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元认知则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不同个体元认知能力及元认知策略的采用反映了个体间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知识的获得上,也反映在知识的应用上.诸多研究表明,元认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及适宜的元认知策略的运用,能显著提高个体的学习和应对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知识社会,学习对中小学教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学习的理解和学习方式。理论性学习可以培育教师的学科理论素养,提高理性思考能力。研究性学习属于以高阶思维为主要认知活动的高投入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知识经验的聚合和视界的融合,从而实现知识共享。社会化学习是个体学习社会知识,并不断内化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内驱力,将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随着波兰尼隐性知识理论的提出,在教师知识研究领域,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并揭示出教师知识中的隐性成分,然而对隐性知识存在形式的研究还极其有限。论文以佛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为基座,通过分析信息加工理论、波兰尼意会知识认知机制理论、双重编码理论,从而揭示出隐性知识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4.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知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主流,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学习观主要有: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充分条件,对信息的认知加工和相应的策略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元认知对认知过程的意识和调控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动机指导着个体的学习。据此,现代教学实践应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研究、学生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也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知识、学习与教学——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教学,首先必须研究两种知识,即“可表达性知识”和“只能意会的知识”,特别要研究只能意会的知识是如何习得的,它对教学有什么要求。与两种知识相对应的两种学习是接受性学习和感受性学习;与两种学习相对应的两种教学是讲授性教学和感受性教学。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新课程把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新课程教学中的感受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中的教学主要是感受性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和反思性活动。  相似文献   

6.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探讨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教学,首先必须研究两种知识,即“可表达性知识”和“只能意会的知识”,特别要研究只能意会的知识是如何习得的,它对教学有什么要求。与两种知识相对应的两种学习是接受性学习和感受性学习;与两种学习相对应的两种教学是讲授性教学和感受性教学。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新课程把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新课程教学中的感受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中的教学主要是感受性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和反思性活动。  相似文献   

8.
浅谈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监控。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元认知知识,即关于个体认知活动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有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及与他人认知特点的差异,还有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和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知话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不断评价学习过程,并能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影响和制约,其核心是元认知监控。元认知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在学习领域中包括如下几种能力:会确立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善于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恰当的学习策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本质而言,是新知识与个体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新的更高层次的分化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同化。本文就个体获得新知识的内部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7,(8)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要素。认知因素的功能体现在个体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转化上,情意因素的功能体现在对认知意向的定向、维持和调节上。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学语文阅读走向,可以借鉴西方丰富的人文思想,在中西文化互相参照中,探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道路。1.超越工具理性的知识观,重视主体实践中的合作互动和自我生命体验主动构建,强调思维的直觉和顿悟。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说:“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他把知识分成言传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意会知识(tacitknowledge),默会维度相对于明确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如果说言传知识是属于描述性、规范性和可编码的正规知识,可以剥离于主体而在个体间以一种系统的方法加以传达,那么,意会知识就是未加编码或难以编码、高度个人…  相似文献   

12.
体验学习是人的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学习过程一般是指个体在亲身经历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对认知、情感、行为和认识的内省体察,心灵感悟,最终认识某些可以言说或者未必能够言说(意会)的事物,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形成某些观念、情感、态度乃至心理品格的过程。体验学习讲究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它强调行动学习,在“做中学”。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是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经历、游戏和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  相似文献   

13.
复习是个体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次精细加工,优化相关知识的认知结构.数学学科的单元复习,对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进行单元层次的知识条理化与系统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是知识的概括层次,还是新知识学习活动的概括层次复习课都要高于新课.所以,在单元(或章节)中安排适当的复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螺旋上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认识在认知结构理论中,元认知指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到自我调整,对学生而言,指学生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过程主观思维观念和客观行为观念的自觉意识程度,其本身就是一种认知能力。学生个性认知过程的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过程的监控水平,因为,在整个认知活动的智力过程中,元认知处于支配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已证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具有丰富的元知认识,并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迅速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心理学家的结论是,要使学生很好完成学…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要素。认知因素的功能体现在个体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转化上;情意因素的功能体现在对认知意向的定向、维持和调节上。我们必须注意二者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默化知识,通常表述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是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知感悟,它通过隐性的方式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正是要努力搭建意会和言传的桥梁,促进学生意会和言传的不断转化。一、语文教学的意会和言传语文教学的意会和言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通过作者的言传还原于作者的意会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学生SOLO层次与世界咖啡释义学生SOLO层次是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教授创建的SOLO分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基本理念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比格斯和同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特点,在对具体事物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特征。人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  相似文献   

18.
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基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习观是对学习活动本质属性的看法,它决定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用,并最终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认识移动学习(m-Learning)时代学习的本质,认清学习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树立适应移动学习时代要求的学习观和知识论,是关乎移动学习成效的根本问题.本文认为分布式认知理论最适合作为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并试图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角出发揭示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智力、认知不是个体思维的专有属性,认知是分布存在的,具有非正式性、社会性、情境性、非线性、微型性的特征,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传递或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对话、认知网络联接与共享的过程,学习者从不同的学习或实践共,同体中可以得到高级认知能力的训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理解分数概念对于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非常重要,而儿童学习分数概念的过程,可以视为知识的个体建构过程.就建构的起点而言,分割计数和相对量的知觉可能是分数概念建构的两种个人经验基础.从建构机制来看,不同学者分别从层次递归过程和反省抽象过程解释了分数概念的个体建构机制.个体的整数知识、主体动作和分数符号都会影响分数概念的个体建构过程.可以从不同经验基础的作用,反省抽象的认知机制以及分数符号在整数偏向中的作用等3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技术知识是职业教育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技术知识具有意会性、程序性和实践性特点。把握技术知识的特点、遵循技术知识学习规律是提高技术知识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技术知识的主要学习规律可总结为:事实性知识记中学,原理性知识学中做,程序性知识做中学,意会性知识悟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