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孙华玮 《现代语文》2007,(3):122-123
中国传统化认为,自然界具有着无限的生命意义,它不仅是一切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类价值之源。不仅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在,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的学理论家大都推崇艺术的自然本色美。老子以“道”为最高的哲学美学范畴,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命题。《周易》亦云:“夫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些字都是对“小包”的卅美特性的描述。继老子开启的“自然本色”论之后,汉代的《淮南子·说林训》也提出了“白玉不琢,美珠不”的美学主张;唐代皎然把“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视为诗歌六种“至境”的两种;司空图则把“冲淡”“自然”列为诗歌二十四种品格的两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天在传统语境中有多重意蕴,但广义上看,可将其理解为自然。就自然意义上的天而言又包涵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自在的存在,即所谓的“天之天”,二是指为我的存在。作为自在存在的天,当其进入人的视域,也就是说当人的活动指向自在的存在时,“天之天”即化为“人之天”,自在的存在即化为“为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庄子章中多次出现的“有待、无待“,“大用、用大“,“天倪、天钧”,“悬解”,“道枢”等词,反映着庄于思想的一些基本观念。正确理解这些词义,有助于领会庄子的思想实质。但历来注家未能解释明白,或语焉不详,章根据庄子原,一一探索其涵义。  相似文献   

4.
自然,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美学风格之一.“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①自然,就是天然,无造作,非人为,不勉强.自然作为一种美学风格,指艺术作品不做作,无雕琢,洗尽妍媚,不著脂粉,浑然无迹,自然天成,有清新天然之美,无矫揉造作之态.唐代诗歌理论家司空图在他著名的《二十四诗品》中对自然美的风格特征作了这样的描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自然美不靠假借,不靠强得,是随手拾取,信手拈来,象花开岁新那样自然而然;象空川幽人,过水采苹那样自然而然;象悠悠天钧(天体)转动那样自然而然.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在论画时把画分为五等,而把自然列为第一等,对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学自司空图始就主张“天人和谐”。这“天”不是指宗教意义的天,而是指天地自然。自然与人的关系是“薄言情语,悠悠天钧”(《诗品》)。因而明确诗境的最高水平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离别诗词的意象俯拾即是,但都达到了极高妙的境界,都是通过自然景物很好地表现人的离情别绪,而如何让学生深入领会表现人离情别绪的意象,又是教学中棘手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顺木之天.意思就是要按规律办事,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归结出的一种朴素哲理.作文教学这根"木",自然也有其独特的"天".作文教学固有的"天性"是什么?如何引领学生步入"情动而言形"的自然写作境界?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钧釉最好的传承方式是创新,但钧釉的创新有三个前提:必须以铜、铁为主要着色剂;必须是高温还原烧成;必须是自然窑变。新钧釉的特点是:釉中除加有铁、铜等着色剂外,还加有其他的着色元素;窑变色彩、纹理、斑点、意境等变化更加丰富;适当地突出了缺陷美;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艺术美感。钧釉创新的方法,一是调整烧成方法,二是不断调整釉的配方。只要不断地试验、摸索、研究、总结,钧釉品种定能不断推陈出新。钧瓷的窑变永无止境,钧釉的创新亦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8.
宋代钧瓷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钧台窑口烧制由民办转为官办龚断,技术力量,原料占有均具优势。此时的钧瓷产品釉色由于铜红釉的创新使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产生了神奇莫测的自然窑变现象。钧台窑空前的艺术成就,深刻地影响了钧瓷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钧窑的兴盛。钧瓷的命名始自夏代禹州的钧台,而非后来金代的“钧州”。  相似文献   

9.
[出处] 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一):“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觉陈。”  相似文献   

10.
《论语·阳货》载孔子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亩哉?”对此句中“天”的解释有两种:一为自然之天,一为有主宰意志之天。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及《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孔子所说“天何言哉”之“天”指的是有主宰意志之天,其根据是“说不言就证明他能言而不言”。本文认为,冯先生的证明方法是不可靠的。而且,在先秦人的思想观念中,无论是自然的天,还是有主宰意志的天,都不存在“能言”的问题。“天何言哉”只是表明天“不言”这一事实,并没有天“能言而不言”之意。  相似文献   

11.
自唐宋以来,有许多学者对“苍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苍鹘”的得名之由及其与后世戏剧角色的关系等问题,研究得尚不够细致,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乐钧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词和骈文功力也不凡,在乐钧的作品中,其文言小说集《耳食录》足可以与其诗文相媲美。在《耳食录》中,作者或以传奇志怪,或以笔记志异,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和对社会的认识,其故事和题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耳闻和朋友相赠、借鉴和利用前人的著作和作者自己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以《与朱元思书》为代表,吴均的山水小品,其清峻脱俗而又不失富丽精工的格调,绝立于"绮纷披,宫徵糜曼"的齐梁文坛,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清新恬淡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4.
《伤逝》中子君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本文在对此问题展开探讨的基础上,阐述了鲁迅的爱情婚姻观。这些,对后人无疑具有教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塑造了众多的君子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寄托着周人深挚的感情,体现着周人的人格追求。本文即从《诗经》中的君子形象入手,来探讨周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汉宫秋》对“昭君和番”母题的突破和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把个人悲剧深化为时代悲剧;塑造了具有悲壮美和崇高感的王昭君的悲剧形象;把抒情诗的手法运用到戏剧中,使《汉宫秋》具有诗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三方面研究南音“郎君”的文化价值:1、南音“郎君大仙”的源说及文化现象。2、南音“郎君”在海内外传播的主要方式。3、南音与“郎君”是整体的“活化石”现象。研究目的意在补充南音的“世遗”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早期钧瓷年代是金世宗大定时期(1161-1189)至章宗明昌时期(1190-1196),即十二世纪后半期,是汝瓷向钧瓷的过渡期。其窑址位于宝丰清凉寺、汝州严和店、禹州白峪三处。钧釉铜红斑技术的发源地,首先出现于严和店窑,然后才传到豫西各地。"钧瓷"概念需要做历时性纵深辨析。  相似文献   

19.
钧瓷文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个支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钧瓷的诸多文化元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非常鲜明突出。钧瓷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并在钧瓷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商君书》历史观的内涵相当丰富,涉及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历史发展动力等重大史学理论问题,也勾画出我国古代历史演进的基本轮廓。其历史进化论、对社会矛盾与经济作用的认识都已达到时代的顶峰,为变法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