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冰冷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数学中体验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课标下对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为载体,结合自己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提出对数学与生活有效整合的感悟:内容选择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创设情景向学生生活贴近;返璞归真感悟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蒋凤春 《大众科技》2012,(5):187-188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衔接,教师要认真耕耘好这块"土壤"。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问题,围绕问题逐步解决,把生活常识数学化。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积极挖掘教材,大胆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  相似文献   

6.
房华 《科教文汇》2008,(35):149-149
反思现在的数学教学过于功利,应试教育造成学生怕数学、教师怕教数学的现状,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种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与生活有效融合,那么学生眼里的数学不再是一场枯燥乏味的"数字战争"。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浅谈了如何在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有效融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数学很初等、很简单,但里面却蕴含着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要求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之间的对话变为"智者"之间的交流。借鉴前辈的教学思想,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现总结出四点经验,来谈谈如何引领学生走向数学。这四点经验是:1)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2)在好玩的游戏中给学生以数学的确定性;3)走进生活,跳出数学看数学;4)做到寓"理"于"算"。  相似文献   

10.
刘宗华  种即飞 《科教文汇》2009,(12):146-146
小学生的数学很初等、很简单,但里面却蕴含着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要求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之间的对话变为“智者”之间的交流。借鉴前辈的教学思想,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现总结出四点经验,来谈谈如何引领学生走向数学。这四点经验是:1)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2)在好玩的游戏中给学生以数学的确定性;3)走进生活,跳出数学看数学;4)做到寓“理”于“算”。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二、合作交流,引导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三、注重实践,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教育是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做学生的"共同经历者",实现对话、交流和互动;要注重实践参与,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林玉香 《知识窗》2012,(1X):51-51
<正>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大课堂,就是将数学教学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生活情操,从而折射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4.
任淑芹 《科教文汇》2009,(9):123-123
教师要把教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积极挖掘教材。大胆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应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境遇发生关联,这样才能对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说起教材,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狭义地理解为教科书,就是一本本老师和学生进行对话的载体,教师可以据此照本宣科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最普遍的广义的说法是,教材包括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将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就相当重要,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让数学走进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数学课堂;要挖掘生活素材,感悟数学内涵;要借助生活经验,探索数学问题;要强化生活应用,体会数学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更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敏贺 《科教文汇》2007,(10X):99-99
本文以新课标下对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为载体,结合自己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提出对数学与生活有效整合的感悟:内容选择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创设情景向学生生活贴近;返璞归真感悟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与生活"零距离"。首先应为其创造条件,其次,加强学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回归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