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一些法制类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句子:“公安机关已将三名罪犯抓获归案”、“检察机关已对犯罪分子某某提起公诉”等等。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说法并无语病,但仔细推敲,发现其中存在着法律错误。 去年3月17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是我国的刑事审判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的重要转变,这就意味着,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只有在法院对其做出有罪判决之后,才能被称为“罪犯”。因此,在公安机关侦察、取证期间,检察机关审查期间,对这些人只能  相似文献   

2.
1997年,我国刑法体系作了重大修改,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刑法》分别于这年的1月1日和10月1日正式实施。这两部法律确立了几项令人耳目一新的基本原则。但令人遗憾的是,新闻媒体并没有对刑事法律体系的这种重大变革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无罪推定原则甚至被众多媒体普遍违反着。依法改革、规范刑事案例报道,已成为新闻界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从有罪推定原则到无罪推定原则 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以前,无论是从立法精神上看还是从司法实践来说,我国刑法体系都奉行的是有罪推定原则,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先被假定为有罪,甚至和罪犯划上等号,所谓的“进门三分罪”就是有罪推定原则的形象概括。有罪推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2日.某报第2版有则标题是《机动车强制险条例草案通过.三者险将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立法予以强制实施的保险险种》。宪法第五十八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执行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机动车强制险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制定行政法规与立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4.
“无过错无赔偿”是知识产权法一项基本归责原则,但现行《著作权司法解释》却要求出版者即使无过错仍须“返还侵权所得利润”,这一规定混淆了基本法理,也与其他立法规定相冲突,建议借《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之机删除该内容并重新作出符合法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一)“罪犯”的称呼要慎用 《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就是说,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人民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期间,对这些人员只能称之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后,称之为“被告”或“被告人”。只有在人民法院对其作出有罪判决之后,才能称之为“罪犯”。 (二)公安人员不能去“侦察”案件 “侦察”与“侦查”,一个是军事用语,一个是法律用语,二者是有区别的。侦察是指军事上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活动。而侦…  相似文献   

6.
《北京晚报》2月16日消息:“日前,福建省金得利公司推出虎年第一条新规定:公司内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场合称外来工为‘打工仔’、‘打工妹’,其他歧视性的称谓也不准叫,违者必究。工人们对此新规定拍手叫好。”起源于广东、福建沿海改革开放较早地区,后来几乎流行于全国各个地区的“打工仔”这一称谓,终于由它的发源地之一的一家民营企业认清了它的歧视性内涵而作出正式规定予以禁称,这实在值得庆幸!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对此现象除了深有感慨之外,认为整个新闻界的同仁,应当从中引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7.
虽然不乏诸多进步之处,但也有法律专家与人大代表担心,刑诉法修正案第七十三条因无严格限定,可能不利于防堵刑讯逼供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即将表决前,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此次修订有不少进步,例如第一次写进"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扩大和保障了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侦查阶段介人权,等等。但是在个别条款上,例如第七十三条  相似文献   

8.
一、病历书写坚持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2002年9月1日开始实行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以及《病历管理规定》要求:“病历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第九条明确规定:“严禁涂改、伪造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9.
肖妍 《中国档案》2024,(2):42-43
<正>《企业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总则部分共7条,分别介绍了《规定》的立法目的和制定依据、适用范围,企业档案定义及企业档案工作定位、体制、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和档案服务外包要求等内容,阐明了企业开展档案工作应该遵循的总体原则和基本要求。立法目的和制定依据《规定》第一条是关于立法目的和制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银行”二字并非谁都能用李克新目前,在一些新闻媒介上时常出现什么“粮食银行”和“土地银行”等等的提法,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今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如果违...  相似文献   

11.
依法自由利用开放档案是利用者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允许利用者在不违反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定的前提下自由利用已开放档案,不仅是《档案法》明确赋予利用者的权利,而且也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2.
法学家认为1789年人权宣言第11条是规定法国新闻法的一般原则。其中写道:“思想与意见的自由交换,为人类最宝贵的权利。因此,每一个公民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但在法律限制内,须担负滥用此项自由的责任”。为保证新闻自由及对可能滥用这种自由的惩罚,应制定两种条例:一、管理新闻界的组织机构和经营方式。二、规定报纸或广播电视内容本身。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立法进程。落实《公共图书馆法》规定的主要进展是:指引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中国道路,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框架基本形成,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馆藏文献信息处置规范和年报制度,地方立法细化法律原则规定。落实《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公共图书馆的责任问题,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及时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信息的责任问题,公共图书馆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应当有开放时间”规定的落实问题。新时期应以新思路强化普法、用法、执法,包括贯通公共文化“二法”,衔接相关法律规定;推动“二法”普法进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体系;完善法律执行、落实的机制与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4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以下简称《规定》)已经正式实施。该《规定》第七十条第三款明规定:“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同时,该《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谁主张谁举证,是一种基本的证据原则。如果“性骚扰”立法规定,实施性骚扰行为的一方有举证的责任,岂不成了“有罪推定”?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及国台办、港澳办制定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和《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规定》、《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港澳记者在内地采访办法》自2007年元旦至2008年10月17日施行。2月1日南方周末报道“三规定最关键处。都是其在第6条所做的‘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上述几类记者在采访时不需向各自的主管部门申请:二是可以按规定离开驻地自由跨省采访”。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说新规定“适用于中国各个省份”。报道透露“中国1980年就批准外国媒体在华开设常驻机构,外国记者不能自由采访,这成为外界批评中国的‘口实”’。  相似文献   

17.
期刊社对期刊是否拥有著作权?我国于1991年6月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14条是明确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在第32条有关“法定许可”的规定中又否定了期刊所发表作品编辑人的著作权。在1992年9月颁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对国外期刊采用了“超国民待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2条对期刊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又作了有别于书籍出版的规定。为此,呼吁国家版权局与广大科技编辑们应加强著作权意识,要求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修改相应的著作权立法。  相似文献   

18.
徐迅  陈婕 《中国广播》2012,(9):63-64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增加了“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这是我国刑事法律中第一次确立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这要求媒体的报道行为有必要做出调整,应严格遵循法治的基本精神,对嫌疑人、被告人在开庭前自述犯罪事实的报道给以慎重的考量与评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爱好者》2002年第8期刊发了一篇对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的访谈。李先生针对“现在是否需要新闻立法”的问题回答道:“至少现在不需要吧。中国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新闻立法的目的在于保障新闻自由,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要谈立法。中国公共利益的观念是相对薄弱的,容易走极端,中国宪法的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国公民有言论与出版自由,等等。我们现在好像缺少的是一种PROFESSIONAL的精神,通常情况下,我更愿意讨论一些能解决问题的事情。”李先生虽然语气委婉,但意思非常明确,即目前的中国没有新闻立法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卿成 《新闻采编》2000,(4):23-24
为了避免和减少报刊上法律常识错误的重复出现,笔者就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法律常识错误举例加以说明,以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编采工作中参考和改进。 “罪犯”的称呼要慎用 某报在一篇题为《好青年勇斗持刀歹徒》的社会新闻中说:“两名罪犯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处使用“罪犯”的称呼是不妥当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就是说,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人民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期间,对这些人员只能称之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公诉后,称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