种透明袋装奶真的有宣传的那么好吗?真相:其实,透明袋装奶并非更新鲜。牛奶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灭菌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常温奶",经过充分加热灭菌,一般可以在常温下保存30天以上;二是"巴氏灭菌奶",也被称为"鲜奶",杀菌不完全,需要全程冷链,保质期较短,一般7天左右,风味比常温奶要好一些,但价格稍贵。因此,在多数消  相似文献   

10.
真的有可以测量热情的温度计吗?你想试试对爸爸妈妈的爱有多深吗?我们来一起分享这样一个好东西!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真的是眼见为实吗?那可不一定!视觉错觉游戏就是通过看一幅幅的图像,而对我们的眼睛和大脑玩的恶作剧。通常情况下,眼和脑以一种非常和谐的方式进行工作,但有时它们也会出现混乱。是眼睛不听大脑指挥了呢,还是眼睛故意跟大脑开玩笑?  相似文献   

12.
<正>谣言:网上不断有网友发布这样的言论:如果常用右耳接听电话,会直接影响大脑,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损伤,因为大主要系统都在右边,而手机有很强的辐射,会损伤大脑。这是真的吗?真相:左耳或右耳接电话对健康的影响没有区别,左耳与右耳离我们的头颅与大脑的距离一样,不存在哪个离大脑更近,所以用左耳接听电话还是用右耳接听  相似文献   

13.
正怪异的量子物理学是否在控制着你的思维?大脑使用量子力学吗?从某种程度上说,大脑肯定在使用量子力学,因为大脑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遵循量子力学的。不过,那些怪异的量子效应——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可以跨越距离瞬时彼此影响等等——是否可以用来解释意识、记忆等大脑的认知活动呢?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许多人否认量子力学在其中发  相似文献   

14.
问: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是什么?比人脑还快吗?答:为了更好地说明,先从我们的台式机说起。很多人拥有一台使用windows的奔腾机,我们每天都要使用它浏览网页或处理文件,这种类型的电脑大约可以每秒钟执行指令达1亿次。你家里或者单位使用的电脑也许比这个速度要快或者是慢一点,但大致上是在这一个范围里。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电脑已经达到每秒钟万亿次的运算速度,但是相对于你肩膀上的脑袋来说,它们不但体型过于巨大,而且运算速度依旧迟缓。尽管很多人对我们的大脑不以为然,但它的确是目前为止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处理器,速度惊人。让我来给你举个例…  相似文献   

15.
如今,有些人习惯在夜晚开着灯睡觉,认为这样才有安全感,并且可以防贼防盗,甚至还有实验数据表明,在25瓦的灯光下睡觉会提升睡眠质量,这些说法是真的吗?当夜晚来临时,大脑察觉到人们需要休息了,就会指挥松果体产生大量褪黑素来帮助人们入眠。褪黑素可以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  相似文献   

16.
正聊天时,如果有人问你,你知道某某吗?多数人可能会说知道。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知道吗?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少人都有过不懂装懂的经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懂装懂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大部分人不懂装懂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如果不能回答别人的问题,我们会担心对方是否会觉得我们无知。所以我们的大脑会快速搜索并编造能解答的信息,这造成自己好像对此有些了解的假象。尽管我们的回答不一定正确,但至少聊天时有问有答,我们不会显得那么无知。而有时不懂装懂只是  相似文献   

17.
许多刚刚混入人体内的细菌,还没来得及行凶作恶,就被鬼使神差地"拿下"了,就好像人体内有张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网"。人体内真的有"天网"吗?如果有,我们能揭开其背后隐藏的秘密吗?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是否应该利用外部设备,把自己升级成史上更聪明,注意力更集中的版本?很难想象一个不愿意变得更聪明的人——哪怕他已经很聪明了。得益于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造就"最强大脑"的美梦似乎就要成真了,科学家正在采用前所未有的技术,寻找提高我们大脑功能的方法。对数学一窍不通的人来说,将来有机会拥有一个"数学大脑"是令人兴奋的消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你真的愿意生活在那样的世电击数学学得快界里吗?英国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罗意·卡多绅带领一支研究小组,在一周的时间内,每天都对志愿者大脑顶  相似文献   

19.
科学流言榜     
正"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如今,在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着不少"健康秘籍""生活常识""安全提示"等。这些流言真的有道理、讲科学吗?让我们和专家一起来看看今年1月选出的科学流言有哪些?其中的真相又是什么。朋友圈的"急救贴心提示"能救命?  相似文献   

20.
. 《科学与文化》2012,(11):8-9
相信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体会,似乎脑子越来越不好用了,每天都感觉精神恍惚、累、大脑短路、记性不好,更不用说缺乏创造力了。是我们老了吗?是大脑开始退化了吗?不,其实是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大脑很不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