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学生熟悉的"游戏"为载体的数学概率问题,是新课标下中考试题中必考题目,这些题目情境鲜活,生动有趣,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裨益.学生在课堂上的充分交流辩论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往往给我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离不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若能利用好"错误"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完成新知探究,必将能构建多姿多彩的课堂,让数学变得鲜活,让学生爱上数学.  相似文献   

3.
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上开展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他们在课堂上更积极更充实地获取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用数学"中使课堂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即学生)的状况.这表现在教学设计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在"走"教案似的教学中,"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时代呼唤新的数学课堂,学生需要新的数学课堂,而新的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只有在生成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这样给课堂输入"生活"的活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并且使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数学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鲜活的情境下学习。核心素养要求,要关注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必要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创设开放性、生活化的实践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参与生活实践和探索,发散思考、创造思维,灵活学习和运用数学。本案例以四上的《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探讨了"生活化实践活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实施策略,以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打造真实、精彩、丰富而开放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让鲜活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流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鲜活的思想是指生成思想的思考的行动或过程,而非作为思考的结果的符号.要想让鲜活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流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做一个有数学感觉的教师;厚积薄发——好的教学贵在流淌教师鲜活的思想;解除学生的思想约束,善待学生的思想幼芽;倡导思路教学,将课堂还原为一种探究的场所;藏息相辅——让鲜活的思想流淌到课外.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更加鲜活,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换言之,就是怎样使数学课堂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因而,如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相似文献   

10.
如果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到"新媒体"的源头活水中,"新媒体"既能帮我们挖掘教材深层次的数学内涵,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新媒体"灵动鲜活的视听画面能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创建灵动课堂;"新媒体"中的任意拖动、擦除蒙层、聚光灯、放大镜、思维导图、课堂活动、动画等功能注入课堂,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媒体"可以提供教学资源,它的"活泼"与数学学科的严谨有着互补的作用,在学生思维的开拓方面,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学生学习潜力的挖掘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意义主要有: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知识构建,帮助教学面向全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策略主要有:明确培养学生的"有疑"意识,重视反馈学生的课堂提问,灵活运用课堂提示语言,充分借助题目编拟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题目的训练来巩固学过的内容,反馈课堂学习的效果,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后数学的思维参与度.而题目的选择和定制的关键是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能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数学题目的命制一定要起到一个有效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课堂中,每个学生之间都有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和课堂习题的解答都会出现错误,这样的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反映了学生对当前课堂的学习情况,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不同学生之间产生的错误也各不相同。数学课堂正是需要这样的错误,教师要抓住契机,善待这些错误,让错误成为课堂的亮点,成为引导学生走向正确方向的教育资源,因为"错误",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4.
数学生态课堂关注由学习共同体组成的生态系统,关注课堂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目标是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核心是营建自由、自主、和谐、开放、富有磁性的"生态场",关键是在把握数学本质的前提下,追求自然、顺应自然、激扬生命、激荡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生态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15.
杨勇 《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38-239
鲜活的数学课堂能够使学生觉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创造性。要生成鲜活的数学课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预设中的现实性、生成时的开放性、交往时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16.
减负提质,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是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向。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必须吸引学生。教师可以打造鲜活的教学材料—从课前导课的鲜活、探究材料的鲜活、知识总结的鲜活入手;通过迁移知识的方法丰富孩子的学习经验,注重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激活创新能力;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钻研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不断把科学的学习方法融入认知结构中,从而懂得学习应当“授人以渔”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具有思想性、实践性、挑战性的反映数学本质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发展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平时教学中,应进一步深入探究思考题潜在的价值,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下面是笔者对人教版A版数学《选修2-1》第88页的思考题2的探究.题目已知空间任意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让课堂因学生而鲜活,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笔者曾执教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这一内容,课上学生的几处精彩"生成",展现出智慧的火花,至今让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句话明确阐明了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味",同时又说明数学教学的本质应该回归到"数学味",并重视数学的应用与发展.如何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鲜活的"生活味",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