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学校、家庭、社区共同负有指导和强化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责任和义务。长期以来,社会普遍认为指导和强化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责任和工作应该由学校承担和实施,淡化了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忽视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动性。通过本研究,探索建立一套三者之间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联动机制,最终达到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指导和强化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讲究循序渐进,学生在假期中是否进行体育锻炼,则是学生体质稳步提高的前提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少不了学校、社会及家庭三者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学生学校体育锻炼而言,作为社会和家庭的体育锻炼,它们的力度远远落后于前者。如何将学生的学校体育锻炼和假期体育锻炼相结合,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假期体育活动,让学生把学校体育的快乐延伸到假期体育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同时也为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则是我们学校,体育老师,家长,学生必须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廖伟 《知识窗》2009,(9X):78-78
<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使学生养成  相似文献   

4.
左燕 《内江科技》2010,31(3):148-149
本论文从研究湘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量与质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反映湘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依据实际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绍杰 《科教文汇》2009,(18):198-198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已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已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安吉县昌硕高级中学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晨间体育锻炼;晨练的主要形式为广播体操或跑步,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在体育锻炼组织、指导等方面做得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高校残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目的在于掌握高校残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自身因素是次要因素,经济因素是次要因素,学校因素为主要因素。提出了拓宽残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经费来源,为残疾学生提供专门的锻炼器材;为残疾学生培养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建立残疾学生体育协会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娟 《内江科技》2013,(12):152-153
培养大学生在余暇时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大学生余暇体育的质量,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关键。学校是学生进行余暇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探讨学校提高学生余暇体育质量的方法,是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学校体育目标,针对学校体育“重课内、轻课外”现象,提出创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开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2.
吴昆盛 《科教文汇》2013,(4):115+1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以主导意识、经济水平、家庭结构为主的家庭因素,以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为主的学校因素,以地域文化、体育开展状况为主的社会因素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浩 《科教文汇》2007,(12X):145-145,15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的体育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的路径包括:倡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确立“健、美、乐、达”的学校体育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极其评价体系,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强化理论学习与宣传,加大体育场地和器材投入,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进而积极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积极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对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73名被试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比较积极,且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对高校体育教学认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完成学校要求的学习任务和塑造健美形体;③体育课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习惯具有引导作用,体育课习得的运动技能与方法能指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④高校体育教学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昆盛 《科教文汇》2013,(12):115-115,1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以主导意识、经济水平、家庭结构为主的家庭因素,以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为主的学校因素,以地域文化、体育开展状况为主的社会因素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军  欧阳轶  李秀峰 《内江科技》2009,30(3):140-14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衡阳市五所高校在校2000名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参加锻炼的面很广,但是活动的量不足。女生锻炼的主动性、时间和频率不如男生。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已经向多元化发展。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存在着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西南地区部分高校运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四川部分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及生理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体育教学因素、学校对弱势群体活动的重视程度以及体育师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指出发展对策,认为选择促进弱势群体学生发展的体育课程、学校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的重视程度、建立合理化的综合评价体系等,旨在提高该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的体育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的路径包括:倡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确立"健、美、乐、达"的学校体育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极其评价体系,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强化理论学习与宣传,加大体育场地和器材投入,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进而积极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积极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本文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阐述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在体育锻炼中如何用教师自身的形象和运动项目等因素影响和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