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理解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的研究热点。根据对运气与理解关系的不同看法,可分为兼容论与非兼容论。以卡凡维格为代表的兼容论主张理解与运气兼容,理解不是知识。以格林姆为代表的非兼容论则指出理解与运气不兼容,理解是知识,并对兼容论的思想进行了反驳。然而,非兼容论的主张存在对运气界定不够的问题。文章指出理解与某种运气兼容,理解的来源中允许错误的信息,理解是知识;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反驳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2.
强德性知识论主张知识是一种成就,一种来自能力(德性)的成功,即“知识成就论题”。这个论题很好地解释了知识的价值及其根源。然而,它也让强德性知识论遭遇了两难困境:一方面,它太弱,会遭遇假谷仓等环境运气反例,表明有些成就不是知识;另一方面,它太强,会遭遇芝加哥等证言知识反例,表明有些知识不算成就。这个困境之所以成立依赖两个预设:1.知识与运气不相容;2.强德性知识论是一种个体主义知识论。文章采取“破立结合”的策略:对于运气问题,以破为主,否定知识与运气不相容。对于个体主义问题,以立为主,构建一种共同体主义的联合成就观。根据这种观点,与知觉知识不同,证言知识的认知成就主要体现在促进共同体的理智繁荣。  相似文献   

3.
幸福和运气     
<正>运气好与幸福是两回事。一个人唯有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而这正是幸福最重要的源泉。如此看来,我们一生中既有运气好的时候,也有运气坏的时候,恰恰是最利于幸福的情形。现实中的幸福,应是幸运与不幸按适当比例的结合。在设计一个完美的人生方案时,人们不妨海阔天空地遐想。可是,倘若你是一个智者,你就会知道,最美妙的好运也不该排除苦难,最耀眼的绚烂也要归于平淡。原来,完美是以不完美为材料的,圆满是  相似文献   

4.
思想实验是传统“扶手椅”哲学的重要工具。但许多思想实验处于争议之中,这引发了实验哲学家对“扶手椅”哲学的猛烈攻击。为了解释思想实验的争议根源以及捍卫思想实验作为哲学工具的合法地位,一个工作思路是以澄清思想实验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起点。为此,需要重构盖梯尔案例的逻辑结构。三种传统的重构方案——严格蕴涵解读方案、反事实条件句解读方案和可能性陈述解读方案值得审视,以莫格伦的可能性陈述解读方案为基础,借助公认的“认知运气与知识不相容”预设,可以提供一个改进的解读方案。澄清思想实验的逻辑结构或有助于解释思想实验的争议根源,有助于抵制对实验哲学的攻击。  相似文献   

5.
道德运气的提出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重大挑战。在传统道德责任的概念中,运气几乎是被排除在外的。但事实上,在人们的道德生活实践中,道德行为又是深受运气影响的。因此,道德运气概念的提出导致了控制原则的失效,使道德责任出现了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关于翻译错误的概念和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分析了山东省景区概览性旅游文本汉译英问题,其现有译文普遍存在着语用、语法、文体和文化信息处理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与目标读者认知世界中语言、文化等百科知识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背景知识产生冲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旅游文本汉译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于英美主流的知识论研究路向来说,知识的获取过程必须排斥那些明显的运气成分,由此获得“认知安妥性”。因此,对于偶然性的排斥便成了英美知识论的基本思路。与之相较,日本京都学派的哲学家九鬼周造则通过其偶然论重新评估了偶然性在知识构成中的地位。他将偶然性由浅至深区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定言的偶然;第二,假言的偶然;第三,选言的偶然。在他看来,虽然前两层偶然或许能够通过对于某些必然性规律的调用而得到部分的消除,那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选言的偶然却是不可被还原的。九鬼的这一思想将帮助我们重新评估知识论文献中经常被提到的“假谷仓案例”,以及普理查德对于“认知安妥性”的定义,由此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从知识中彻底排除运气或偶然性成分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绿蓝悖论的语言论路径解悖方案很大程度上以谓词的"牢靠性"为逻辑基础,而"牢靠性"方案又以谓词"绿蓝"和"绿"在时空上的"对称性"为前提。在确立对称性论点的基础上,论证了牢靠性方案对绿蓝悖论的消解及其不合理性——一个谓词之所以"牢靠"的深层次原因仅仅是因为"运气"。  相似文献   

9.
运气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人类的道德生活?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诠释了"结果运气"对人类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评价产生的影响。运气影响行为结果而产生的某种情感不规则性,使人们在功过判断中存在一定的偏见,也与抽象反思的"公正准则"之间产生了裂缝,而这种不规则性却具有自然所赋予的目的和效用。斯密对运气与道德关系的论述,加深了对人类道德本性的理解,也丰富了道德运气问题的当代论争。  相似文献   

10.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一)何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是1996年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深入研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这一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一种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学习主体的主观性、自我构建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由  相似文献   

11.
<正>王尔德说:"经验是每个人为自己所犯错误取的名字",错误的发生没有预知性,它是由于对某事物不确定性的认识产生的。错误过后,我们会应用排除,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填补理论的空白。简而言之,错误就仿佛一块潮湿的海绵,我们从里面挤出来的是经验的水分,错误是经验的源泉,流淌无尽的智慧,我们会顺着其波流,流进正确理论的疆域。所以,倘若正确对待错误,寻求一种经验的转化,错误将是人类认知的指向标。语文课堂教学中错误难以避免,教师的责怪毫无用  相似文献   

12.
说说运气     
一位家境贫寒的学子成了全省的高考状元,不仅进了名牌大学,而且获得了高额奖学金,但是他说这状元是靠运气得来的,如果换一套试卷,他极有可能就不是状元了。——他说是“运气改变人生”。  相似文献   

13.
错误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在课堂上,学生会有错误,教师也会有错误.然而,错误有时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调节剂,学生们在错误的认知中不断改进和纠正,这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本质.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灵活地利用"示错"的技巧,把"错误"当成是学生们学习的一种资源,再引导学生们进行纠错和防错,这种教学方式与平常的有所不同,能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新鲜和刺激感,对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可以作为材料或条件加以利用,使之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错误资源可分为认知性和非认知性错误。根据教师对错误的心理准备情况可分为意料错误和意外错误。根据错误的外显化程度可分为外显错误与内隐错误。教师利用学生课堂错误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从弱化到强化,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从定势到灵活,完善学习心理机制:从无序到有序,巧妙处理意外事件:从内隐到外化,挖掘潜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理智和运气     
有一次,理智和运气在独木桥上相遇。“让我过去。”运气说。理智的处世经验不足,不知道谁应该先过,就说:“为什么我要让你过去?你并不比我强呀!”运气说:“谁更能应付局面,谁就更强。你看到那个耕地的男孩了吗?到他身体里去吧,如果他与你在一起比与我在一起强,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我们相遇,我都让你先过。”  相似文献   

16.
彭思龙 《留学生》2014,(11):28-29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机会,我们也曾经因为一些机会而得到发展,从而迅速改变。但是我们还会发现,曾经很运气的一些人尽管发展了,最终还是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最终不是归于贫穷,就是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所有我们遇到的运气中,最大的莫过于时代的运气。  相似文献   

17.
当代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间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错误概念不但会妨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会导致产生新的错误概念。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错误概念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法由科学概念代替学生的错误概念,而必须依靠学生自己通过概念转变学习,实现由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前概念尤其是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的研究就成为科学教学一项新的、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当前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8.
德沃金努力论证和辩护资源平等理论表示了对所有人平等的尊重与关切.他利用两个区分(个人/个人性资源、选项运气/原生运气的区分)来划分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并根据两种责任的承担来实现资源平等.这里的核心思想就是为所有人创造出一种正义环境来让他们选择与追求各自想过的某种生活,并且能够对所选择过的生活承担责任.但是德沃金的两个区分都是以人们的实然选择为依托的,因此实质上他是根据人们的实际选择来确定要在其中作出的选择的环境是否正义,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故而他的平等理论无法成功地对所有人表示平等的尊重与关切.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和知识梯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困难必然存在,如何化解与排除这种困难便成为提高物理教学效益的关键。化解与排除认知困难的方法与途径很多。本文拟从以下几点谈起。定式性思维导致认知困难从教育学观点看,思维定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始终存在,它会包含在一个由新旧知识组成的认知结构之中。常态下,其积极作用表现为面对新知识、新问题会迅速地联想并运用旧知识、旧技能进行认知学习。但当这个认知结构的分辨率不高时,即可出现新旧知识的干扰和混淆,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也就显露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定…  相似文献   

20.
当代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间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错误概念不但会妨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会导致产生新的错误概念.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错误概念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法由科学概念代替学生的错误概念,而必须依靠学生自己通过概念转变学习,实现由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前概念尤其是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的研究就成为科学教学一项新的、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当前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